金融大模型“落地開花”前景可期
◎楊 雪
過去一年,大模型百花齊放,AI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熱捧,但通用大模型距離產(chan) 業(ye) 仍然遙遠。在探討大模型落地方向時,很多專(zhuan) 業(ye) 人士瞄準金融行業(ye) ,稱大模型將帶來金融業(ye) 數字化的第二波浪潮。
金融行業(ye) 沉澱了大量高質量數據。各金融平台的用戶數以億(yi) 計,各種用戶畫像數據、交易數據浩如煙海。利用大模型對上述數據的分析處理,可提高金融效率。比如,金融機構可以預測用戶行為(wei) 偏好,更高效、準確評估客戶風險;AI還可以實時監測交易和市場波動,及時製定策略。
事實上,金融行業(ye) 也在主動擁抱大模型。IDC(國際數據公司)一項調研顯示,超半數的金融機構計劃在2023年投資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隻有10%的金融機構表示沒有試驗計劃。不久前,兩(liang) 家國內(nei) 科技公司聯合推出的火山—智譜高性能金融大模型,也是為(wei) 科技金融AI落地積極鋪路。
大模型前景固然可期,但金融行業(ye) 對安全和隱私要求極高。在推動大模型落地金融行業(ye) 的過程中,安全、合規是最大的技術難題。開發金融AI,是技術和行業(ye) 交叉融合的係統化工程。從(cong) 火山—智譜高性能金融大模型的合作攻關(guan) 背景可以看出,一方麵,模型性能、功能及底層架構的升級迭代是基礎;另一方麵,高效的算力基礎設施、開放安全的生態、豐(feng) 富的金融行業(ye) 實踐以及完善的交付保障更是重要前提。
大模型是金融行業(ye) 必爭(zheng) 之地。但如果將AI進一步滲透到風控等金融核心業(ye) 務,還需要在垂直領域進行磨合,還要經過時間的考驗。金融行業(ye) 一般認為(wei) ,現階段最容易實現的,包括AI投資顧問、自動化客服、風險評估、報告自動化生成、代碼生成應用等,應從(cong) 外圍做起,逐步接近核心。
大模型帶給金融界的衝(chong) 擊,必然超越了上一次數字化浪潮,金融工作模式的變革勢不可擋。然而,大模型在金融場景落地的“最後一公裏”,是充滿變數的一公裏。隻有夯實科技的基礎,未來的AI金融才能行穩致遠。(來源:科技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