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 蹣跚前行經濟“疤痕效應”猶在
即將過去的一年,在多重因素影響下,世界經濟蹣跚前行。美歐等發達經濟體(ti) 高利率、高通脹和高風險並行,美聯儲(chu) 不斷收緊的貨幣政策負麵影響外溢,部分國家疫情的“疤痕效應”猶在。其間,俄烏(wu) 衝(chong) 突尚未止戰,巴以衝(chong) 突烽煙再起,地緣衝(chong) 突風險增加了世界經濟發展的不穩定性。
來年,世界經濟預計仍存諸多挑戰,增速將有所放緩。但與(yu) 此同時,世界也麵臨(lin) 一些機遇,外界預期美歐等發達經濟體(ti) 降息、巴以等地緣衝(chong) 突可能尋求和平方案、發展中國家和新興(xing) 經濟體(ti) 發展潛力可期……麵臨(lin) 不確定的國際大環境,中國仍將繼續為(wei) 世界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多重因素影響世界經濟發展
回望2023年,世界經濟遭遇多重挑戰,坎坷前行。
“分化”是2023年世界經濟的關(guan) 鍵詞之一。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合作研究部主任劉英對新京報記者表示,2023年,世界經濟整體(ti) 宏觀政策分化,貨幣政策分化尤其典型。美歐不斷收緊貨幣政策,多次加息,美聯儲(chu) 已將聯邦基金利率提升至5.5%的高位。歐洲維持三大關(guan) 鍵利率在4%以上。另一方麵,日本央行繼續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中國始終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性。
據新華社報道,美聯儲(chu) 12月13日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5.25%至5.5%之間。次日,歐洲央行發布公告說,主要再融資利率、邊際借貸利率和存款機製利率將分別維持在4.50%、4.75%和4.00%不變。日本央行在12月19日召開的貨幣政策會(hui) 議上宣布,繼續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
同時,世界經濟麵臨(lin) 的多重危機並未完全消解。
美國高通脹和貨幣政策大幅收緊給世界經濟發展蒙上陰影。劉英表示,發達經濟體(ti) ,尤其是美歐發達經濟體(ti) ,高通脹、高利率、高債(zhai) 務和高風險並行。在此情況下,美歐發達經濟體(ti) 收緊貨幣政策,其負麵影響外溢至多國,例如斯裏蘭(lan) 卡國家破產(chan) 、土耳其出現股債(zhai) 匯“三殺”。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研究部世界經濟主管丹尼爾·利指出,美聯儲(chu) 激進加息,觸發美元大幅升值,導致以美元計價(jia) 進行借貸的國家清償(chang) 債(zhai) 務壓力驟增,特別是欠發達國家負擔越發沉重。IMF數據顯示,超過四分之一的新興(xing) 經濟體(ti) 要麽(me) 已債(zhai) 務違約,要麽(me) 其債(zhai) 券價(jia) 格大跌;超過60%的低收入國家麵臨(lin) 債(zhai) 務困境。
地緣衝(chong) 突也對世界經濟造成負麵影響。“地緣政治衝(chong) 突的負麵影響主要體(ti) 現在造成能源和糧食價(jia) 格波動,並衝(chong) 擊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劉英舉(ju) 例說,“烏(wu) 克蘭(lan) 危機還未結束,巴以衝(chong) 突又以數十年來最大規模爆發。巴以衝(chong) 突尚未解決(jue) ,紅海危機已經出現,多家國際航運巨頭繞道航行,貨運成本上升。”
不僅(jin) 是地緣衝(chong) 突,單邊主義(yi) 、保護主義(yi) 也是影響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劉英表示,美國發起單邊主義(yi) 和貿易保護主義(yi) ,嚴(yan) 重限製了世界經濟的跨境貿易和投資。美國試圖“脫鉤”“斷鏈”,加速推進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近岸化、友岸化。
挑戰與(yu) 機遇並存
展望2024年,世界經濟仍存諸多風險挑戰。外界認為(wei) ,世界經濟增速預計將放緩,但也麵臨(lin) 一些機遇。
IMF在最新《世界經濟展望》中寫(xie) 道,“全球經濟蹣跚向前,缺乏動力”。預計2023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0%,2024年將增長2.9%。世界銀行最新的《全球經濟展望》,用了“增長放緩、金融風險”做標題。
相較之下,經濟合作與(yu) 發展組織(OECD)的預測悲觀一些:全球經濟增速今年為(wei) 2.9%,明年將放緩至2.7%。OECD指出,美國明年或將放慢增長步伐是導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關(guan) 鍵因素,美國經濟增速預計將從(cong) 2023年的2.4%放緩至2024年的1.5%。
對於(yu) 明年世界經濟的走勢,劉英持謹慎樂(le) 觀態度。在她看來,明年發達經濟體(ti) 依然麵臨(lin) 高通脹、高利率和高風險的局麵,“就高利率而言,盡管明年美歐將陸續步入降息周期,但利率水平依然維持著高位運行。例如,如果美聯儲(chu) 降75個(ge) 基點,利率依然處於(yu) 相對高位。”
同時,劉英認為(wei) ,明年全球通脹水平可能下降,但美歐的通脹水平尤其是核心CPI不可能降到2%。另據IMF預測,盡管下降速度比最初預期的要慢,但全球通脹率將從(cong) 2022年的8.7%降至今年的7.0%和2024年的4.9%。
但在新的一年,世界經濟也麵臨(lin) 一些機遇。在劉英看來,以中國為(wei) 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xing) 經濟體(ti) 發展潛力巨大,未來可期。新興(xing) 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相關(guan) 國家之間的互聯互通得到加強。再加上中美增加往來航班、中歐班列開行大幅提升等措施,都有利於(yu) 促進區域內(nei) 、產(chan) 業(ye) 間貿易往來,推動世界經濟發展。
疫情帶來的“疤痕效應”猶在,未來“疤痕效應”減弱將成為(wei) 部分國家的機遇所在。劉英說:“今年是部分國家受‘疤痕效應’影響比較顯著的一年,預計接下來經濟會(hui) 加快步入複蘇的軌道。”
所謂“疤痕效應”,是指過去遭受創傷(shang) ,即便傷(shang) 口愈合後,仍然會(hui) 對人的心理和外界認知等產(chan) 生影響。經濟學家認為(wei) ,疫情客觀上會(hui) 對經濟、人類心理以及其他方麵產(chan) 生一定影響,形成“疤痕效應”。
今年10月在北京舉(ju) 行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發布會(hui) 上,IMF駐華首席代表史蒂文·巴奈特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2023年世界經濟充滿韌性,但普遍出現了疫情後經濟的“疤痕效應”。IMF預測2023年全球GDP將上漲至118.6%,但由於(yu) 更加收緊的貨幣政策、高通脹、生活成本上升與(yu) 新冠疫情的影響,現實數據僅(jin) 為(wei) 113.4%,這一差值所體(ti) 現的即為(wei) “疤痕效應”。
世界經濟麵臨(lin) 的機遇不止於(yu) 此。劉英表示,美歐有可能從(cong) 加息轉向降息,負麵溢出效應預計有所減弱。如果巴以衝(chong) 突等地緣衝(chong) 突有關(guan) 方能找到和平方案,也會(hui) 對全球經濟產(chan) 生正麵影響。
中國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
盡管各方對明年世界經濟走勢的判斷略有差異,但有一點基本一致,中國是世界經濟發展重要的一環。
據央視新聞報道,中國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是世界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引擎。進博會(hui) 、服貿會(hui) 、鏈博會(hui) 等國際合作平台,向全球共享中國開放機遇。
近期,多家國際機構調高了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11月29日,OECD上調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至5.2%,高於(yu) 9月份的預期。IMF11月7日將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由5%上調至5.4%。巴奈特近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將為(wei) 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貢獻三分之一左右的動能,並預測中國經濟在2024年將保持良好增長。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12月21日例行記者會(hui) 上回應稱,近期,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合作與(yu) 發展組織等在內(nei) 的多家國際機構紛紛調高了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看好明年中國經濟增長勢頭。各方普遍認為(wei) ,中國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中方將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與(yu) 全球共享中國發展紅利。
“2023年中國能夠達到5%的經濟增速,明年也能實現對世界經濟超過30%的增長貢獻率。” 劉英說,“政府出台的宏觀政策措施有力推動經濟恢複向好,加力實施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空間充足,近期提出的‘新質生產(chan) 力’,以科技創新為(wei) 驅動力,特別典型的是,人工智能的發展改變了人們(men) 生活的方方麵麵,先進製造業(ye) 的發展將為(wei) 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的動能。”
記者手記
無論是為(wei) 高額能源賬單焦頭爛額的德國家庭,發愁租金不斷上漲的澳大利亞(ya) 租客,還是感歎雞蛋價(jia) 格比往年貴的美國公眾(zhong) ……回望2023年,世界多地的人們(men) 普遍能感受到全球經濟波動的影響。
這一年,世界經濟形勢充滿波折和不確定性。美聯儲(chu) 多次加息,部分國家經濟緩慢複蘇,新一輪巴以衝(chong) 突擾亂(luan) 全球供應鏈,攪動全球糧食和能源價(jia) 格……這一件件國際大事,其影響最終會(hui) 落到每個(ge) 人身上。了解世界經濟發展,指導日常生活的決(jue) 策,成為(wei) 越來越多人的選擇。
今年年初,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調查,三分之二受訪的首席經濟學家擔心2023年會(hui) 出現全球衰退。相比列舉(ju) 一串串冷冰冰的數字,聽取來自論壇現場重要嘉賓的分享,是國內(nei) 外讀者了解世界經濟形勢更鮮活的方式。
於(yu) 是,經過和世界經濟論壇的媒體(ti) 聯絡人多次溝通,最終與(yu) 同事共同完成與(yu) 世界經濟論壇執行董事施力偉(wei) 的視頻連線。施力偉(wei) 表示,2023年全球麵臨(lin) 多重危機,食品危機和能源危機疊加,物價(jia) 仍然很高。多國央行對世界經濟是否會(hui) 衰退和高通脹問題持謹慎態度,但毋庸置疑,俄烏(wu) 衝(chong) 突的和平解決(jue) 有益於(yu) 經濟增長。
時值年末,俄烏(wu) 衝(chong) 突尚未解決(jue) ,世界麵臨(lin) 的多重危機仍在,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內(nei) 的多家國際機構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這意味著什麽(me) ?帶著這樣的疑問,我聯係采訪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合作研究部主任劉英,從(cong) 她專(zhuan) 業(ye) 的視角對此解讀。
在劉英看來,多家國際機構下調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是受到美歐經濟體(ti) 高通脹、高利率和高風險等因素的影響,但也應注意到明年世界經濟麵臨(lin) 多重機遇,例如未來“疤痕效應”減弱將成為(wei) 部分國家的機遇所在。“今年是部分國家受‘疤痕效應’影響比較顯著的一年,預計接下來經濟會(hui) 加快步入複蘇的軌道。”劉英說。
新京報記者 朱月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