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上樓”一周年,深圳的老問題與新思考
2023年是深圳大刀闊斧推進“工業(ye) 上樓”計劃的第一年。但其實早在11年前,深圳就已經在內(nei) 地率先探索“工業(ye) 上樓”的模式。
2012年,寶安區全至科技創新園改造,該項目被業(ye) 內(nei) 認為(wei) 是深圳城市更新背景下誕生的內(nei) 地第一個(ge) “工業(ye) 上樓”項目,也是深圳最早的市場化工業(ye) 上樓園區。但此後10年,通過市場化渠道湧現的“工業(ye) 上樓”項目並不多見。
2022年,深圳全麵開啟“工業(ye) 上樓”行動,不同的是,這一次是政府出手搭建平台,用高質量、低成本、定製化的產(chan) 業(ye) 空間留住企業(ye) ,保住製造業(ye) 基本盤,以實現深圳“工業(ye) 立市、製造強市”的戰略目標。
深圳用1年時間,走完了比過去10年更多倍的路,目前進展如何?市場反應如何?暴露出了什麽(me) 新問題?未來8000萬(wan) 平方米待完成的目標,土地從(cong) 哪來?又該如何做得更好?
撰文:張躍
1. “工業(ye) 上樓”進展如何?市場有何變化?
2022年11月,深圳發布“工業(ye) 上樓”優(you) 質廠房空間建設“5年計劃”,宣布從(cong) 2022年起,將連續5年,每年通過“工業(ye) 上樓”模式建設≥2000萬(wan) 平方米高品質、低租金、定製化產(chan) 業(ye) 空間。並且,所有“工業(ye) 上樓”廠房租金不超過35元/月/平方米,年漲幅不超過5%。
5年供應1億(yi) 平方米產(chan) 業(ye) 空間,這個(ge) 數字是什麽(me) 概念?相當於(yu) 每年再造2個(ge) 蛇口工業(ye) 區。
這是深圳給企業(ye) 的承諾,讓企業(ye) 降低成本安心搞生產(chan) ,也是深圳在向世界展示,建設全球領先的先進製造業(ye) 中心的決(jue) 心。
至此,深圳成為(wei) 中國內(nei) 地城市中第一個(ge) 大規模推廣“工業(ye) 上樓”的城市。
很快,2個(ge) 月後,深圳首批已規劃建設的72個(ge) 優(you) 質“工業(ye) 上樓”項目亮相,廠房總麵積達2306.5萬(wan) 平方米,平均容積率4.2。其中,50個(ge) 項目在20大先進製造業(ye) 園區範圍內(nei) 。
一年過去,深圳“工業(ye) 上樓”行動進展如何?
國家高端智庫綜合開發研究院研究員宋丁透露,截至目前,深圳第一年2000萬(wan) 平方米的工業(ye) 上樓籌集和建設目標已經超額完成,企業(ye) 入駐情況也相對順利。
代表項目包括:深圳首個(ge) 專(zhuan) 精特新產(chan) 業(ye) 園和首批“工業(ye) 上樓”試點項目寶龍專(zhuan) 精特新園,目前項目3棟已完成竣備驗收,首批企業(ye) 正陸續交房,最快將於(yu) 2024年1月投產(chan) 。來自深圳國資的消息顯示,該項目招商簽約率已超70%,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占比達86%,已初步形成“上下樓就是上下遊”的產(chan) 業(ye) 生態。
由深投控與(yu) 寶安區政府合力開發的“寶安新橋東(dong) 先進製造產(chan) 業(ye) 園”,目前一期20萬(wan) 平方米“工業(ye) 上樓”廠房正在進行裝修收尾工作,首期招商基本完成,2024年3月即將交付使用。該項目是深圳市首個(ge) 平方公裏級“工改工”城市更新項目和“工業(ye) 上樓”先行示範區,規劃麵積2.3平方公裏,共分3期開發,總建麵超500萬(wan) 平方米,其中廠房約183萬(wan) 平方米、研發空間約63萬(wan) 平方米,整個(ge) 園區將於(yu) 2030年全麵落成。
另一個(ge) 值得關(guan) 注的變化是,今年11月30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發布了《工業(ye) 上樓建築設計通則(征求意見稿)》,從(cong) 規劃設計、建築設計、專(zhuan) 項設計等方麵,對“工業(ye) 上樓”項目作出更多標準化要求。其意義(yi) ,相當於(yu) 住宅界的建築設計規範。
這意味著,先行者遇到新問題,於(yu) 是新的標準也正在建立和完善。
這一年,“工業(ye) 上樓”新政給市場帶來什麽(me) 變化?
合一城市更新集團董事總經理、合一產(chan) 業(ye) 公司董事長羅宇認為(wei) ,“工業(ye) 上樓”新政能助力盤活存量“工改工”項目,“我們(men) 觀察到部分原來停滯的‘工改工’項目,在今年成功調整為(wei) 城市更新工業(ye) 上樓項目,其中亦有涉及運營困難房企的項目,通過工業(ye) 上樓政策走出困境。”羅宇透露。
一項全新的政策施行,市場必然需要時間來反應,目前企業(ye) 對“工業(ye) 上樓”項目最大的訴求、或者顧慮有哪些?
宋丁認為(wei) ,“工業(ye) 上樓”項目總體(ti) 上呈現投資大、周期長、成本高、風險高、回報低的問題,無論園區企業(ye) 還是入區企業(ye) ,對於(yu) 政策是否穩定和可持續、特定空間布局及係統能否符合生產(chan) 流程的要求、綜合成本是否可控、配套是否完善、能否留得住人和企業(ye) 等問題,仍然存在疑慮,導致一些市場主體(ti) 還存在觀望情緒。
2.5年供應1億(yi) 平方米,未來空間從(cong) 哪裏來?
深圳計劃5年提供1億(yi) 平方米的“工業(ye) 上樓”空間,目前時間已過去1/5,未來4年,深圳還有約8000萬(wan) 平方米“工業(ye) 上樓”空間入市。在土地開發強度已達50%、遠超警戒線30%的深圳,這些土地從(cong) 哪來?
答案就在2023年4月發布的《深圳市“工業(ye) 上樓”項目審批實施方案》裏,該方案明確了深圳落實“工業(ye) 上樓”項目的四大路徑。
路徑1:城市更新
通過拆除重建類城市更新,為(wei) 市場供應“工業(ye) 上樓”新增空間。
宋丁認為(wei) ,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備將會(hui) 成為(wei) 深圳未來“工業(ye) 上樓”的主戰場,“深圳建設用地十分有限,‘工業(ye) 上樓’項目大量切入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備工作是必然的,而且量會(hui) 很大。”
羅宇也有相同觀點:“深圳作為(wei) 內(nei) 地率先全麵進入存量再開發的城市,將存量老舊工業(ye) 區更新改造,以推動新型產(chan) 業(ye) 空間供給支持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是大勢所趨。”
羅宇透露,從(cong) 整體(ti) 數據來看,截至2023年11月,深圳共計15個(ge) 城市更新類“工業(ye) 上樓”項目已對外公示,涉及拆除規模334.6公頃,規劃容積1113.4萬(wan) 平方米,其中廠房約544.9萬(wan) 平方米、研發用房約86.8萬(wan) 平方米,兩(liang) 者相加能供給超過630萬(wan) 平方米新建產(chan) 業(ye) 空間。
典型項目包括:巨無霸項目“新橋東(dong) 片區重點城市更新單元”,未來將貢獻183.8萬(wan) 平方米廠房;位於(yu) 寶安航城街道的航港生態城城市更新單元,未來將貢獻約88萬(wan) 平方米廠房及研發空間;位於(yu) 阪田的歐威爾空調廠城市更新單元“工業(ye) 上樓”項目,將貢獻近34萬(wan) 平方米廠房及研發用房空間,該項目的申報主體(ti) 為(wei) 萬(wan) 科發展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
除了已經公示的15個(ge) 城市更新類工業(ye) 上樓項目,未來深圳還有哪些城市更新會(hui) 有產(chan) 業(ye) 空間供應?
通過整理深圳建麵超過50萬(wan) 平方米,且更新方向包含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用地(M0)和普通工業(ye) 用地(M1)的城市更新項目可以發現,華潤、萬(wan) 科、遠洋、深業(ye) 、碧桂園、京基等大型房企,早已不再局限於(yu) 單純居住功能的房地產(chan) 開發,而是轉向了更高難度的產(chan) 業(ye) 地產(chan) ,在“產(chan) 城融合綜合體(ti) ”的新賽道上深耕。
換句話說,未來沒有產(chan) 業(ye) 運營能力、招商能力的房企,會(hui) 逐漸消失在深圳大體(ti) 量的城市更新名單裏。
路徑2:新地供應
通過掛牌出讓方式,向市場釋放優(you) 質產(chan) 業(ye) 空間。
寶龍專(zhuan) 精特新產(chan) 業(ye) 園就是典型樣本,該項目從(cong) 土地掛牌出讓之日起,就打破了單一宗地單一功能、單獨出讓的局限,成為(wei) 深圳首個(ge) 二三產(chan) 業(ye) 混合用地試點項目。
2022年3月,特區建工集團以6.29億(yi) 元競得該地塊並快速啟動建設,如今21個(ge) 月過去,當時的空地早已變成高標準廠房空間,首批入駐企業(ye) 最快將在下月投產(chan) 。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wei) 全市唯一建築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國企,特區建工集團在該項目中的角色不止是拿地、投資、建設,還包括招商、後期運營。
截至今年12月初,特區建工已布局龍崗寶龍、平湖、園山、光明、龍華、大鵬、鹽田、坪山等8宗可售型優(you) 質產(chan) 業(ye) 空間項目用地,以及寶安區石岩羅租“工業(ye) 上樓”項目。
9大項目目前均已啟動,進度條最快的當屬寶龍專(zhuan) 精特新園,緊隨其後的是龍華區觀瀾優(you) 質產(chan) 業(ye) 空間試點項目,今年1月落地,截至11月底已有16家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意向簽約。
路徑3:土地整備
通過大麵積產(chan) 業(ye) 用地的連片改造,推動大麵積土地整備空間供給高質量產(chan) 業(ye) 。
典型案例是位於(yu) 寶安燕羅街道的燕羅國際先進製造城,2021年之前這裏還是落後片區,街道整體(ti) 開發強度低、廠房老舊,但正因為(wei) 如此,才更具備連片改造的優(you) 勢。
2022年6月,寶安區將這裏列入20大先進製造業(ye) 園區之一,不久,這裏成為(wei) 全省首個(ge) 整街利益統籌整備的產(chan) 業(ye) 空間,現在它最新的名字是:灣區芯城。
整備完成後,這裏將釋放12.2平方公裏的連片產(chan) 業(ye) 用地,承載全市重大產(chan) 業(ye) 項目,目前灣區芯城已經布局了華潤微電子、禮鼎半導體(ti) 、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園、長盈精密、景旺電子等重點產(chan) 業(ye) 項目,未來這裏將重點發展半導體(ti) 與(yu) 集成電路、智能終端、網絡與(yu) 通信等產(chan) 業(ye) 集群。
路徑4:用地提容
將已出讓產(chan) 業(ye) 用地申請提高容積率、增加項目建築麵積。
典型案例如全至科技創新園,其前身為(wei) 茅洲山工業(ye) 園,改造前隻有4棟5—6層的低矮廠房和2棟宿舍,總建麵約5萬(wan) 平方米。
通過改造,拆除其中1棟廠房建成23層的科創大廈,其餘(yu) 樓棟改造成公寓、廠房,改造後總建麵增至近17萬(wan) 平方米,容積率擴大到5.6,公開數據顯示,改造後項目產(chan) 業(ye) 空間和入駐企業(ye) 數量擴大了3倍,產(chan) 值提升30倍。
像此類案例還有蘇州騰飛新蘇工業(ye) 坊。
3.推進過程中出現哪些問題?如何做得更好?
兩(liang) 位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透露了各自的思考。
首先是政策層麵。宋丁認為(wei) ,前後政策銜接問題應該積極化解。“工業(ye) 上樓政策與(yu) 原有體(ti) 製、政策、規則之間仍存在諸多矛盾,在推進過程中,各種問題和困難也暴露出來,不少項目在土地、開發流程、投融資、招商、運營等一係列領域都存在需要及時融通前後政策的問題,積極化解政策矛盾十分重要。”
另一方麵,“深圳工業(ye) 上樓政策需要細化和深入,其中一個(ge) 重要方向就是需要製定工業(ye) 上樓的通用技術標準體(ti) 係,以便更合規高效地推進工業(ye) 上樓工作。”宋丁強調。
其次是企業(ye) 層麵。羅宇認為(wei) ,傳(chuan) 統房企轉型做產(chan) 業(ye) 地產(chan) 相當於(yu) 新領域的再次創業(ye) ,所以一定要用新領域的邏輯做新領域的事情。
他透露:“我們(men) 在一線服務工業(ye) 上樓業(ye) 務的過程中,發現許多企業(ye) 對於(yu) 工業(ye) 上樓仍停留於(yu) 簡單的開發邏輯收租模式,而實際上,工業(ye) 上樓就是開發運營新型產(chan) 業(ye) 園。其核心在於(yu) 服務產(chan) 業(ye) ,整體(ti) 收益除了租金之外,更在於(yu) 產(chan) 業(ye) 服務和產(chan) 業(ye) 投資等運營收益。”
他認為(wei) ,產(chan) 業(ye) 園區與(yu) 商業(ye) 地產(chan) 、住宅房地產(chan) 本質上是不相同的,需要開發企業(ye) 長期運營園區服務製造業(ye) 企業(ye) 及其員工,這對於(yu) 傳(chuan) 統房企來說無疑是一場重大的戰略轉型,需要傳(chuan) 統房企調整其投資邏輯、商業(ye) 模式、發展戰略、組織體(ti) 係方能適應。而這也正是業(ye) 界所言之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