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敢創不會創”到“人人創搶著創”
中原油田實施職工素質建設工程,促進創新資源聚合、創新力量疊加——
【推進“產(chan) 改”進行時】從(cong) “不敢創不會(hui) 創”到“人人創搶著創”
本報記者 餘(yu) 嘉熙 本報通訊員 韓冬梅 楊敏
取得國家發明專(zhuan) 利36項,解決(jue) 生產(chan) 技術難題8100餘(yu) 個(ge) ,累計增效近2億(yi) 元……這是中石化中原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下文簡稱中原油田)今年開展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成績單”。
得益於(yu) 近年來大力推動“產(chan) 改”,中原油田深入實施職工素質建設工程,建立創新工作室聯盟,促進創新成果轉化、創新資源聚合、創新力量疊加,使職工從(cong) “不敢創不會(hui) 創”到“人人創搶著創”,一批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chan) 業(ye) 工人湧現出來,匯聚起企業(ye) 轉型發展、提質增效的強大動能。
職工創新人人可為(wei)
“抽油井井口快速拆裝固定螺栓工具,既省時又省力。”不久前,中原油田采油專(zhuan) 業(ye) 首席技師許克新在石家采油管理項目部采油二班開展“錦囊妙計”送一線活動,深入淺出的講解引起了一線職工方圓的興(xing) 趣。
“許老師,我想跟著你搞創新,你看行嗎?”活動結束後,方圓找到許克新表達了加入創新工作室的想法。許克新當即答應:“當然可以!創新路上,人人可為(wei) 。”
在中原油田,“錦囊妙計”送一線活動不是新鮮事——“技術大咖”從(cong) 一線征集各種生產(chan) 難題,發揮合力和集體(ti) 智慧進行攻關(guan) ,幫助一線解決(jue) 生產(chan) 難題,吸引不少職工主動加入創新研發中。
“很多職工曾經認為(wei) 創新高不可攀,是專(zhuan) 家的事。但我們(men) 認為(wei) ,技術創新不能隻集中在少數‘精英’身上。油田下了不少功夫,讓職工從(cong) 原來的‘不敢創不會(hui) 創’到現在‘人人創搶著創’,創新創效的氛圍越來越強。”中原油田工會(hui) 副主席呂學軍(jun) 表示,通過深化“產(chan) 改”激發了更多技術工人創新創造的活力,體(ti) 現了產(chan) 業(ye) 工人的價(jia) 值。
中原油田深入實施職工素質建設工程,成立“中原工匠學院”,以解決(jue) 技術難題、服務一線生產(chan) 為(wei) 工作目標,按工匠精神、匠人培養(yang) 、前沿技術等5個(ge) 模塊進行係統培訓,強化職工的勞動本領與(yu) 創新技能。
為(wei) 了拓寬技能工人成長成才綠色通道,中原油田工會(hui) 圍繞技能晉級、創新攻關(guan) 等主題,定期開展“中原工匠杯”等勞動技能競賽,辦好“技能比武”技能提升平台,同時建好“匠人匠心”人才梯隊平台。層層征集職工關(guan) 心的難點問題和技術創意,由創新工作室麵對麵進行論證、評議,選出“最佳金點子”給予表彰和獎勵,實現“優(you) 勞優(you) 得,技高者多得”。這些“金點子”由技術“大咖”們(men) 立項攻關(guan) ,應用到生產(chan) 實際中去。
創新成果回歸生產(chan)
12月18日5時許,中原油田采油氣工程服務中心油田井下作業(ye) 首席技師楊相傑便守在鑽塞施工井場采油井的井口,看著井筒源源不斷向外“吐出”鱗片狀、大小均勻的鑽屑,自己的技術成果有了成效,設備運轉一切正常,他鬆了一口氣。
對於(yu) 楊相傑而言,讓技術成果走向生產(chan) 現場,打通“最後一公裏”至關(guan) 重要。
“最後一公裏”堵在哪?堵在評完獎就放在展櫃裏“睡大覺”,想推廣應用又缺舞台。抓住這一症結,中原油田健全機製,立下“硬標準”:要求國家級創新工作室每年至少完成3項成果轉化,省部級職工創新工作室每年至少完成2項成果轉化,油田級創新工作室每年至少完成1項成果轉化,且每項創新成果至少在2個(ge) 以上基層單位推廣應用,每個(ge) 基層單位實現3~5處實際應用。
針對操作更便捷、效益更顯著的創新成果,中原油田形成清單,組織現場試用,針對試用過程反映出的問題,對成果再研討、再改進、再完善,最後批量生產(chan) 並應用。定期組織發明人、相關(guan) 部門“回頭看”,使創新成果“動”起來,不斷迭代升級。
“如此一來,各創新工作室和勞模工匠們(men) 有壓力更有了動力,要將技術真正運用到實際生產(chan) 中。”中原油田群團專(zhuan) 業(ye) 高級專(zhuan) 家韓偉(wei) 利感慨地說,職工創新靈感從(cong) 一線來,創新成果又通過孵化直達一線、回歸實踐,這是一種良性循環。
“發現問題就是成績,解決(jue) 問題就是創新。”楊相傑說,自己紮根作業(ye) 一線27年,職工搞創新的環境越來越好,“現在我們(men) 搞創新有場地、有工具、有團隊,而且有獎勵、能推廣。”
今年9月,中原油田工會(hui) 對各工作室創新成果轉化情況進行驗收,37個(ge) 職工創新工作室62項職工創新成果實現轉化,並在404個(ge) 基層單位複製應用2776處,職工創新成果轉化取得實質性突破。
創新力量握指成拳
前不久,中原油田采油氣工程服務中心高級技師馮(feng) 誌剛帶著徒弟來到文衛采油廠沙宇武創新工作室,一起探討“一種抽油機刹車片鉚接”專(zhuan) 用工具設計圖紙存在的問題。
“各采油廠每個(ge) 月平均修複刹車片18井次,這個(ge) 專(zhuan) 用工具一旦研製成功,每年將節省近30萬(wan) 元成本,同時減輕操作人員修複刹車片的勞動強度。”馮(feng) 誌剛說。
此前,由於(yu) 創新工作室缺乏協同機製,導致其創新麵單一,尤其對跨專(zhuan) 業(ye) 、跨行業(ye) 、跨區域合作項目的承接能力非常薄弱。發現這一問題後,中原油田擴大跨區域、跨行業(ye) 、跨單位以及職業(ye) 相近、崗位相連、業(ye) 務相通的“創客聯盟”聚合作用,構建創新工作室“矩陣”,對內(nei) 集聚創新工作室力量,對外吸引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創新工作室參與(yu) ,形成層級聯盟效應。
2022年,中原油田工會(hui) 依托創新工作室聯盟,啟動“雲(yun) 聯盟”“雲(yun) 學院”“雲(yun) 展廳”“雲(yun) 競賽”等4個(ge) 版塊的職工創新創造雲(yun) 平台,同時搭建聯盟例會(hui) 、創客微信群、線上會(hui) 議室等,讓聯盟成員實現多地遠距離無障礙溝通。
為(wei) 進一步激發廣大職工的創新潛能,中原油田打造“每年一個(ge) 主題”聯盟機製,推動一個(ge) 個(ge) “金點子”開花結果,按照成熟一個(ge) 、孵化一個(ge) 的原則,組織各創新工作室推薦的創新項目與(yu) 油田創新成果孵化基地進行對接、可行性論證及孵化推廣。
通過優(you) 勢互補、資源整合,油田大大小小的工作室共創互促、凝聚群力,逐漸形成握指成拳、聚水成江的創新陣地,累計解決(jue) 生產(chan) 技術難題8100餘(yu) 個(ge) ,累計增效近2億(yi) 元。
“‘產(chan) 改’帶來的好處就是技術工人技能素質不斷提升,職工創新創造潛能也在不斷激發。”中原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工會(hui) 主席蔡東(dong) 清表示,將繼續暢通職工成長通道,開展實戰實訓,加快鍛造大批具有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善於(yu) 解決(jue) 石油石化領域難題的技術人才隊伍和具有工匠精神、技藝高超、業(ye) 績突出的一線技術工人隊伍,開創中原油田高質量發展新局麵。(工人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