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最高法發布依法懲治通過虛假訴訟逃廢債典型刑事案例

發布時間:2023-12-28 15:2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2月27日電 據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眾(zhong) 號消息,近年來,部分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通過虛假訴訟方式惡意逃避履行債(zhai) 務的情況時有發生,引發社會(hui) 廣泛關(guan) 注。此類通過虛假訴訟逃廢債(zhai) 的行為(wei) 直接侵害債(zhai) 權人利益,嚴(yan) 重背離誠實守信經營的法治文化,需要采取包括刑事手段在內(nei) 的多種法律手段綜合整治。

  《最高人民法院關(guan) 於(yu) 優(you) 化法治環境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加強對虛假訴訟的甄別、審查和懲治,依法打擊通過虛假訴訟逃廢債(zhai) 、侵害民營企業(ye) 和企業(ye) 家合法權益的行為(wei) 。”為(wei) 進一步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充分發揮司法裁判的規範指引和行為(wei) 導向作用,更好做到以案釋法、以案明德,最高人民法院遴選發布近年來生效的5件依法懲治通過虛假訴訟逃廢債(zhai) 典型刑事案例,以明確相關(guan) 行為(wei) 的法律後果,有效回應社會(hui) 關(guan) 切。

  此次發布的5件案例,集中反映了實踐中存在的通過虛假訴訟逃廢債(zhai) 的典型行為(wei) 方式。其中,案例1“周某瓊等虛假訴訟案”行為(wei) 人通過虛假訴訟方式轉移名下財產(chan) ,惡意逃避履行債(zhai) 務;案例2“劉某春、楊某勇虛假訴訟案”行為(wei) 人通過以捏造的事實提出執行異議的方式,阻礙人民法院強製執行被查封的財產(chan) ;案例3“胡某利、陶某雲(yun) 虛假訴訟案”行為(wei) 人以捏造的事實提起執行異議和執行異議之訴,惡意幹擾人民法院強製執行,導致債(zhai) 權人的債(zhai) 權無法及時得到清償(chang) ;案例4“周某雲(yun) 虛假訴訟案”行為(wei) 人以虛構的職工工資申請仲裁並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勞動仲裁調解書(shu) ,以轉移被凍結資金,逃避履行對其他債(zhai) 權人的還款責任;案例5“鄭某等虛假訴訟案”行為(wei) 人通過捏造債(zhai) 權債(zhai) 務民事法律關(guan) 係獲得人民法院生效裁判後,在企業(ye) 破產(chan) 程序中申報虛假的債(zhai) 權,意圖達到轉移公司財產(chan) 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上述5個(ge) 案例均屬於(yu) “雙方串通型”虛假訴訟,實踐中通過虛假訴訟逃廢債(zhai) 行為(wei) 也主要屬於(yu) 這種類型,雙方當事人“手牽手”到人民法院進行民事訴訟,訴訟中不存在實質性對抗,且多以調解方式結案,行為(wei) 模式相對隱蔽,審查發現、調查取證難度較大,案件線索多來源於(yu) 利益受損方的控告和舉(ju) 報。人民法院在審理此類民事案件過程中,需要高度重視案外第三人的控告舉(ju) 報和檢察機關(guan) 提出的檢察建議,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及時發現、有效懲治虛假訴訟違法犯罪行為(wei) 。

  下一步,人民法院將以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為(wei) 引領,繼續加大對包括通過虛假訴訟逃廢債(zhai) 在內(nei) 的各類虛假訴訟違法犯罪行為(wei) 的懲戒力度,進一步統一案件裁判標準,完善工作體(ti) 製機製,加大甄別查處力度,抓實抓好公正與(yu) 效率,提升虛假訴訟案件審判質效,為(wei) 誠信社會(hui) 、法治國家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依法懲治通過虛假訴訟逃廢債(zhai)

  典型刑事案例

  案例1 周某瓊等虛假訴訟案

  ——通過虛假訴訟轉移財產(chan) 逃避履行債(zhai) 務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周某瓊和鄧某泉係夫妻關(guan) 係,二人因欠下高額債(zhai) 務,經濟狀況惡化,於(yu) 2015年3月12日與(yu) 鄧某泉的親(qin) 屬周某成(被告人)簽訂虛假借款協議,捏造周某瓊和鄧某泉向周某成借款220萬(wan) 元的事實。同年3月16日和17日,周某瓊將籌集到的資金220萬(wan) 元通過親(qin) 屬銀行賬戶轉入周某成的銀行賬戶,再由周某成的銀行賬戶轉回到周某瓊的銀行賬戶,製造周某成向周某瓊交付220萬(wan) 元的資金流水記錄。周某瓊和鄧某泉後又於(yu) 3月16日將二人名下的兩(liang) 套房產(chan) 抵押給周某成。

  2018年,債(zhai) 權人餘(yu) 某勤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周某瓊、鄧某泉償(chang) 還借款300萬(wan) 元及相應利息,法院作出民事判決(jue) ,由周某瓊、鄧某泉限期償(chang) 還餘(yu) 某勤借款及利息共計約580萬(wan) 元,周某瓊、鄧某泉遂唆使周某成以此前捏造的借款協議等材料為(wei) 依據,於(yu) 2019年1月8日向某區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並出資為(wei) 周某成聘請律師擔任訴訟代理人參加訴訟。某區人民法院基於(yu) 三人捏造的債(zhai) 權債(zhai) 務關(guan) 係,先後出具民事調解書(shu) 和多份執行法律文書(shu) 。其後,周某瓊、鄧某泉將之前抵押給周某成的二人名下兩(liang) 套房產(chan) 抵償(chang) 給周某成,並夥(huo) 同周某成以358萬(wan) 元的價(jia) 格將房產(chan) 出售給他人,導致餘(yu) 某勤等債(zhai) 權人的債(zhai) 權無法實現。

  (二)裁判結果

  一審法院審理認為(wei) ,被告人周某瓊、鄧某泉與(yu) 被告人周某成惡意串通,捏造債(zhai) 權債(zhai) 務關(guan) 係,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嚴(yan) 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情節嚴(yan) 重,行為(wei) 均已構成虛假訴訟罪,且係共同犯罪。周某瓊、鄧某泉起主要作用,係主犯;周某成在周某瓊、鄧某泉安排下配合二人提起虛假訴訟,起輔助作用,係從(cong) 犯,依法應當從(cong) 輕、減輕處罰。三被告人歸案後如實供述犯罪事實,係坦白,且自願認罪認罰,依法可以從(cong) 輕、減輕處罰。本案贓款在案發後得以追回,且案件審理過程中債(zhai) 權人餘(yu) 某勤出具諒解書(shu) ,表示對被告人的行為(wei) 予以諒解,對各被告人可以酌情從(cong) 輕處罰。據此,以虛假訴訟罪判處被告人周某瓊有期徒刑三年六個(ge) 月,並處罰金人民幣四萬(wan) 元;判處被告人鄧某泉有期徒刑三年,並處罰金人民幣四萬(wan) 元;判處被告人周某成有期徒刑二年,緩刑四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三萬(wan) 元。一審宣判後無抗訴、上訴,判決(jue) 已發生法律效力。

  (三)典型意義(yi)

  本案被告人惡意串通,實施虛假訴訟行為(wei) 轉移財產(chan) ,以達到逃避履行債(zhai) 務的非法目的,直接侵害債(zhai) 權人合法權益,且極大幹擾司法秩序,嚴(yan) 重背離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人民法院對各虛假訴訟被告人依法判處刑罰,彰顯了從(cong) 嚴(yan) 打擊虛假訴訟、依法維護司法秩序和司法公信力的鮮明態度及堅定決(jue) 心,有利於(yu) 引導社會(hui) 公眾(zhong) 守住法律和道德底線,共同構建誠信社會(hui) 。

  案例2 劉某春、楊某勇虛假訴訟案

  ——通過虛假訴訟阻礙執行被查封財產(chan)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劉某春係某房地產(chan) 開發公司法定代表人,負責公司日常經營管理。2013年,某房地產(chan) 開發公司開發某樓盤期間,因資金緊張,劉某春向劉某良借款600萬(wan) 元並約定了借款利息,由某房地產(chan) 開發公司提供擔保。後劉某春到期無力償(chang) 還劉某良的債(zhai) 務,劉某良於(yu) 2016年向某區人民法院起訴劉某春及某房地產(chan) 開發公司承擔還款責任,並申請保全某房地產(chan) 開發公司開發的某樓盤房產(chan) ,某區人民法院根據劉某良的申請,依法查封某樓盤房產(chan) 27套。2016年11月29日,某區人民法院作出民事判決(jue) ,由劉某春償(chang) 還劉某良借款600萬(wan) 元及相應利息,某房地產(chan) 開發公司承擔連帶責任,劉某良於(yu) 2017年7月5日向某區人民法院申請強製執行。劉某春為(wei) 逃避執行被查封的房產(chan) ,與(yu) 公司法律顧問楊某勇(被告人)預謀,以楊某勇、楊某勇的妻子梁某梅、哥哥楊某江以及楊某勇的朋友韋某軍(jun) 、孫某和喜某的名義(yi) ,偽(wei) 造上述6人與(yu) 某房地產(chan) 開發公司簽訂的商品房買(mai) 賣合同、商品房銷售協議書(shu) 、購房款收據、抵押協議等6套虛假購房手續,並偽(wei) 造了電費票據、取暖費票據、入住證明等材料,虛構上述人員購買(mai) 某樓盤商品房並已辦理房屋入住的事實,以捏造的商品房買(mai) 賣合同關(guan) 係和已辦理房屋入住事實向某區人民法院提出執行異議,致使某區人民法院基於(yu) 捏造的事實先後作出6份民事裁定,中止對涉案6套房產(chan) 的執行。劉某良不服裁定,向某區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請求準許執行涉案6套房產(chan) ,某區人民法院判決(jue) 駁回劉某良的訴訟請求,劉某良提出上訴,二審法院以原審判決(jue) 認定基本事實不清為(wei) 由發回重審。發回重審後,某區人民先後作出民事判決(jue) 和裁定,準許執行涉案部分房產(chan) 。劉某春、楊某勇的上述行為(wei) 致使劉某良的債(zhai) 權無法實現。經估價(jia) ,涉案6套房產(chan) 總價(jia) 為(wei) 162.79萬(wan) 元。

  (二)裁判結果

  一審法院審理認為(wei) ,被告人劉某春、楊某勇在民事執行過程中以捏造的事實對執行標的提出異議,妨害司法秩序,嚴(yan) 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情節嚴(yan) 重,行為(wei) 均已構成虛假訴訟罪,且係共同犯罪。劉某春、楊某勇有坦白情節,認罪認罰,依法可以從(cong) 寬處罰。據此,以虛假訴訟罪判處被告人劉某春有期徒刑三年二個(ge) 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三萬(wan) 元;判處被告人楊某勇有期徒刑三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三萬(wan) 元。一審宣判後無抗訴、上訴,判決(jue) 已發生法律效力。

  (三)典型意義(yi)

  民事執行是實現司法裁判等確定的民事權益的法定程序。民事執行中的執行異議和執行異議之訴是虛假訴訟相對多發的領域。實踐中,在被執行人與(yu) 提出執行異議或者執行異議之訴的案外人存在親(qin) 屬關(guan) 係或者其他利害關(guan) 係的情況下,人民法院要依法加大審查力度,綜合考慮案件情況,審查判斷是否存在虛假訴訟行為(wei) ,充分利用民事強製措施、移送公安機關(guan) 立案等手段,有效懲治虛假訴訟違法犯罪行為(wei) 。

  案例3 胡某利、陶某雲(yun) 虛假訴訟案

  ——以捏造的事實提出執行異議和執行異議之訴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胡某利與(yu) 他人存在民間借貸糾紛,某縣人民法院一審和某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均判決(jue) 胡某利敗訴,案件進入執行程序。某縣人民法院執行局依法對胡某利所有的賓館和健身房一、二層房產(chan) 以及一輛越野車組織進行拍賣。胡某利為(wei) 防止名下房產(chan) 被拍賣,逃避履行債(zhai) 務,於(yu) 2017年初與(yu) 妹夫陶某雲(yun) (被告人)經預謀後簽訂一份虛假的房屋租賃合同,約定胡某利以60萬(wan) 元的價(jia) 格將其名下賓館和健身房的使用權出租給陶某雲(yun) ,出租期限14年,合同簽訂日期確定為(wei) 2016年6月15日(一審法院作出民事判決(jue) 前),並指使他人偽(wei) 造了租賃交割物資清單、租金收條等證據材料,意圖幹擾某縣人民法院強製執行其名下房產(chan) 。2017年6月15日,胡某利指使陶某雲(yun) 依據二人簽訂的虛假房屋租賃合同向某縣人民法院提出執行異議,某縣人民法院同年6月29日以案外人未實際占有涉案房產(chan) 為(wei) 由裁定駁回執行異議。同年8月1日,陶某雲(yun) 向某縣人民法院提起執行異議之訴,某縣人民法院裁定中止對涉案執行標的的處分,導致胡某利名下房產(chan) 長時間未進入拍賣程序。

  (二)裁判結果

  一審法院審理認為(wei) ,被告人胡某利、陶某雲(yun) 共同故意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二人行為(wei) 均構成虛假訴訟罪。二被告人構成共同犯罪,地位、作用相當,不區分主從(cong) 犯;到案後均如實供述犯罪事實,依法可以從(cong) 輕處罰;均係初犯,悔罪態度較好,且陶某雲(yun) 主觀惡性較小。據此,以虛假訴訟罪分別判處被告人胡某利和被告人陶某雲(yun) 有期徒刑六個(ge) 月,分別並處罰金人民幣五千元和人民幣二千元,並對陶某雲(yun) 宣告緩刑。一審宣判後無抗訴、上訴,判決(jue) 已發生法律效力。

  (三)典型意義(yi)

  根據刑法第307條之一第1款的規定,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yan) 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構成虛假訴訟罪;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虛假訴訟犯罪懲治工作的意見》的規定,案外人在民事執行過程中對執行標的提出異議的,應當認定為(wei) 刑法第307條之一第1款規定的“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據此,案外人在民事執行過程中以捏造的事實提出執行異議或者執行異議之訴,均屬於(yu) 虛假訴訟行為(wei) 。通過虛假訴訟方式幹擾人民法院正常執行活動、為(wei) 自己或者幫助他人逃避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文書(shu) 確定的執行義(yi) 務的行為(wei) ,嚴(yan) 重妨害司法秩序,侵害其他債(zhai) 權人合法權益,社會(hui) 危害嚴(yan) 重。此類行為(wei) 往往以雙方惡意串通的形式出現,隱蔽性強,甄別難度大。人民法院要加大審查力度,提高甄別判斷能力,重視對被害人報案和控告、群眾(zhong) 舉(ju) 報等線索來源的審查,及時發現虛假訴訟違法犯罪並依法懲處。

  案例4 周某雲(yun) 虛假訴訟案

  ——虛構職工工資提起虛假訴訟逃避履行債(zhai) 務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周某雲(yun) 係某電子科技公司實際控製人和經營人。2019年4月至5月,某電子科技公司獲得拆遷補償(chang) 款223.7萬(wan) 元,公司股東(dong) 鄭某因與(yu) 該公司存在合同糾紛,於(yu) 同年5月向某區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某區人民法院判決(jue) 某電子科技公司返還鄭某投資款100萬(wan) 元,並根據鄭某的申請凍結了該公司銀行賬戶內(nei) 資金100萬(wan) 元。

  2019年9月,周某雲(yun) 為(wei) 捏造某電子科技公司職工工資優(you) 先受償(chang) 權、達到轉移公司銀行賬戶內(nei) 被凍結資金的目的,找到周某麗(li) 、晏某紅、陳某偉(wei) 、李某鑫(均另案處理),指使周某麗(li) 、陳某偉(wei) 、李某鑫在其偽(wei) 造的涉及職工工資款項的相關(guan) 材料上簽名,並指使晏某紅在某電子科技公司的授權委托書(shu) 上簽名,充當公司的訴訟代理人。其後,周某雲(yun) 、周某麗(li) 、陳某偉(wei) 、李某鑫持上述偽(wei) 造的材料向某區勞動人事爭(zheng) 議仲裁委員申請仲裁。仲裁過程中,雙方進行虛假的勞動仲裁調解,致使某區勞動人事爭(zheng) 議仲裁委員會(hui) 於(yu) 同年10月25日作出仲裁調解書(shu) 。周某雲(yun) 又指使周某麗(li) 、陳某偉(wei) 、李某鑫向某區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上述仲裁調解書(shu) 。後股東(dong) 鄭某向檢察機關(guan) 申請檢察監督,檢察機關(guan) 發出檢察建議,某區勞動人事爭(zheng) 議仲裁委員會(hui) 於(yu) 2020年1月21日作出仲裁決(jue) 定,撤銷上述仲裁調解書(shu) 。2020年4月1日,某區人民法院作出罰款決(jue) 定書(shu) ,對周某雲(yun) 、周某麗(li) 、晏某紅、陳某偉(wei) 、李某鑫予以罰款。

  (二)裁判結果

  一審法院審理認為(wei) ,被告人周某雲(yun) 夥(huo) 同他人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嚴(yan) 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其行為(wei) 已構成虛假訴訟罪。周某雲(yun) 自願認罪認罰,依法可以從(cong) 寬處罰;案發後取得了被害人鄭某的諒解,可以從(cong) 寬處罰。據此,以虛假訴訟罪判處被告人周某雲(yun) 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wan) 元。一審宣判後無抗訴、上訴,判決(jue) 已發生法律效力。

  (三)典型意義(yi)

  本案屬於(yu) 勞動爭(zheng) 議案件中運用虛假訴訟手段逃廢債(zhai) 的典型情形。實踐中,少數企業(ye) 控製人、股東(dong) 為(wei) 逃避履行債(zhai) 務,與(yu) 他人惡意串通,捏造勞動合同關(guan) 係,以虛構的勞動者名義(yi) 起訴企業(ye) 要求支付工資勞動報酬,以達到轉移企業(ye) 資產(chan) 、逃避履行債(zhai) 務的目的,應依法承擔相應法律責任。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虛假訴訟犯罪懲治工作的意見》的規定,民事訴訟當事人、其他訴訟參與(yu) 人實施虛假訴訟,人民法院向公安機關(guan) 移送案件有關(guan) 材料前,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先行予以罰款、拘留;對虛假訴訟刑事案件被告人判處罰金、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人民法院已經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給予的罰款、拘留,應當依法折抵相應罰金或者刑期。本案中,審理民事訴訟案件的人民法院發現民事訴訟當事人有虛假訴訟行為(wei) 後,在公安機關(guan) 對虛假訴訟刑事案件立案偵(zhen) 查的同時,先行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對虛假訴訟當事人處以罰款,有利於(yu) 充分利用民事、刑事等多種手段,及時有效懲治虛假訴訟違法犯罪行為(wei) 。

  案例5 鄭某等虛假訴訟案

  ——利用虛假訴訟申報虛假破產(chan) 債(zhai) 權

  (一)基本案情

  2019年3月,被告人鄭某與(yu) 被告人陳某濱、丁某預謀,捏造鄭某向陳某濱借款210萬(wan) 元,並由陳某濱實際控製的某服飾公司承擔連帶責任的虛假事實,由丁某提供麵額為(wei) 210萬(wan) 元的虛假承兌(dui) 匯票作為(wei) 證明材料,並由陳某濱作為(wei) 原告以上述捏造的事實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以達到以法院民事裁判為(wei) 依據,在某服飾公司司法拍賣過程中申請參與(yu) 財產(chan) 分配,獲得一部分執行款的目的。同年3月18日,陳某濱以其與(yu) 鄭某、某服飾公司存在民間借貸糾紛為(wei) 由,向某市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某市人民法院同年5月30日作出民事判決(jue) ,判決(jue) 鄭某償(chang) 還陳某濱借款210萬(wan) 元及相應利息,某服飾公司承擔連帶清償(chang) 責任。民事判決(jue) 生效後,陳某濱向某市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因某服飾公司進入破產(chan) 程序,陳某濱於(yu) 2020年10月19日向破產(chan) 管理人申報債(zhai) 權,後在被發覺後主動撤回了申報。公安機關(guan) 立案偵(zhen) 查後,鄭某、陳某濱、丁某經公安機關(guan) 電話通知後,相繼自行到公安機關(guan) 投案。

  (二)裁判結果

  一審法院審理認為(wei) ,被告人鄭某、陳某濱、丁某經預謀,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行為(wei) 均已構成虛假訴訟罪。在共同犯罪中,鄭某、陳某濱、丁某均起主要作用,均係主犯,應當按照所參與(yu) 的全部犯罪處罰。三人均自動投案並如實供述自己罪行,依法構成自首,可以從(cong) 輕處罰;承認指控犯罪事實,願意接受處罰,可以從(cong) 寬處理。據此,以虛假訴訟罪判處被告人鄭某有期徒刑七個(ge) 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wan) 元;判處被告人陳某濱有期徒刑七個(ge) 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人民幣八千元;判處被告人丁某有期徒刑六個(ge) 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五千元。一審宣判後無抗訴、上訴,判決(jue) 已發生法律效力。

  (三)典型意義(yi)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虛假訴訟犯罪懲治工作的意見》的規定,在破產(chan) 案件審理過程中申報債(zhai) 權的,應當認定為(wei) 刑法第307條之一第1款規定的“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行為(wei) 人故意捏造債(zhai) 權債(zhai) 務關(guan) 係提起民事訴訟,並以法院基於(yu) 捏造的事實作出的生效法律文書(shu) 為(wei) 依據,在企業(ye) 破產(chan) 程序中申報虛假債(zhai) 權,意圖達到多分配企業(ye) 財產(chan) 或者非法轉移企業(ye) 財產(chan) 、逃避履行債(zhai) 務的目的,屬於(yu) 典型的虛假訴訟行為(wei) 。一審法院經審理認定各被告人的行為(wei) 均構成虛假訴訟罪,同時考慮到各被告人均有自首情節,被告人陳某濱主動撤回申報虛假債(zhai) 權,對被告人依法宣告緩刑,貫徹體(ti) 現了寬嚴(yan) 相濟刑事政策要求,有利於(yu) 鼓勵犯罪分子及時改過自新,避免造成更加嚴(yan) 重的危害後果。人民法院要及時甄別、發現、懲處此類虛假訴訟違法犯罪行為(wei) ,依法追究行為(wei) 人法律責任,切實維護司法公正和司法權威。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