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紅梅:“出入融合”助推高水平對外開放
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11月份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ye) 48078家,同比增長36.2%;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403.3億(yi) 元,同比下降10.0%。這反映出全球貿易出口走弱背景下,我國外貿承受著一定壓力。與(yu) 此同時,今年前10個(ge) 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4.32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速由前三季度微降0.2%轉為(wei) 增長0.03%,我國外貿表現出穩定和韌性。外貿作為(wei) 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對於(yu) 穩經濟、穩預期、促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基於(yu) 此,要進一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打造“投資中國”品牌,鞏固外貿穩中向好態勢。
穩住基本盤培育新動能,助推出口貿易型高水平對外開放。近年來,全球經濟格局曆經深刻變革,影響了外貿外資的基本盤。中國需要加強國際貿易夥(huo) 伴關(guan) 係的建設,積極參與(yu) 國際多邊貿易體(ti) 係,加強與(yu) 主要貿易夥(huo) 伴的雙邊關(guan) 係;推動貿易方式創新和多元化,優(you) 化傳(chuan) 統跨境貿易供應鏈管理和貿易流程;強化對外貿風險的管理,建立更加完善的外貿風險預警和應對機製,協同發力。要將培育外貿新動能作為(wei) 出口貿易型高水平開放的首要任務,加快推動新能源汽車、高端製造業(ye) 、生物科技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外貿發展,並積極利用數字技術優(you) 化貿易流程,大力推動數字貿易發展以降低交易成本,不斷加強綠色貿易和低碳發展,積極推動對外貿易的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chan) 品“新三樣”出口增速提質。
以競爭(zheng) 促改革,凝聚市場準入型高水平對外開放。應深化服務業(ye) 領域自身改革,保障市場準入型高水平對外開放。以電信和醫療領域為(wei) 例,政府可通過降低外資準入門檻、放寬市場準入限製等措施,為(wei) 相關(guan) 企業(ye) 提供更多市場機會(hui) 。加強行業(ye) 監管和標準製定,通過製定明確的行業(ye) 標準、加強市場監管、確保公平競爭(zheng) 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措施,確保行業(ye) 監管體(ti) 係的完善和有效執行,保障開放後行業(ye) 與(yu) 市場內(nei) 生出良性的“鯰魚效應”。
參與(yu) 國際高標準數字經貿規則建設,引領國際規則型高水平對外開放。麵對貿易保護主義(yi) 的蔓延,中國堅定選擇持續擴大開放,先後於(yu) 2021年9月份和11月份正式申請加入《全麵與(yu) 進步跨太平洋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和《數字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並積極推進相關(guan) 進程,引領國際規則型高水平開放。在貿易保護主義(yi) 盛行的當下,命運共同體(ti) 、正確義(yi) 利觀以及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發展觀與(yu) 數字經濟時代下政府效益最大化、企業(ye) 收益最大化等多方關(guan) 切不謀而合。
深化自貿區(自貿港)改革,打造製度集成型高水平對外開放。曆經40餘(yu) 年風雨兼程,我國的改革開放邁入新階段,改革已進入攻堅期與(yu) 深水區。如何啃硬骨頭、涉險灘?加強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推動製度集成創新至關(guan) 重要。製度集成創新將通過構建不同且優(you) 於(yu) 其他地區的創新型體(ti) 製機製,以提升效率促使社會(hui) 效益產(chan) 生總量層麵的增加,創造增量效益。而在實踐層麵,則要始終堅持製度集成創新接續發展對內(nei) 改革,通過自貿區(自貿港)改革建設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高地。
完善多角度融合的金字塔式行動倡議體(ti) 係,落實行動共贏型高水平對外開放。共贏方能凝聚共識,要通過“一帶一路”、重大標誌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完善融合國際貿易、國際工程與(yu) 國際發展合作多領域的金字塔式行動倡議體(ti) 係。將重大標誌性工程作為(wei) 中國與(yu)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增進技術交流合作的關(guan) 鍵一招,同時,側(ce) 重於(yu) 改善當地民眾(zhong) 生活質量的“小而美”民生項目,作為(wei) 國際發展合作的有效補充,切實提高民眾(zhong) 的生活水平,促進社會(hui) 穩定和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不同模式之間的相互配合聯動,將共同構成新時代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有機整體(ti) 。在國內(nei) ,貿易與(yu) 相關(guan) 機製的穩定開放,將逐漸滋潤人員與(yu) 外資的持續注入,灌溉出內(nei) 外貿一體(ti) 化的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圖景。在國際上,中國對外開放形成的貿易流動與(yu) 規則,將匯聚於(yu) 多角度融合的金字塔式行動倡議體(ti) 係,在國際貿易、國際工程與(yu) 國際發展合作等全球治理領域持續發出中國聲音。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長、研究員 段紅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