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座文化建築傳承北京城市文脈
“文化糧倉(cang) ”北京藝術中心、“運河之舟”北京大運河博物館、“森林書(shu) 苑”北京城市圖書(shu) 館。曆經4年多時間,2023年12月27日,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築正式投入使用。三座文化新地標傳(chuan) 承著北京城市的文脈,並將持續豐(feng) 富市民的文化體(ti) 驗,展現古都的文化魅力。
高質量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築項目,是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具體(ti) 體(ti) 現,是大力推動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的生動實踐。
拾級而上,北京藝術中心由4000多塊形態各異的折疊鋁板組成的外立麵幕牆,營造出一種“折幕”感。與(yu) 之相望的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南側(ce) 形似巨帆,北側(ce) 共享大廳形如船隻,整體(ti) 望去仿佛是鑲嵌在城市森林中的“古韻風帆”,描繪出一幅運河圖景。而方方正正的北京城市圖書(shu) 館,整體(ti) 造型如同一方赤印,烙在城市副中心綠心的畫卷之上。世界首例16米超高玻璃幕牆和2.5萬(wan) 平方米世界最大無隔牆開敞閱覽空間,使自然與(yu) 建築融為(wei) 一體(ti) ,將北京城市圖書(shu) 館裝點成為(wei) 內(nei) 外一體(ti) 的“透明書(shu) 苑”,打造“臨(lin) 山間、於(yu) 樹下、勤閱覽”的閱讀雅韻。
4年多時間,三大文化建築創造了“副中心速度”和“副中心質量”。從(cong) 藍圖到現實,工程準確還原設計理念的背後,也是我國建築業(ye) 技術進步的縮影。“這三大建築造型獨特、結構複雜,構件加工與(yu) 施工安裝難度空前。”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重大項目總監、三大建築項目部總經理陳宏達介紹,北投集團發揚“工匠精神”,科學統籌設計、施工及監理等參建單位,努力克服疫情影響,攻克多個(ge) 單體(ti) 建築一體(ti) 化建設、大跨度高淩空鋼結構應用、世界級超高玻璃幕牆加工製造等領域技術難題,嚴(yan) 格把控工程質量,實現許多國際領先的創新之舉(ju) 。2023年5月份,三大文化建築項目以接近滿分的優(you) 異成績獲得中國鋼結構金獎年度傑出工程大獎。
開門迎客的三大文化建築,也將成為(wei)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文化中心、活力中心、市民文化休閑娛樂(le) 中心。在三大文化建築項目中,北京藝術中心是體(ti) 量最大的工程,包括歌劇院、音樂(le) 廳、戲劇院、多功能廳和室外劇場,計劃通過5年發展逐步實現年度650場演出、600場活動的預期規模。北京城市圖書(shu) 館打造出世界最大的單體(ti) 閱覽室、國內(nei) 藏書(shu) 量最大的智能化立體(ti) 書(shu) 庫、國內(nei) 首家綜合性非遺文獻閱覽空間、國內(nei) 麵積最大的少兒(er) 室外閱讀活動空間和最專(zhuan) 業(ye) 的視聽藝術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將與(yu) 首都博物館一東(dong) 一西配合詮釋好“都”與(yu) “城”的關(guan) 係,將北京城的曆史發展脈絡與(yu) 大運河文化有機結合,向世界講好大運河故事、北京故事。
“三大文化建築的建成投用,將極大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文化魅力和城市活力,既能更好促進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又能滿足北京東(dong) 部地區和副中心周邊地區人民群眾(zhong) 對高品質文化生活的需求,並將進一步推動副中心文化產(chan) 業(ye) 的發展和京津冀文化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北京城市副中心黨(dang) 工委委員、管委會(hui) 副主任胡九龍說。
作為(wei) 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帶、一軸、兩(liang) 環、一心”規劃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yu) 北京城市綠心森林公園的三大文化建築串聯圍合,成為(wei) 人民之城的最好詮釋。胡九龍說,三大文化建築的規劃建設與(yu) 城市綠心同步考慮,位於(yu) 北京城市副中心“生態文明帶”和“創新發展軸”一帶一軸交會(hui) 的特殊功能節點。副中心將這樣寶貴的核心區域留給市民,建設“城市中的森林、森林中的建築”,充分彰顯了讓人民群眾(zhong) 共享城市建設發展豐(feng) 碩成果的堅定決(jue) 心。
近年來,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步伐加快,高端要素匯集湧動,協同發展蹄疾步穩,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建設有序推進。胡九龍介紹,未來,隨著城市副中心綜合交通樞紐、六環高線公園建成,宋莊、台湖、張家灣等特色小鎮功能日益完善,以及環球影城二期、三期項目啟動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作為(wei) 一座高質量發展未來之城的“願景圖”將逐步變成“實景圖”。
楊學聰 韓秉誌(來源:經濟日報)
楊學聰 韓秉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