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台灣交換生的新年心願:訪古跡 祈平安 常相見

發布時間:2024-01-02 16:19: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4,你好!在北大經曆了最難得的一次跨年!”1月1日淩晨,北京大學曆史學係台灣交換生李育寧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與(yu) 同學在未名湖畔跨年的感受。當晚氣溫約零下6攝氏度,照片中的李育寧戴著毛茸茸的帽子和防寒口罩,露出一雙笑彎的眼睛。

  對李育寧來說,近半年的交換生活中,在內(nei) 蒙古參加冰上龍舟賽是最新奇的體(ti) 驗:零下20多攝氏度的冰麵上,“裏裏外外穿了5層”,最終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績。在台灣讀書(shu) 時,她曾加入帆船社團,比較兩(liang) 項運動,她認為(wei) 龍舟更注重配合和默契,“每位選手都能從(cong) 中感受到‘向心力’”。

  “到大陸親(qin) 身體(ti) 驗,才知道這邊的生活是什麽(me) 樣。”李育寧說,在北京的求學經曆讓她成長不少,眼界更開闊,“畢業(ye) 後到大陸工作的打算越來越清晰。”對曆史文化古跡著迷,她盼望新的一年到河南安陽殷墟、甘肅敦煌莫高窟和遼寧沈陽故宮“打卡”。

  2023年最後一天,北京大學中文係台灣交換生謝茵來到密雲(yun) 的桃源仙穀景區。在雪地上穿梭,看沿途秀美景色,到冰瀑前合影,她向山穀喊出新年願望:“希望我認識的人都能開心順遂、健康平安。”

  “真心覺得幸運,幾個(ge) 月內(nei) 見到許多未曾看過的景色,也遇到許多有趣的事。”在謝茵眼中,大陸是色彩鮮明的。夏天在圓明園賞荷花,翠綠的水麵點綴著幾處紅色;秋天校園裏是漫天金黃的銀杏;雪霽的冬日則是藍色的。

  不同於(yu) 常年溫和濕潤的寶島,謝茵在北京感受到明顯的四季更替。不久前的一場大雪最令她驚喜。雪下得最大的那天,她清晨6點多起床趕去故宮博物院,在開放參觀的第一時間“衝(chong) ”進去,直到暮色襲來才結束遊覽,“完全不舍得離開”。交換生時光還剩10多天,農(nong) 曆新春也將來臨(lin) ,謝茵在回程的行李箱中裝了天津麻花、北京糕點,還有逛胡同時製作的“兔兒(er) 爺”,是送給家人的新年禮物。

  謝茵說,這段經曆是“跳脫舒適圈”的體(ti) 驗。無論大陸學生還是在大陸求學的台灣學生,同齡人身上都洋溢著蓬勃氣息,學業(ye) 競爭(zheng) 確實激烈,大家都希望做到最好,開拓未來的更大可能。

  33歲的柯博晟來自台灣政治大學,在北京大學當交換生,他常在課堂上發現從(cong) 前沒學過的曆史和不了解的資訊,認為(wei) 對於(yu) 研究和寫(xie) 作都有啟發。在影視劇行業(ye) 深耕多年,他認為(wei) ,如今許多大陸電視劇製作精良,題材有趣,無論是展現時代變化還是講述人生故事,都能帶給兩(liang) 岸年輕人思考。

  “就像一場遊戲,我化身其中的角色,開啟一段特別的‘闖關(guan) ’。即使是平常的一天也感到充實。”北京師範大學的台灣交換生楊弋萱認為(wei) ,交換期間不一定要去很多地方旅行,認真過好日常生活也很重要。她加入學校的書(shu) 法社團,向大陸同學請教篆刻;常常練習(xi) 乒乓球,成功學會(hui) 了難度較高的弧圈球。

  在這位心理學專(zhuan) 業(ye) 的女孩眼中,大陸是有溫度、有人情味的。假期赴浙江支教,楊弋萱帶當地鄉(xiang) 村學校的小朋友學習(xi) 舞蹈。相處短暫,分別卻充滿不舍,“孩子們(men) 追著問我下次什麽(me) 時候再來”。如今,交換生活也進入尾聲,她與(yu) 大陸朋友約定互寄明信片,暑假到彼此家鄉(xiang) 遊玩,期待能夠常常見麵。

  作者:朱 賀 劉玥晴(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