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最冷時室溫隻有10℃ 舊改加裝外保溫為何這麽難

發布時間:2024-01-05 11:50:00來源: 北京日報

  最冷時室溫隻有10℃,鄭王墳280號院居民直呼難熬

  舊改加裝外保溫為(wei) 何這麽(me) 難

  鄭王墳280號院建於(yu)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居民反映,過去由產(chan) 權單位供暖,效果一直不錯,但自從(cong) 2021年外包給物業(ye) 公司後,供暖就一年不如一年了,今冬最冷時室溫隻有10℃。麵對居民投訴,物業(ye) 表示加裝保溫層等大中型維修需要產(chan) 權單位負責,而產(chan) 權單位則稱,老舊小區改造首先要提升的是房屋安全,供暖等暫未列入改造計劃。老舊小區供暖改造難度不小,如何保障溫暖過冬,居民迫切需要一個(ge) 解決(jue) 方案。

  居民反映

  供暖一年不如一年

  “房子供暖一年不如一年,幾年前買(mai) 了新房給父母住,自己隻能在這裏湊合著。”市民王女士住在豐(feng) 台區鄭王墳280號院,她向記者反映,近些年一入冬就格外難過。由於(yu) 280號院一部分樓房老舊,牆體(ti) 沒有保溫層,自己家又處於(yu) “把邊”的位置,一到冬天屋裏的溫度始終上不來。為(wei) 了不讓老人受凍遭罪,她讓父母住進了結婚的新房,夫妻二人則隻能住在這裏。

  據了解,鄭王墳280號院建於(yu)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共有200餘(yu) 戶,如今住戶裏老年人居多。其中,11號至22號樓的產(chan) 權屬於(yu) 北京印鈔廠,還有一些是甘家口拆遷居民,以及紀家廟村村民。王女士的父親(qin) 是印鈔廠的老員工,她向記者表示,自己從(cong) 小就住在這兒(er) ,早些年是由廠子負責供暖,不用交錢溫度也一直不錯,基本能保持在18℃上下。而2021年,廠子將小區日常管理外包給了首開天嶽恒物業(ye) 公司,供暖費按每平方米40元收取,溫度卻一年不如一年了,“今冬最冷那幾天屋裏隻有10℃。”

  2023年12月28日,記者來到鄭王墳280號院發現,小區內(nei) 均為(wei) 兩(liang) 層或三層的低層住宅樓,房屋已經十分老舊,牆皮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脫落。記者穿過一條走廊來到王女士家中,當天室外溫度為(wei) -8℃至4℃,家裏的溫度計顯示室內(nei) 為(wei) 15℃。根據國家標準《住宅設計規範》和《民用建築供暖通風與(yu) 空氣調節設計規範》,采暖季的正常天氣情況下室外平均溫度高於(yu) -7.6℃時,對於(yu) 符合現行國家住宅設計範圍要求的住宅或經過建築維護結構和供暖係統改造的住宅,臥室、起居室的溫度不低於(yu) 18℃。

  記者注意到,室內(nei) 客廳、臥室、衛生間的牆體(ti) 上都裝有嶄新的暖氣片,但似乎起不到多大作用,記者身穿羽絨外套也沒有感到熱。王女士反映,這6組暖氣片是花5000多元新換的,換之前屋內(nei) 溫度隻有12℃左右。為(wei) 了讓冬天好過些,還有居民自己加裝保溫層,但自己動工不可能裝在外側(ce) 牆體(ti) ,隻能在屋內(nei) 加裝。“本來室內(nei) 空間就不大,這樣一來居住麵積就更小了。我隻好自己花錢加幾組新暖氣片了。”王女士表示。

  同樣住在鄭王墳280號院的劉女士向記者反映,自己是當年甘家口拆遷來到這兒(er) 的,以前供暖還不錯,可新物業(ye) 接管之後就“一言難盡”了。劉女士說,自己愛人身體(ti) 不好,受不得凍,自己家也在“把邊”的位置,一冬天都得靠電暖器取暖。為(wei) 此,自己多次向物業(ye) 投訴。前些天最冷的時候,上門測溫的師傅把溫度計塞到暖氣縫裏才測出了20℃,更是令她哭笑不得。“小區裏鍋爐房的煙囪都不見冒煙,我們(men) 在家裏都套上了多年以前的老棉褲。”

  物業(ye) 回應

  收1.2萬(wan) 平方米的錢 供暖2萬(wan) 多平方米

  一到冬天就挨凍,尤其是前些日子的寒潮天氣更令居民直呼“難熬”,不少居民紛紛向12345熱線及物業(ye) 等反映供暖問題。

  有居民接到物業(ye) 反饋,稱小區內(nei) 有20%的住戶家安裝了室溫采集器,便於(yu) 實時監測室溫。由於(yu) 老房沒有保溫層,“邊戶”的溫度確實可能偏低。對於(yu) 居民加裝外牆保溫的訴求,物業(ye) 則稱,產(chan) 權單位給的物業(ye) 費隻包含零散維修,而房屋漏雨、外牆保溫等大中型維修都不在這筆物業(ye) 費的範疇內(nei) ,需要產(chan) 權單位做計劃統一實施。

  這樣的說法並未得到居民認同。有居民向記者表示,小區不僅(jin) 舊改沒人管,日常的小修小補也缺人響應。如今住宅樓走廊牆麵上的水泥時不時就會(hui) “掉渣”,樓道鐵門常年難開難關(guan) ,小區內(nei) 的垃圾桶也經常處於(yu) 堆滿外溢的狀態。去年底降雪期間,一些路段的雪都是由居民自發清掃的,“物業(ye) 公司究竟承擔了什麽(me) 工作,我們(men) 基本看不到。”

  老舊小區供暖為(wei) 何“一年不如一年”?做好外牆保溫又存在哪些方麵的困難?記者聯係到負責280號院供暖的首開物業(ye) ,工作人員表示,前段時間北京極寒天氣,確實存在居民家溫度上不來的情況,氣溫回升後,室內(nei) 溫度也隨之好轉。對於(yu) 室溫不達標的原因,工作人員解釋稱,一方麵,小區在建造時依據的是當時的節能設計,沒有對外牆做保溫措施;另一方麵,近些年居民對自家也進行了多輪裝修、管道改造等工程,有的還私自加裝了地暖。雖然居民是奔著更暖和的目的加裝設施,但這也會(hui) 對樓體(ti) 的供暖循環帶來一定影響。

  在日常供暖維護等方麵,工作人員也坦言物業(ye) 有難處。2021年,小區的“三供一業(ye) ”,即供水、供電、供暖、物業(ye) ,經公開評比後從(cong) 北京印鈔廠外包給了首開物業(ye) 。由於(yu) 整個(ge) 小區有自己的供暖鍋爐,供熱管道也是獨立的,達不到將其移交給北京市熱力集團的條件,於(yu) 是整個(ge) 小區的供暖也由物業(ye) 全權負責。

  物業(ye) 工作人員表示,原則上講,物業(ye) 隻需參與(yu) 管理11號至22號央產(chan) 房,這部分物業(ye) 費由印鈔廠繳納,供暖費則由居民自繳、廠子報銷。可由於(yu) 該小區產(chan) 權相對混亂(luan) ,還涉及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村裏的地與(yu) 北京印鈔廠聯建等曆史遺留問題,目前小區內(nei) 央產(chan) 房之外的物業(ye) 與(yu) 供暖也由首開物業(ye) 負責,而相關(guan) 費用卻很難收取。“我們(men) 物業(ye) 隻能收著1.2萬(wan) 平方米的供暖費,卻為(wei) 2萬(wan) 多平方米的實際麵積供暖,每年僅(jin) 供暖就要虧(kui) 損幾十萬(wan) 元。”工作人員表示。

  對於(yu) 老舊小區供暖改造,工作人員稱,2023年物業(ye) 更換了小區內(nei) 老舊的供暖地埋管線,相應地解決(jue) 了一部分供暖問題,但其他的大型修繕已經超出了物管範疇。這個(ge) 冬季,物業(ye) 對私改地暖的居民發函要求整改,但效果並不好。另外,物業(ye) 還與(yu) 產(chan) 權單位共同申報了一項綜合整治計劃,其中就包括鄭王墳280號院11號至22號樓外牆保溫、防水等問題,具體(ti) 安排還要以產(chan) 權單位為(wei) 準。

  追問產(chan) 權方

  舊改涉及多單位出資能否推進尚不明確

  產(chan) 權單位也向居民解釋了目前的老舊小區改造方案。居民告訴記者,北京印鈔廠房管部門曾表示,每個(ge) 老舊小區都有改造計劃,改造首先要向居民征集意見,並優(you) 先改造反映強烈的項目。“但產(chan) 權單位的人說,目前鄭王墳280號院的意見已經征集完畢,相比之下,房屋安全比環境提升更重要。”

  對於(yu) 這樣的答複,王女士提出質疑,一方麵,自己和周圍鄰居並未收到“意見征集”,產(chan) 權單位究竟向誰征求了意見?另一方麵,2023年7月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等部門印發了《關(guan) 於(yu) 紮實推進2023年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通知》,其中就提出加快更新改造老化和有隱患的燃氣、供水、供熱等管線管道,重點推進既有建築節能改造,根據氣候區特點,可選擇外牆屋麵保溫隔熱改造等措施。“按照產(chan) 權單位的說法,外牆保溫好像不是基本需求,難道隻要房子不倒就不算問題嗎?”

  今年1月3日,記者又聯係了北京印鈔廠房管部門,工作人員表示,除了鄭王墳280號院外,印鈔廠其他公房也有供暖轉交給物業(ye) 後溫度不理想的情況。工作人員稱,2023年,有關(guan) 方麵下發了關(guan) 於(yu) 老舊小區改造的鼓勵性文件,印鈔廠也對各小區進行了問題統計,其中鄭王墳280號院就上報了外牆保溫項目。但目前來看,由於(yu) 涉及多家單位來出這筆費用,具體(ti) 能否推進還不確定。本報記者 高源 文並攝

  (來源:北京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