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生”紮根鄉村10年 助小山村變成“網紅村”
從(cong) 2013年前往邛崍市靖口村參與(yu) 建設,再到2023年天府紅穀靖口村項目雛形初現……西部計劃誌願者閆鵬文已經在鄉(xiang) 村紮根十年。
期間,閆鵬文參與(yu) 的邛崍市精品文旅項目“天府紅穀”,讓當地從(cong) 一個(ge) 小山村變成高端休養(yang) 度假空間,村子也成為(wei) 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村”。這些年,隨著政府對村上基礎設施的加大投入,文旅項目“天府紅穀”也在助力邛崍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實踐與(yu) 探索,帶動群眾(zhong) 增收致富,為(wei) 鄉(xiang) 村發展注入再生動力。
村上的觀光綠道、登山步道越來越多,遊客越來越多、人氣越來越旺,就業(ye) 需求越來越多,返鄉(xiang) 創業(ye) 的村民越來越多,村上開的民宿也跟著多起來,村民的錢包越來越“鼓”。
當西部計劃誌願者 “美術生”紮根農(nong) 村
2003年6月,美術教育出身的23歲的通江小夥(huo) 閆鵬文被西部計劃打動。很快他報名通過,作為(wei) 誌願者被分配到了邛崍。他先後在邛崍市泉水中學、邛崍市青少年宮、邛崍城市建設指揮部等地工作。
在2013年“4·20蘆山地震”後,閆鵬文被安排到邛崍市高何鎮(現天台山鎮)靖口村參與(yu) 災後重建工作,自此與(yu) 鄉(xiang) 村結緣。
“隨著災後重建、土地整理,農(nong) 村有了一定變化,但看見老百姓住進沒有裝修的安置房,窗簾是舊床單,公司決(jue) 定在區域展開災後產(chan) 業(ye) 重建項目。”閆鵬文表示。
剛開始,閆鵬文遇到了不少困難,“山區村(社區)受地理因素影響,資源匱乏,村集體(ti) 要想把有限的資源實現價(jia) 值轉化,困難極大。”同時,村幹部忙於(yu) 日常事務,觀念較為(wei) 落後,沒有經驗也沒有時間來發展壯大村集體(ti) 經濟。不止於(yu) 此,閆鵬文覺得,村上還嚴(yan) 重缺乏營銷、策劃人才,他形容是“抱著金飯碗要飯”。
為(wei) 解決(jue) 這個(ge) 難題,邛崍市政府創新成立“村集體(ti) 經濟組織+村民+國有平台公司+社會(hui) 企業(ye) ”聯合運營公司,實行社會(hui) 企業(ye) 任CEO、平台公司任董事長、村集體(ti) 組織參與(yu) 管理、群眾(zhong) 監督的公司化運作模式,補齊鄉(xiang) 村振興(xing) 短板,因地製宜發展鄉(xiang) 村旅遊、民宿康養(yang) 、現代農(nong) 業(ye) 等產(chan) 業(ye) ,提振產(chan) 業(ye) 發展能級、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閆鵬文參與(yu) 其中。
十年見證鄉(xiang) 村變化
村上的日子更有盼頭
2016年7月,閆鵬文作為(wei) 聯合創始人參與(yu) 的天府紅穀國際鄉(xiang) 村旅遊度假項目啟動,項目以鄉(xiang) 村振興(xing) 為(wei) 使命,依托高何山穀原生鄉(xiang) 村人文、自然資源,以文創智慧帶動一、二、三產(chan) 業(ye) 聯動,促進城鄉(xiang) 融合發展,著力打造國內(nei) 一流、國際水準,最具天府原鄉(xiang) 氣質的休養(yang) 度假旅遊區。
隨著天府紅穀項目的名聲打響,從(cong) 外地到天府紅穀的遊客越來越多。“政府針對村上的基礎設施也在逐漸加大改善力度。目前,村裏風貌得到了整治、環境得到了提升,新增觀光綠道10公裏,登山步道3條,村裏新增或者提檔升級營業(ye) 中的民宿就有十餘(yu) 家。”閆鵬文走在村上,感覺整體(ti) 麵貌、產(chan) 業(ye) 結構發生了質的變化,村裏人氣聚集,返鄉(xiang) 創業(ye) 的村民也多了,村上能夠提供的就業(ye) 崗位也多了。
“域內(nei) 遊客多了,村民的農(nong) 產(chan) 品變現能力也大了。同時因為(wei) 村內(nei) 項目增多,提供的勞務用工、就業(ye) 崗位等也多了。農(nong) 家樂(le) 的服務品質提高,遊客也逐步增多,慢慢形成了良性循環。”閆鵬文還透露,接下來,村上的日子更有盼頭,“規劃天邛雅高速也將經過境內(nei) ,有專(zhuan) 門的出口;龍門山輕軌也在規劃中,我相信未來村上會(hui) 越來越好!”
鄉(xiang) 土IP帶動村民致富
髒亂(luan) 差小區變身3A級林盤景區
最近,閆鵬文所在的公司組織果農(nong) 成立了“果農(nong) 聯盟”,在文創農(nong) 創產(chan) 品上下功夫,秉持天然有機、健康營養(yang) 、綠色生態,打造一批具有天台辨識度、能代表天台山鎮文化內(nei) 涵的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伴手禮。“去年光水果就為(wei) 區域果農(nong) 增收約100萬(wan) 元。”閆鵬文算起賬來,“我們(men) 通過推進紅色研學活動、運營紅飄帶酒店,接待研學者約1萬(wan) 人次,帶動周邊10餘(yu) 家民宿增收120萬(wan) 元。”
2016年,公司希望用20萬(wan) 元租用老百姓閑置清水房屋15年,建設精品民宿,盤活閑置農(nong) 房,增加群眾(zhong) 收入。但由於(yu) 租金遠高於(yu) 20萬(wan) 元,該項目以失敗告終。“群眾(zhong) 並沒有自發性參與(yu) 進來。”閆鵬文開始轉變思路,注重農(nong) 民的參與(yu) 和主體(ti) 地位,注重項目和社會(hui) 資本的引入,利用企業(ye) 資源,開啟“藝術點亮鄉(xiang) 村”的探索和實踐,策劃國際攝影節、鄉(xiang) 村音樂(le) 會(hui) 、重陽孝親(qin) 節等係列活動,組織群眾(zhong) 外出參觀學習(xi) ,邀請治理人才到村(社區)召開群眾(zhong) 壩壩會(hui) ,宣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先進案例、優(you) 秀做法,讓群眾(zhong) 轉變思想。
“通過幾年的努力,我們(men) 不但把髒亂(luan) 差的小區變成了3A級林盤景區,還讓10餘(yu) 戶群眾(zhong) 自主創業(ye) ,參與(yu) 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來。”閆鵬文很開心。當地村民高宣兵就是創業(ye) 能手,他在多次參加學習(xi) 宣講會(hui) 後,自己出資200萬(wan) 元改造閑置房屋,打造紅穀歸宿,再由公司幫助其運營,2個(ge) 月就實現營收近10萬(wan) 元。
鄉(xiang) 土IP也帶著整個(ge) 村越走越遠,共同致富。截至目前,天府紅穀靖口村片區大起步區雛形初現,形成了“一帶三區”的產(chan) 業(ye) 格局。項目先後提供近5萬(wan) 人次的勞務用工,解決(jue) 了近50名當地村民的長期穩定就業(ye) ,支持15戶綠手指村民聯合創業(ye) ,帶動了30餘(yu) 家農(nong) 家樂(le) 提檔升級,組織了近百場次專(zhuan) 題培訓及交流活動,助力當地旅遊業(ye) 的發展。光是天府紅穀·耕讀桃源項目,運行以來就接待了世界各地考察團500餘(yu) 批次,遊客20萬(wan) 餘(yu) 人次。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顏雪 圖據受訪者
(來源:成都商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