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大平台“蓄力飛” 大項目“加速跑”
大平台“蓄力飛” 大項目“加速跑”
廣州的重大發展平台一派生機勃勃景象:潮起珠江、灣區之心,在南沙,超千套人才公寓開放申請,助力南沙五年人才增長率超100%,南沙綜合保稅區繼續領跑,成為(wei) 全省唯一的“全國A類”。投資熱土、全球矚目,在黃埔,作為(wei) 改革開放後首批國家級經開區,廣州開發區實際利用外資、上市企業(ye) 數量等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居全國經開區第一。
開局就是衝(chong) 刺,大項目建設同樣如火如荼:創新驅動、轉化加速,廣州顛覆性技術創新中心掛牌運作。產(chan) 業(ye) 壯大、活力湧動,廣汽因湃電池等關(guan) 鍵零部件項目落地建設,廣汽埃安投產(chan) 全國第一條超跑生產(chan) 線,芯粵能等項目建成投產(chan) 。內(nei) 聯外通、樞紐賦能,白雲(yun) 站順利通車運營,地鐵十一號線(市區環線)第一列車在赤沙車輛段正式進駐……
當“二次創業(ye) ”的號角吹響,隻有爭(zheng) 分奪秒,才能將宏偉(wei) 發展藍圖變成生動火熱的施工圖景。在一個(ge) 個(ge) 大平台、大項目的建設現場,每刷新一次進度條,都為(wei) 廣州的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澎湃動力。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ti) 記者申卉、李天研
大平台建設集聚成勢 產(chan) 業(ye) 承載力不斷提升
走進粵港澳合作三大平台之一的南沙,自《南沙方案》發布後,南沙的開發開放同步按下了“加速鍵”。
在南沙創享灣,來自香港的南沙區港澳青年五樂(le) 服務中心主任、理事長孫弘睿對南沙的政策、產(chan) 業(ye) 、金融、生活配套如數家珍,紮根南沙8年的他,不僅(jin) 切身體(ti) 會(hui) 到南沙廣闊的市場空間,也希望“反哺”南沙,幫助更多香港年輕人抓住南沙高速發展期的機會(hui) 。來自澳門的青年歌手吳淦軒自2022年到南沙成立自己的音樂(le) 公司以來,參與(yu) 了超20場大灣區城市的商業(ye) 演出,雖然是“新南沙人”,卻同樣深刻感受到大灣區資源空間的深不可測。如今,越來越多港澳青年選擇在南沙追夢。以“創享灣”為(wei) 龍頭,南沙已建成13個(ge) 港澳青年創新創業(ye) 基地。截至2023年11月底,累計帶動港澳台僑(qiao) 就業(ye) 共838人,累計入駐港澳台僑(qiao) 企業(ye) (項目)共729個(ge) 。
隨著《南沙方案》中明確的三個(ge) 先行啟動區南沙灣、慶盛樞紐、南沙樞紐建設如火如荼,新鴻基慶盛樞紐站場綜合體(ti) 順利封頂,南沙大型城市綜合體(ti) 開工建設,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完成校園二期整體(ti) 設計規劃,獲批7個(ge) 省市重點實驗室。南沙麵向世界的腳步同樣大步流星。去年,南沙成功舉(ju) 辦了世界媒體(ti) 峰會(hui) 、亞(ya) 洲青年領袖論壇、大灣區科學論壇等國際高端會(hui) 議,新引進世界500強企業(ye) 投資項目29個(ge) (累計270個(ge) ),集聚高層次和骨幹人才約2萬(wan) 人,近三年翻兩(liang) 番。新質生產(chan) 力加速起勢,中科院明珠科學園南部組團竣工交付,國內(nei) 首個(ge) 固態氫儲(chu) 能加氫站建成,國內(nei) 首套海洋漂浮式溫差能發電裝置完成海試,“南沙既是國家戰略集中承載地,又是內(nei) 聯外通的樞紐要地,更是環境優(you) 越的投資寶地。”南沙區發展和改革局局長楊帆介紹,近年來,南沙推進一批創新性、引領性改革,以發展環境“優(you) 無止境”促進經濟發展“穩中求進”。
每一次突破,都標誌著南沙在邁向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麵向世界的路上,更進了一步。
對廣州而言,之所以要做優(you) 做大重大平台,正是因為(wei) 重大平台能承托起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在東(dong) 邊,廣州高水平規劃建設東(dong) 部中心,新塘站、增城站投入使用;在北邊,北部增長極乘勢而上,錨定光伏、儲(chu) 能、氫能三個(ge) 萬(wan) 億(yi) 級產(chan) 業(ye) 新賽道,建設大灣區“綠能穀”。還有中新廣州知識城綜保區成功獲批,廣州人工智能與(yu) 數字經濟試驗區拔節生長,天河中央商務區、國際金融城、廣州民營科技園、白鵝潭商務區等平台都在不斷提升產(chan) 業(ye) 承載力,讓大平台的集聚優(you) 勢更加彰顯。
基建大項目內(nei) 通外聯 全力以赴推進“四網融合”
近日,廣州地鐵赤沙車輛段迎來了“新住戶”——十一號線(市區環線)第一列車正式進駐,這裏將成為(wei) 廣州地鐵首條環線列車的“大本營”。十一號線列車可謂是個(ge) “大塊頭”,足足有8節編組,全長185.6米,載客量可達3460人。這是繼十三號線啟用“巨無霸”列車後,廣州地鐵第二條采用8節編組A型車的線路。
走進車廂,客室沿用了十八、二十二號線的LED燈帶、中頂環形燈及側(ce) 頂板黑色鏡麵電子標識,既通透明亮,又科技感十足。廣州地鐵介紹,這是中國標準A型地鐵列車又一次在廣州應用,車輛全麵采用中國標準,應用自主化攻關(guan) 部件,實現整車節能15%以上,每列車減重600公斤以上,還具備自動發車、跳躍、對位隔離等自動運行功能。
載客量大、智慧先進,十一號線不僅(jin) 列車亮點多,線路本身更肩負了“內(nei) 通”的使命。作為(wei) 廣州首條地鐵環線,十一號線貫通越秀、荔灣、海珠、天河、白雲(yun) 五區,是強化廣州地鐵線網整體(ti) 性、緩解中心城區交通壓力的環形骨架線路。線路全長約44.2公裏,全線共設車站32座,其中換乘站24座,堪稱“換乘王”。截至2023年底,全線土建工程累計完成96%,今年內(nei) 完工指日可待。
廣州地鐵表示,接下來將結合十一號線建設進度,加快推進列車調試工作,為(wei) 後續的開通運營提供有力保障。通車後,線路將助力廣州城市軌道交通線網總裏程突破700公裏大關(guan) ,為(wei) 市民出行提速。十一號線連接廣州火車站、廣州東(dong) 站、琶洲等多個(ge) 對外交通樞紐,將進一步提升廣州的樞紐能級,強化城市的門戶地位。
“內(nei) 通”的另一邊,是“外聯”。建設中的穗莞深城際琶洲支線,正全力推進鋪軌工程。在市民熟睡的深夜裏,工程人員通宵作業(ye) ,內(nei) 燃機車利用高鐵“天窗”時間,推送鋼軌運輸車組進入工程線開展軌道敷設。“洞通、軌通、電通”是新線建設的三大節點目標,截至2023年底,琶洲支線土建工程累計完成97%,全線區間洞通,已吹響軌通的衝(chong) 鋒號。
廣州地鐵介紹,琶洲支線是建設軌道上的大灣區的重要線路,是穗莞深城際鐵路進入廣州市核心區的重要通道。線路由琶洲至蓮花,全長17.7公裏,設計時速160公裏,在琶洲站與(yu) 廣佛環線接軌、在蓮花站與(yu) 佛莞城際接軌。琶洲支線雖然不長,但貴在“接軌”,線路開通後將銜接起佛莞城際、廣佛環線、地鐵七號線、地鐵八號線、地鐵十一號線等軌道交通線路,輻射廣州、深圳、東(dong) 莞、佛山四個(ge) 城市,進一步加強大灣區城際軌道交通互聯互通,實現城際進入廣州中央商務區。
廣州地鐵集團總經理劉智成表示,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是優(you) 化城市空間布局的重要支撐,是支撐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廣州地鐵集團正以“內(nei) 通外聯”為(wei) 導向,全麵推進10條(段)211公裏城市軌道交通線路、佛莞城際等11條(段)411公裏城際鐵路建設,統籌負責廣河高鐵白雲(yun) 機場T3至江村西段線路,以及32個(ge) 國鐵、綜合交通樞紐、市政道路項目投資建設,全力以赴推進“四網融合”,全麵提升廣州軌道交通發展能級。
產(chan) 業(ye) 大項目持續“放量” 加快形成新生產(chan) 能力
近年來,隨著大手筆引進產(chan) 業(ye) 大項目,推動大產(chan) 業(ye) 提質升級,廣州正繪出一幅風勁潮湧的製造業(ye) 發展畫卷。
早兩(liang) 年落戶的超視堺、維信諾等項目,產(chan) 值增長越發“穩中有進”,成為(wei) 拉動廣州經濟增長的重要企業(ye) 。這兩(liang) 年投產(chan) 的TCL華星t9等項目,在逐步釋放產(chan) 能的同時,也讓TCL將另一條“增長曲線”代表項目——中環太陽能電池項目落戶廣州。還有廣汽埃安、小鵬汽車等新能源車企,持續保持高位增長,在正向拉動廣州經濟方麵始終走在前列。
走進位於(yu) 增城的廣州國顯科技有限公司(維信諾)第6代柔性AMOLED模組生產(chan) 線項目,項目規劃年產(chan) 能約5500萬(wan) 片模組,如今,產(chan) 能仍在持續爬坡中。作為(wei) 廣州首條全柔AMOLED模組生產(chan) 線,產(chan) 線聚焦中小尺寸全柔AMOLED模組,涵蓋智能手機、穿戴和車載等應用領域,同時具備高擴展技術空間。正是這樣的“擴展空間”,讓小屏幕為(wei) 大顯示產(chan) 業(ye) 發展爭(zheng) 取了更大的可能性。隨著廣州開展“百人助百企”服務,駐點在維信諾廣州項目的廣州市工信局辦公室主任肖澤與(yu) 企業(ye) 一線員工同吃、同住、同生產(chan) 、同勞動,不僅(jin) 要解決(jue) 企業(ye) 當前麵臨(lin) 的問題,也要思考為(wei) 企業(ye) 開拓發展空間,他不斷牽線搭橋,橫向拓展企業(ye) 的產(chan) 業(ye) 鏈,為(wei) 的就是讓“小小一張屏”,不僅(jin) 能在智能手機端“遙遙領先”,未來也能在車載交互、智能家居等更多的場景裏生根發芽。
今天的投資力度就是明天的發展速度,麵向未來,廣州一方麵加快推進為(wei) 廣州產(chan) 業(ye) “挑大梁”的重點項目,另一方麵也在著眼長遠前瞻布局構築發展新優(you) 勢的未來產(chan) 業(ye) 。高景太陽能,僅(jin) 用75天就實現打下第一根樁到產(chan) 品下線全過程,在這個(ge) 百舸爭(zheng) 流的新賽道上搶得先機;由億(yi) 航智能設備(廣州)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實現商業(ye) 首飛演示,讓未來“空中出租車”項目更加觸手可及。
作為(wei) 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從(cong) 建設到投產(chan) ,一個(ge) 個(ge) 大項目所帶來的“動力”和“效益”,絕不僅(jin) 限於(yu) 建設期的固定資產(chan) 投資帶來的GDP,更在於(yu) 重大項目“加速跑”,更快形成了新的生產(chan) 能力,有力帶動了廣州產(chan) 業(ye) 的優(you) 化升級和增量發展。麵向未來,廣州將持續提升重大平台承載力,加快建設一批、投產(chan) 一批、儲(chu) 備一批、謀劃一批重大項目,讓更多標誌性、引領性的大平台、大項目持續“放量”,為(wei) 廣州重大戰略布局的落地提供更堅實的支撐。
數說廣州大平台
南沙已建成13個(ge) 港澳青年創新創業(ye) 基地。截至2023年11月底,累計帶動港澳台僑(qiao) 就業(ye) 共838人,累計入駐港澳台僑(qiao) 企業(ye) (項目)共729個(ge) 。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完成校園二期整體(ti) 設計規劃,獲批7個(ge) 省市重點實驗室。
去年,南沙新引進世界500強企業(ye) 投資項目29個(ge) (累計270個(ge) ),集聚高層次和骨幹人才約2萬(wan) 人,近三年翻兩(liang) 番。
數說廣州大項目
國內(nei) 首個(ge) 固態氫儲(chu) 能加氫站建成。
國內(nei) 首套海洋漂浮式溫差能發電裝置完成海試。
十一號線通車後,將助力廣州城市軌道交通線網總裏程突破700公裏大關(guan) 。
琶洲支線由琶洲至蓮花,全長17.7公裏,設計時速160公裏,開通後將銜接起佛莞城際、廣佛環線、地鐵七號線、地鐵八號線、地鐵十一號線等線路,輻射廣州、深圳、東(dong) 莞、佛山四個(ge) 城市。
廣州地鐵全麵推進10條(段)211公裏城市軌道交通線路、佛莞城際等11條(段)411公裏城際鐵路建設。(廣州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