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綠美東莞,何以“千園共享”?

發布時間:2024-01-08 15:07:00來源: 廣州日報

  綠美東(dong) 莞,何以“千園共享”?

  既不斷增加公園,又以“公園+”思維活化公園

  東(dong) 莞在全市範圍內(nei) 已有超1200個(ge) 大大小小的公園,已基本實現“一社區一公園”。以此為(wei) 基礎,結合“百千萬(wan) 工程”和綠美東(dong) 莞建設,2023年以來,東(dong) 莞城管提出了要打造“千園共享之城”。

  所謂“千園共享”,即打破公園綠地與(yu) 生活之間的藩籬,賦予綠地更多服務內(nei) 涵,讓市民從(cong) “到公園的遊客”成為(wei) “共享自然生活的主人”。

  何以“千園共享”,即從(cong) “綠起來”到“活起來”,其本質還是做加法的城市精細化管理繡花哲學在園林綠化領域的實踐。

  不斷地“+公園”,讓城市增綠添彩;同時也“公園+”,向綠地“填充”活動內(nei) 容。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ti) 記者葛宇飛

  圖源/東(dong) 莞城市管理

  口袋公園彰顯“微更新”城市美學

  口袋公園顧名思義(yi) ,一是小而美,二是離家近,使老百姓在家門口就可以歇息、休閑、健身,使獲得感和幸福感能“唾手可得”。

  2023年,東(dong) 莞在全市範圍內(nei) 打造了101個(ge) 口袋公園。這些新增或改建的公園重點選址在過去沒有公園覆蓋的村(社區),旨在填補公園服務空白區域。

  立足城市空間發展的實際,東(dong) 莞的口袋公園多從(cong) 小塊的邊角地、閑置地上建設而來,沒有“大拆大建”,而是因地製宜,變廢為(wei) 寶,考慮老幼等重點群體(ti) 需求,通過對一些公共空間微小而精確的更新改造,帶來城市環境上的大改變,彰顯出方寸之美。

  莞城街道博廈社區的兒(er) 童主題口袋公園把社區老舊設施、場地巧妙“活化”,將原有的殘舊活動設施進行更換,設置了兒(er) 童遊樂(le) 設施,並將原來的破爛人行道改裝為(wei) “微”跑道,將原來車輛亂(luan) 停亂(luan) 放的區域改造成了市民休閑娛樂(le) 的好去處。

  南城街道石鼓社區文化巷道口袋公園原為(wei) 舊村內(nei) 護坡旁的一個(ge) 閑置地。這裏曾因長期沒有得到開發利用,成為(wei) 垃圾及建築廢料堆積較多的衛生黑點。後來,社區結合城市更新,升級改造了這片閑置地。

  企石鎮東(dong) 山社區的桂福園,選址社區中無人居住的危房,拆除危房主體(ti) ,在地基上覆綠打造小景觀,將周邊陳舊的房屋外立麵通過彩繪翻新,並結合社區中零星閑置地建設風格統一的小公園,形成特色的零星組合式口袋公園。

  東(dong) 莞市城管局園林綠化科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在近年來已建成的四百多個(ge) 口袋公園中,大多是在“舊底片”上修修補補,但卻追求像“微創手術”一樣能重新激發社區活力,使城市“重新生長”。

  口袋公園凸顯綠色人文融合之美

  東(dong) 莞的口袋公園還有一個(ge) 顯著特點,就是在建設中要麽(me) 充分融入了地域文化、曆史文脈、紅色元素,要麽(me) 巧妙嫁接時尚元素、流行要素等,以口袋公園這個(ge) 小卻重要的綠色載體(ti) 呈現城市的“文化資本”。

  厚街鎮的鼇台公園對菊湖原有自然生態景觀進行升級改造,結合東(dong) 莞唯一“三甲留墨”的鼇台書(shu) 院,以《鼇台王氏族譜》中描繪的“鼇台八景”為(wei) 核心意象,打造了公園獨特的八大主題景觀,搭建成厚街文脈的重要傳(chuan) 承基地。

  橫瀝鎮隔坑村圍繞著兩(liang) 株百年榕樹這個(ge) “綠色化石”,因地製宜建設口袋公園,堅持把保留和盤活古榕樹的理念融入規劃設計,並配置了隔溪、連廊、艇仔碼頭、鏟蜆文化牆繪以及公益咖啡館,為(wei) 周邊居民打造一個(ge) 集園林景觀與(yu) 公共服務於(yu) 一體(ti) 的綠色休閑空間。

  清溪鎮以百年榕樹為(wei) 主題建設了土橋古榕樹公園、以14棵百年荔枝樹為(wei) 主題而建造了鬆崗鬆柏敦公園……這些公園為(wei) 代代村民留住一片綠色鄉(xiang) 愁,不斷延續著鄉(xiang) 村文化根脈。

  2024年,在“一社區一公園”基礎上,東(dong) 莞市鎮兩(liang) 級還計劃打造160個(ge) 口袋公園,重點將通過更新改造品質提升,讓老舊公園“舊貌換新顏”,尤為(wei) 注重城市“一老一幼”群體(ti) 活動空間打造,依托口袋公園實現老幼活動功能需求,踐行兒(er) 童優(you) 先原則,體(ti) 現“1米高度看城市”視角。

  “公園+”思維賦予綠地服務內(nei) 涵

  有了公園綠地還不能閑置,公園要“可觀”還要“可玩”。去年以來,東(dong) 莞城管依托自己負責管養(yang) 的公園著重嚐試打造開放共享試點,讓公園綠地“可進入、可體(ti) 驗”。

  《東(dong) 莞市公園綠地開放共享打造千園共享之城實施方案》在全市共選取了39個(ge) 配套完善、交通便利的開放共享試點公園綠地進行先試先行。每個(ge) 鎮街(園區)都有不少於(yu) 1個(ge) 試點。試點公園綠地在草坪、林下空間以及空閑地等區域劃定開放共享區域,設置公園導覽牌、路口指示牌、開放共享區域平麵圖等,引導市民前往指定區域進行活動,清晰說明公園綠地開放共享內(nei) 容和禁止行為(wei) 。

  麵對市民對帳篷文化的時尚追求,在確保服務設施、應急保障相對完善和便捷的基礎上,東(dong) 莞試點公園綠地劃設帳篷搭設區域,讓市民“撫摸綠意,感受自然”。《深入推進綠美東(dong) 莞生態建設五大行動計劃》中明確,到2025年全市將劃定不少於(yu) 100個(ge) 帳篷區,進一步拓寬公園開放的“廣度”。

  麵對市民對品質生活的新需求,不少公園的管理部門還從(cong) 供給側(ce) 出發,以“公園+”思維積極舉(ju) 辦各類活動,拓寬公園的自然、文化和社交屬性。

  比如,市中心廣場會(hui) 展西綠地舉(ju) 辦的生態露營節以“公園+露營”模式激活市民“微度假”的熱情。東(dong) 城黃旗南香遇走廊以“公園+音樂(le) ”模式舉(ju) 辦了“火柴盒”音樂(le) 會(hui) 。“火柴盒”音樂(le) 會(hui) 不求規模,更重靈巧與(yu) 精致,具備可複製性,已在東(dong) 莞多點開花。

  再如,同沙生態公園以“公園+運動”模式舉(ju) 辦2023春季同沙100·春騎百裏自行車騎行活動;東(dong) 莞植物園以“公園+科普”模式舉(ju) 辦東(dong) 莞第四屆自然嘉年華;南城以“公園+集市”模式在會(hui) 展西綠地舉(ju) 辦了咖啡文化節。

  “千園共享之城”是東(dong) 莞立足“雙萬(wan) ”城市特色重點打造的三張城市管理名片之一。接下來,市鎮兩(liang) 級城管係統還將著力提升公園覆蓋密度和廣度,聯動更多政府部門和社會(hui) 資源,探索多樣化的綠地活動模式,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廣州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