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綁架”套路多 中國駐外使領館發布安全提醒
“虛擬綁架”電信詐騙犯罪套路多
中國駐外使領館發布安全提醒
中國留學生莊凱(音)在美疑被“綁架”的消息近日引發留學生群體(ti) 及國內(nei) 民眾(zhong) 的廣泛關(guan) 注。這件事情的發展頗為(wei) 曲折離奇,最終使得人們(men) 的目光聚焦到“虛擬綁架”電信詐騙這一詐騙犯罪上。
“虛擬綁架”是一種專(zhuan) 門針對留學生群體(ti) 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是利用留學生與(yu) 家長相隔萬(wan) 裏、溝通不暢,精心設計的一個(ge) 雙向騙局,近年來呈現高發態勢。鑒於(yu) 此,多個(ge) 中國駐外使領館發布安全提醒,建議海外留學生築牢反詐“防火牆”。
“虛擬綁架”詐騙多發
據媒體(ti) 此前報道,美國猶他州警方2023年12月29日表示,一名來自中國的留學生莊凱疑似在當地被綁架。“綁匪”向他在國內(nei) 的父母發送了“學生被綁架”的照片並勒索8萬(wan) 美元,該學生父母向“綁匪”支付了贖金。
1月1日,中國駐美國使館發言人表示,在美國當地警方、中國駐美國使館和中國國內(nei) 公安機關(guan) 等多方努力下,在猶他州疑似遭綁架的中國留學生已於(yu) 當地時間2023年12月31日晚安全找到,身體(ti) 狀況良好。據當地警方介紹,該名留學生係遭遇了“虛擬綁架”電信詐騙,目前案件仍在進一步偵(zhen) 辦中。
事實上,不僅(jin) 在美國,近年來,針對中國留學生的“虛擬綁架”類電信詐騙案件在全球多國時有發生。在這種較新型的電信詐騙中,犯罪分子往往會(hui) 讓留學生在國內(nei) 的父母陷入一種認識錯誤,誤以為(wei) 子女在境外遭遇綁架和人身威脅。實際上在境外的子女並未遭遇綁架,而是犯罪分子通過其他手段造成留學生和家人溝通不暢,以這種“兩(liang) 頭騙”的方式,利用留學生父母聯係不上子女的時間差勒索贖金。
除莊凱案外,近期還發生多起類似案件。2023年12月底,中國駐墨爾本總領館就曾發布消息稱,一名中國留學生卷入一起典型的“虛擬綁架”詐騙案。詐騙分子通過電話和社交軟件遠程“洗腦”涉案學生,該生按照詐騙分子編造的“劇本”謊稱自己被英國著名大學錄取,需要父母盡快籌集四年學費數百萬(wan) 元人民幣並馬上轉賬。在家長多方查證產(chan) 生懷疑後,該生又稱自己在澳大利亞(ya) 涉賭,需要父母幫助盡快還錢。詐騙分子還通過該生微信賬號直接同其父母溝通,發送其受傷(shang) 流血虛假照片和販賣人體(ti) 器官恐怖圖片,威脅家長盡快轉賬,令家長陷入極度恐慌中。
柬埔寨國家警察署此前發布的一則涉及中國留學生案件中,一名在日本留學的中國女孩也遭到“虛擬綁架”。犯罪分子謊稱女孩涉嫌詐騙,要求女孩提供其母親(qin) 的聯係方式,並威脅其自行拍攝視頻,隨後將視頻轉發至女孩母親(qin) 。
套路百變花樣繁多
近段時間以來,電信詐騙手段和方法迷惑性及傷(shang) 害性不斷增強。詐騙分子處心積慮設計騙局,不斷翻新詐騙手段,並利用留學生缺乏社會(hui) 經驗、遠離父母的特點,特別製造針對中國留學生的詐騙套路。如不慎上當,將遭受嚴(yan) 重財產(chan) 損失和精神傷(shang) 害。
目前,從(cong) 已經公開的案例來看,“虛擬綁架”電信詐騙往往有著一整套的騙術套路和流程。
在相關(guan) 案件中,詐騙分子往往會(hui) 虛構留學生涉嫌違法犯罪事實,或以其他手段哄騙、威脅留學生,使其與(yu) 家人切斷聯係,並錄製遭“毆打”“綁架”求助音視頻等,向留學生家長索要巨額贖金。
其中,給留學生“洗腦”、偽(wei) 造被綁架場景、讓留學生“失聯”三招是大多數“虛擬綁架”電信詐騙犯罪中都會(hui) 用到的招數。
為(wei) 了讓留學生喪(sang) 失理性思考能力,不法分子會(hui) 通過每次長達數小時通話,或要求受害者不間斷匯報情況,或以家人安全相威脅,對留學生語言“暴力洗腦”。有的甚至搭建虛假的公檢法機關(guan) 網站,引導留學生自行查詢到所謂“逮捕令”“通緝令”“法院傳(chuan) 票”等,旨在對留學生實施精神和行為(wei) 控製,使其聽從(cong) 指令。
在相關(guan) 案件中,不法分子誘騙留學生拍攝錄製音頻、視頻、圖片偽(wei) 造綁架場景,也成為(wei) 攻破父母心理防線進而獲取“贖金”的重要一環。
為(wei) 了防止警方、家長、老師等與(yu) 留學生取得聯係,詐騙分子會(hui) 誘騙受害人交出通訊賬號和密碼,退出所有通信軟件,之後還會(hui) 威脅或誘導留學生離開住處,獨自前往賓館或立即出境,切斷與(yu) 外界的聯係。此後,詐騙分子再登錄受害人通信軟件聯係其家屬勒索贖金。
築牢反詐“防火牆”
多起類似案件的發生給留學生及家長敲響了警鍾,電信詐騙形式一直在翻新,應進一步增強反詐意識,築牢反詐“防火牆”,警惕“虛擬綁架”等多種詐騙犯罪。
就如何築牢反詐“防火牆”,多個(ge) 中國駐外使領館提醒中國留學生,防範“虛擬綁架”首先要保護好個(ge) 人信息。在境外接到快遞、電話、短信、郵件時要加強甄別,不要輕易透露個(ge) 人信息,提醒自己和家人親(qin) 友切勿向所謂的“安全賬戶”匯款轉賬。在包括電商購物、購買(mai) 機票、換匯等日常生活中,妥善提交、保管好護照、身份證、電話號碼、銀行賬號和密碼等重要資料與(yu) 信息,提升社交網絡個(ge) 人隱私保護意識。如發現個(ge) 人信息外泄,可及時更改密碼、調整賬戶,並提醒親(qin) 友謹防被人冒名欺騙。
其次,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因為(wei) 有些詐騙是放長線釣大魚,先騙取信任,然後才開始下一步詐騙。此外,“虛擬綁架”是利用留學生和家長一般相隔遙遠,有時通信不暢的現實情況所精心設計的作案手段。如接到疑似詐騙電話,先通過官方渠道核實,同時要及時和家人、老師、同學聯係。對於(yu) 留學生家長來說,也應當提高警惕,了解孩子在國外的基本情況,包括學習(xi) 、生活等情況,以防陷入犯罪分子利用學生家長溝通不暢設計的雙向騙局。
王一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