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進入地震高發期了嗎?
文/陳昊星
近期全球地震頻頻。1月1日,日本能登半島大規模地震,震級最強達7.6級;1月3日,阿根廷5.5級地震;1月4日,斐濟群島5.7級地震……
另據不完全統計,去年12月短短一個(ge) 月,全球就發生了至少12次6級以上地震。
地震多發,是不是表示地球已經開啟了“震動模式”?
2024年地震會(hui) 更多嗎?
1月2日,中國地震台網發布的統計顯示,2023年,全球共發生6級以上地震129次,呈現7級以上大震活動由弱轉強特點。
2023年,全球共發生6級以上地震129次,其中7級以上地震19次,最大為(wei) 2月6日土耳其兩(liang) 次7.8級地震。
2023年全球未發生8級以上地震,最近一次為(wei) 2021年7月29日美國阿拉斯加以南海域8.1級地震。2023年全球發生7級以上地震19次,與(yu) 1900年以來年均頻次18次基本持平,顯著高於(yu) 2022年7級以上地震發生7次的活動水平,全球7級以上大震活動由弱轉強特征明顯。
地震頻次上升是否屬於(yu) 正常波動水平?2024年地震會(hui) 否頻次更高?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到多位地震專(zhuan) 家表示,目前地震頻度依舊處於(yu) 正常波動範圍。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特聘專(zhuan) 家高孟潭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時表示,2023年7級以上地震頻度屬於(yu) 正常波動範圍。從(cong) 能量釋放的角度,2023年雖沒有8級地震,但用2023年地震數據不能對2024年的地震情況進行推測。
在中國災害防禦協會(hui) 應急救援專(zhuan) 委會(hui) 副主任、中國地震局應急搜救中心研究員賈群林看來,地震活動呈現一定周期性,2024年的地震活動性預計在正常範圍內(nei) ,可能不會(hui) 更強,但頻度可能會(hui) 有增加。
應加強地震應急防範意識
據中國地震台網統計,2023年95%的全球7級以上地震發生在歐亞(ya) 地震帶和澳大利亞(ya) 板塊東(dong) 北邊界。其中歐亞(ya) 地震帶發生7級以上地震7次,澳大利亞(ya) 板塊東(dong) 北邊界發生7級以上地震11次。2023年1月至6月,全球發生7級以上地震14次,占全年總地震數的73.7%,呈現地震活動空間和時間分布相對集中的特點。
最近,中國也發生了一些地震。公開資料顯示,我國本來就是世界上地震多發的國家之一。除了浙江、貴州,其他各省區市都發生過6級以上強震,其中有18個(ge) 省區市發生過7級以上大震。新中國成立以來,平均每年要發生近4次6級以上地震。
賈群林認為(wei) ,目前,全球90%以上的地震依然發生在環太平洋沿岸地帶和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地震的活躍期通常為(wei) 10年到20年左右。在全球範圍內(nei) 對比來看,未必已經進入到活躍期,但中國的地震活躍期尚未結束。
他提醒說,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後,中國大陸已近15年沒有發生7級以上的大地震。從(cong) 地震的周期性分析,我們(men) 麵臨(lin) 的地情形勢並不輕鬆,應當加強地震應急防範意識。
地震逃生,躲還是跑?
“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地震逃生到底該躲還是跑?如何在地震等災害到來時正確處置,爭(zheng) 取最大的逃生機會(hui) ?
對此,賈群林說:“地震來臨(lin) 時跑與(yu) 不跑關(guan) 鍵看場景。”
地震預防小貼士:
1、地震來臨(lin) 逃生“黃金12秒”
原則上在12秒之內(nei) 可以跑到安全地帶避震,否則建議選擇就地躲避。跑的時候要盡量注意保護頭部,跑到室外建築物倒塌砸不到的地方。
2、躲在小房間裏生存幾率高
在室內(nei) 盡量選擇居中的承重牆側(ce) 躲避,符合條件的衛生間是不錯的選擇,因為(wei) 有水等資源,可以延長等待救援的時間。
3、床上躲避臉朝下
如果睡夢中被地震驚醒來不及尋找合適的躲避房間,則迅速滾到床邊位置、臉朝下,並且用被子等柔軟物護住頭部,盡量避免被墜落物砸中要害。
4、大型、結實家具可依靠
像非常結實厚重並且大型的衣櫃、保險櫃可以作為(wei) 我們(men) 躲避的依靠,有可能撐住墜落的重物,從(cong) 而留出逃生空間。
5、平時防災知識學習(xi) 、演練很重要
災害麵前,有效逃生時間稍縱即逝。豐(feng) 富的防震知識儲(chu) 備可不僅(jin) 讓我們(men) 知道如何有效逃生避險,還可以指導我們(men) 正確儲(chu) 備避災物資;
6、家庭演練很關(guan) 鍵
家庭中有孩子、老人等弱勢群體(ti) 的,要在家庭演練中形成誰來幫誰逃生的習(xi) 慣性記憶,這會(hui) 極大增加弱勢群體(ti) 的成功逃生幾率。
7、精準反映信息
災害來臨(lin) 成功逃生後,如果看到有受災群眾(zhong) 被困,及時撥打救援電話,簡潔精準地描述位置和現場情況,條件允許的話拍照片發給救援人員,這對搜救意義(yi) 重大。
8、災區自救發動群眾(zhong)
在專(zhuan) 業(ye) 人員到來之前,災區要盡量組織群眾(zhong) 展開自救和互救,優(you) 先救助表麵的受傷(shang) 群眾(zhong) ,這樣效率更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