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烈宏:從四方麵入手研究促進數據要素流通
中新社北京1月7日電 (記者 夏賓)第二十五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7日在北京舉(ju) 行。中國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出席論壇並發表演講稱,將數據作為(wei) 生產(chan) 要素,是中國首次提出的重大理論創新。當前,為(wei) 促進數據要素流通,需要在四個(ge) 方麵深化研究。
一是從(cong) 製度建設看,數據領域發展變化快,需要頂層設計和實踐探索相結合。劉烈宏表示,數據要素市場建設是一項探索性、創新性、專(zhuan) 業(ye) 性很強的事業(ye) ,國際上沒有通行做法可以借鑒。必須堅持頂層設計和實踐探索有機結合、良性互動。
二是從(cong) 流通利用方式看,需要建立數據基礎設施。劉烈宏指出,推進數據流通,必須加快建設數據基礎設施,建立可信流通體(ti) 係,利用多方安全計算、區塊鏈等技術,使供給方能夠有效管控數據使用目的、方式、流向,實現數據流通“可用不可見”“可控可計量”,保障數據安全,防範泄漏風險,實現數據可管可控。
三是從(cong) 收益分配看,數據具有報酬遞增的特點,需要探索兼顧效率和公平的分配機製。劉烈宏稱,“數據二十條”明確提出要建立“由市場評價(jia) 貢獻、按貢獻決(jue) 定報酬的機製”。要發揮市場決(jue) 定性作用,通過供給和需求決(jue) 定市場價(jia) 格,通過交易價(jia) 格評價(jia) 貢獻、分配報酬,提高收益分配效率,也要發揮政府引導調節作用,避免造成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局麵,縮小收入差距。
他認為(wei) ,真正做到兼顧效率和公平,不僅(jin) 要在數據產(chan) 權等各項政策中予以通盤考慮,也需要建立激勵相容機製。
四是從(cong) 安全治理看,數據對治理方式提出新挑戰,需要探索適應數據特點的安全治理模式。劉烈宏表示,如何以合適的安全成本,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實現高質量開發利用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如何提升監管效能,構建兼顧活力與(yu) 秩序的數字治理體(ti) 係,需要各方共同探索。(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