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旅遊帶來消費新體驗
2024年元旦假期,國內(nei) 旅遊出遊1.35億(yi) 人次,同比增長155.3%;實現國內(nei) 旅遊收入797.3億(yi) 元,同比增長200.7%;旅遊市場呈現文化參與(yu) 、個(ge) 性消費等特征,城市公園、主題樂(le) 園、商業(ye) 街區成為(wei) 元旦假期文旅休閑主要場景。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要求,2024年,積極培育文娛旅遊等“新的消費增長點”。對於(yu) 持續升溫的旅遊市場,沉浸式旅遊或通過服化道、或借由聲光電,實現多幕場景流動、多角色扮演、多感官體(ti) 驗、多技術應用等特點,是增強優(you) 質產(chan) 品、升級消費體(ti) 驗的有力抓手。《關(guan) 於(yu) 釋放旅遊消費潛力推動旅遊業(ye) 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措施》也提出,“推動利用數字技術改造提升傳(chuan) 統旅遊消費場所,打造智慧旅遊、沉浸式體(ti) 驗新空間”。
沉浸式旅遊如何為(wei) 傳(chuan) 統旅遊消費帶來新變化,如何給遊人帶來新感受?記者走進3個(ge) 沉浸式旅遊項目,探索新業(ye) 態帶來的新體(ti) 驗。
沉浸式街區——
古城夜遊,觸碰曆史
天色漸晚,梳妝鏡前,店員手指翻飛,顧客的發髻盤好了。“元旦夜遊就要開始,正是最忙的時候。”湖北襄陽盛世唐城景區漢服體(ti) 驗中心負責人樊顥傑說,高峰期每天要接待數百名租賃古裝服飾的遊客,附近還有50多家類似店鋪。
理雲(yun) 鬢、貼花黃、著古裝、推門去,遊客便融入了“盛唐”夜景:月色朦朧,萬(wan) 餘(yu) 盞燈籠點亮;古琴奏響,演員翩翩起舞;沿街商戶打扮成店小二模樣,安保巡查換上巡卒侍衛裝扮;仿古建築成為(wei) 實景舞台,運用聲光電技術,嵌入宮廷、市井等場景……
“景區擁有40萬(wan) 平方米仿唐建築群,是知名古裝影視劇拍攝基地,發展沉浸式旅遊具備優(you) 勢。”盛世唐城景區總經理王亮介紹,2017年起,景區順應遊客需求推出夜遊項目,如容納30多個(ge) 節目的“大唐倚夢”行進式表演秀,行唐禮、吟唐詩、賞唐樂(le) ,讓遊客身臨(lin) 其境感受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魅力。這個(ge) 元旦假期,又推出跨年遊園活動,儺(nuo) 舞祈福、水上戲曲、詩賞舞樂(le) 等表演,受到遊客歡迎,3天接待遊客近4.2萬(wan) 人。
以“夜遊”“夜演”,向“夜商”引流轉化。景區配套建設4.7萬(wan) 平方米商業(ye) 區,除唐禮文創精品館、唐城國風市集等體(ti) 驗式消費場館,還在建設酒店和民宿。王亮說,2023年,唐城景區接待遊客超過200萬(wan) 人,其中外地遊客占比80%,營收破億(yi) 元,創開業(ye) 以來最高紀錄。
逛完景點,已是深夜,遊客陸續離開。據統計,唐城景區夜遊開放以來,襄陽市內(nei) 住宿率提升30%以上。襄陽市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陳劍介紹,隨著全市多個(ge) 景區推出沉浸式夜遊產(chan) 品,襄陽正從(cong) 過去的旅遊“過境地”變成旅遊“目的地”,旅遊產(chan) 業(ye) 不斷提檔升級。
沉浸式演出——
全景還原,親(qin) 曆劇目
“百畝(mu) 麥田上的打鐵花,火樹銀花把夜空都點亮了,太震撼了!”跨年夜,來自上海的遊客劉先生在“隻有河南·戲劇幻城”現場,連線朋友分享新年的喜悅。
15米高的夯土牆,分隔出21個(ge) 劇場,構成一座戲劇之城。2021年,占地622畝(mu) 、投資近60億(yi) 元的全景式沉浸戲劇主題公園“隻有河南·戲劇幻城”落戶河南鄭州,以全景式體(ti) 驗、互動式觀劇,帶領觀眾(zhong) 感受厚重的黃河文化、中原文化與(yu) 燦爛的華夏文明。
劇目共同構成一部總時長近700分鍾的話劇,時代背景貫穿古今。有展現唐代文化的“坤台”;有燈光為(wei) 筆、夯土牆為(wei) 卷的“清明上河圖”;有講述中原大地曆史的行進式演藝“李家村劇場”和“火車站劇場”;有回憶上世紀90年代校園歲月的“紅廟學校”……
與(yu) 別處不同的是,表演過程中,演員會(hui) 和觀眾(zhong) 對話、互動,一起“親(qin) 曆劇目”。總導演王潮歌說:“傳(chuan) 統劇場,舞台布景相對簡單,觀眾(zhong) 被動地觀看,靠想象還原故事場景。而在這裏,觀眾(zhong) 一旦進入劇場,就沒有了此時此刻,而是進入了劇目展現的彼時彼刻。”
不僅(jin) 是劇目,整座主題公園都是沉浸式體(ti) 驗空間。入口近百畝(mu) 平整開闊的土地上,冬小麥正露出青芽,隨著四季輪換,這裏見證著高粱的赤紅火熱,也守望著麥田的一片金黃。飲品店裏,整齊擺放的飲料瓶,或為(wei) 汝瓷、鈞瓷等工藝,或由黃土燒製,融入河南的傳(chuan) 統文化元素、農(nong) 耕文化元素。“無論是園區活動還是商業(ye) 業(ye) 態,我們(men) 堅持必須與(yu) 整座主題公園的文化氛圍、理念相融合,絕不能破壞顧客的沉浸式體(ti) 驗。”營銷中心負責人畢超說。
據介紹,元旦假期,“隻有河南·戲劇幻城”延長營業(ye) 時間、增加劇目場次,並增加打鐵花表演、非遺體(ti) 驗、跨年版彩蛋小劇場等體(ti) 驗項目,接待遊客2.5萬(wan) 人次。2023年,景區接待觀劇人次超1200萬(wan) ,其中超七成遊客來自省外。
沉浸式展覽——
科技賦能,跨越時空
兩(liang) 岸街巷人頭攢動,耳邊不時傳(chuan) 來商販吆喝聲……站在江蘇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複原的沙飛船船頭,抬眼望去,360度環幕上呈現著古時繁忙的大運河景象,可謂“船在河中走,人在畫中遊”。
這是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運河上的舟楫”多媒體(ti) 互動體(ti) 驗展項目,以實體(ti) 結合數字多媒體(ti) 虛擬體(ti) 驗的方式,通過全域投影實時渲染、增強現實技術(AR)、5G直播等高科技複合型手段,講述大運河舟楫的類型、演變等知識與(yu) 故事。
這個(ge) 假期,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預約頗多,沉浸式展覽尤其受到遊客青睞。“第一次這樣參觀,全景式感受到大運河的燦爛文化。”來自四川的李女士是博物館遊愛好者,不同於(yu) 以往看文物、讀介紹的參觀體(ti) 驗讓她感到新奇。
古風燈籠、氛圍紗幔,在名動淮揚的老字號謝馥春香粉鋪,輕塗脂粉;在古戲台前駐足片刻,聽揚州清曲、賞木偶表演;和身著錦衣胡服的店員互動,深入“鹽運宣典”的故事……元旦假期,全新升級的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3號館“應運而生——大運河街肆印象”展廳受到遊客青睞。
展陳在時間上由隋至清,空間上覆蓋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和浙東(dong) 運河河段,還原了沿岸店鋪、作坊、錢莊。相較於(yu) 此前扁平式的場館布設,升級後的展廳將古代街肆場景與(yu) 現代沉浸式服務創新融合,既是文博空間,又是消費場景,創造跨越時空的互動式體(ti) 驗。
“2023年全年觀眾(zhong) 量達到420萬(wan) 人次,日均觀眾(zhong) 量達到1.8萬(wan) 人的最高限流量,其中95%的遊覽者來自省外。”博物館展覽展示部負責人徐小虎說,遊客們(men) 在博物館遊覽的平均時長超過3小時,過去周邊省市遊客來揚州遊玩大多當天往返,如今不少遊客會(hui) 選擇停留一晚,進而產(chan) 生住宿、餐飲、購物等消費,促進旅遊產(chan) 業(ye) 附加值提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