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創造世界紀錄的國產煤礦掘支運一體化快速掘進係統
煤海深處“蛟龍”舞
——探訪創造世界紀錄的國產(chan) 煤礦掘支運一體(ti) 化快速掘進係統
【走近大國重器】
◎本報記者 劉園園
地下數百米深處,煤礦巷道中。
隨著工作人員按下啟動鍵,200多米長的機械設備“舞動”起來:一邊向前掘進,一邊支護巷道,同時將截割下來的煤塊運出煤巷……
這就是有著“煤海蛟龍”之稱的煤礦掘支運一體(ti) 化快速掘進係統。該裝備由我國自主研發,創造了煤巷掘進月進尺3088米的世界紀錄。
近日,跟隨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組織的“走進新國企·打卡新坐標”活動,科技日報記者走進這台大國重器的誕生地與(yu) 應用地,探尋其暢行煤海的奧秘。
三位一體(ti) 平行作業(ye)
步入“煤海蛟龍”誕生地——中國煤炭科工集團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煤科太原研究院”)的生產(chan) 車間,各式各樣的“大塊頭”一覽無餘(yu) 。它們(men) 依次排列,整裝待發。
“整套係統由掘錨一體(ti) 機、錨杆轉載機、連續運輸係統、協同控製平台等設備組成。”中國煤科太原研究院黨(dang) 委副書(shu) 記、總經理宋德軍(jun) 指著眼前這些大型部件介紹,係統可以根據不同需求定製裝配,最長可達200多米。
來到“龍頭”——掘錨一體(ti) 機前,一排5米多寬的可伸縮截割滾筒尤為(wei) 醒目。滾筒上布滿釘刺般的截齒,它們(men) 負責在煤巷掘進過程中割煤。
滾筒下方安裝著兩(liang) 個(ge) 旋轉的耙爪,負責把截割下來的煤塊撥至“龍頭”內(nei) 的運輸係統,傳(chuan) 送至“龍身”,再經與(yu) “龍身”相連的連續運輸係統,源源不斷地送出煤巷。
“龍頭”和“龍身”部位安裝著鑽錨裝置,可實現對煤礦巷道頂板和側(ce) 幫的自動支護,保障人員和設備安全。
“傳(chuan) 統的綜合掘進技術采用多種設備交替作業(ye) ,先掘進、後支護、再運輸,施工時需要頻繁調換設備。”中國煤科太原研究院快速掘進係統項目負責人張小峰告訴記者,如能實現掘進、支護、運輸三位一體(ti) 平行作業(ye) ,可大幅節省作業(ye) 時間。
“研發團隊充分考慮不同地質條件的支護參數,實現了在不同空間、不同時間下多排、多臂、多段的平行支護作業(ye) ,避免了設備的頻繁調換。同時,通過數字模擬技術對支護強度與(yu) 支護密度進行分析,保障係統作業(ye) 的安全。”張小峰說,整套係統各部分一體(ti) 化協同工作,有效提高了煤礦生產(chan) 效率。
智能操控一次成巷
長達一二百米的“煤海蛟龍”在煤礦巷道中掘進,如何操控其不同部件協調、連續、高效、安全運行?
記者注意到,在“龍身”部位,配有看似電話亭的小房間——智能化集中控製中心,答案就藏在這裏。借助人機交互界麵與(yu) 地麵遠程調度平台聯動,煤礦工人在小房間裏便可操控係統,實現自主規劃截割煤層、多設備走位協同控製。
張小峰告訴記者,為(wei) 了實現各部位設備之間協同工作,研發團隊攻克了多設備自動測距跟進、協同行走控製等核心技術,開發出智能化集中控製係統,對自主導航、姿態控製、自動截割、一鍵支護、聯機閉鎖、實時運輸等功能實現智能操控。
“采用該係統後,‘煤海蛟龍’實現了掘進作業(ye) 全流程自動化,背後有著多項創新技術的應用。”宋德軍(jun) 打比方說,從(cong) 工作麵到地麵視頻監控及語音交互係統的全線覆蓋,讓它變得“耳聰目明”;集群設備多信息融合網絡的構建,讓它擁有了“神經係統”;高精度傳(chuan) 感器、三維人機交互界麵與(yu) 程序算法的結合,讓它獲得了“觸覺”與(yu) “知覺”。
此外,操控“煤海蛟龍”同步完成掘進和支護作業(ye) 實現一次成巷,是智能一體(ti) 化作業(ye) 的重點,也是難點。這就需要為(wei) 複雜地質條件的煤礦巷道匹配不同功率的掘進設備。
“針對半煤岩和堅硬煤層一次成巷難的問題,我們(men) 自主研製了雙驅動高速合流截割減速器,功率同比提升25%,截割能力大大增強,實現作業(ye) 麵全寬截割一次成巷。”張小峰指著“龍頭”位置向記者介紹,采用這種減速器的全寬截割滾筒,有效破解了一次成巷難題,實現了巷道快速掘進高效作業(ye) 。
省時省力減人增效
隨後,記者一行來到陝西陝煤集團黃陵礦業(ye) 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黃陵礦業(ye) ”)——腳下數百米深處,“煤海蛟龍”正在為(wei) 茫茫煤海打通“經脈”。
“這就是作業(ye) 現場。”在調度指揮中心,黃陵礦業(ye) 二號煤礦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成強飛指著電腦屏幕上的監控視頻告訴記者。屏幕上實時顯示著“煤海蛟龍”在煤礦巷道中的工作狀態,旁邊另一台屏幕則顯示著它的數字孿生係統,實時展示在巷道中運行的實際參數。
成強飛介紹,從(cong) 掘進效率來看,以往采用傳(chuan) 統的綜合掘進技術,不同工序需要分開進行,一天下來隻能掘進12米左右。現在采用掘支運一體(ti) 化快速掘進係統,每天能掘進34米左右,接近之前掘進速度的3倍;從(cong) 減少人工來看,以前掘進工作麵每個(ge) 班需要18人下礦,現在減少到每個(ge) 班隻需5人下礦。
“‘煤海蛟龍’的使用,幫助企業(ye) 達成了減人增效的目標。”黃陵礦業(ye) 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工會(hui) 主席孫鵬說,目前公司兩(liang) 座煤礦共應用了5套該係統,另有1套係統即將投入使用。每套係統分別依據煤礦巷道地質條件進行了量身定製,極大地提高了設備的適應性。
不僅(jin) 僅(jin) 是黃陵礦業(ye) ,該係統如今已進入我國晉、陝、蒙等地各大煤礦,在不同地質條件下成功推廣應用100餘(yu) 套,正在為(wei) 提高煤炭開發與(yu) 生產(chan) 能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貢獻力量。
“‘煤海蛟龍’突破了煤礦巷道掘進技術的瓶頸,實現了我國煤礦巷道掘進技術與(yu) 裝備從(cong) ‘跟跑’向‘領跑’的角色轉變。”中國煤炭科工集團首席科學家、快速掘進係統總設計師王虹對未來充滿期許,“今天,我們(men) 的產(chan) 品已經出口到印度等多個(ge) 國家和地區。明天,我們(men) 將向更廣闊的天地開拓前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