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君生我未生”無關愛情,唐人無懼相忘江湖

發布時間:2024-01-12 14:22: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詩無達詁。

  湖南長沙窯興(xing) 起於(yu) 唐安史之際,作為(wei) 民窯罕見於(yu) 文獻,在當時卻繁盛一時,印尼海域“黑石號”沉船上發現的5萬(wan) 多件長沙窯的外銷瓷器,就是最好的證明。

  唐代詩人李群玉(808-862)留下《石渚》(石渚即現在的長沙丁字鎮,是長沙窯燒製的核心區域)一詩,描寫(xie) 長沙窯的繁榮景象:“古岸陶為(wei) 器,高林盡一焚。焰紅湘浦口,煙濁洞庭雲(yun) 。迥野煤飛亂(luan) ,遙空爆響聞。地形穿鑿勢,恐到祝融墳。”

  周世榮在《長沙窯彩瓷》說:“長沙窯以燒彩瓷為(wei) 主,同時也兼燒青瓷和少量的白瓷。但青瓷比不上越窯青瓷之堅細,而白瓷也敵不過邢窯白瓷之雪白。長沙窯瓷器不以胎質取勝,也不以追求如霜似雪的釉質取勝,而是以彩色燦爛,繁花似錦的釉下彩繪裝飾取勝。”

  在釉下彩(現在也有不少學者認為(wei) 是釉上彩)裝飾當中,有一首寫(xie) 於(yu) 壺上的“君生我未生,我生君以(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頗為(wei) 引人注目,通常將此詩解釋為(wei) 一首情詩,充滿哀婉與(yu) 惆悵。

  長沙窯瓷器器身上的唐詩有一百多首,其中僅(jin) 十首見於(yu) 《全唐詩》,一般認為(wei) 這些詩歌出自底層文人或者工匠之手,通俗易懂,如:“男兒(er) 大丈夫,何用本鄉(xiang) 居。明月家家有,黃金何處無。”“一日三場戰,曾無賞罰為(wei) 。將軍(jun) 馬上坐,將士雪中眠。”“寒食元無火,青鬆自有煙。鳥啼新上柳,人拜古墳前。”

  上述幾首詩歌的解釋並無歧義(yi) ,但對於(yu) 一些所謂的閨情詩,筆者根據長沙窯的產(chan) 品特點,認為(wei) 這些詩歌是唐代風潮的體(ti) 現,麵向的是流通的市場,如“君生我未生”一詩,表現的並非男女之間的私情,更可能是少長相惜的友情。

  同樣內(nei) 容的詩歌並非隻發現一件。除詩文完整者外,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的《焰紅石渚——長沙銅官窯遺址2016年度考古發掘出土瓷器》一書(shu) 中還報道過“君恨”“我恨”的殘片,說明相同內(nei) 容的題詩壺有多件,這種現象其實已經能夠說明它的市場屬性。長沙窯出土的盞子上有“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很好地說明了長沙窯產(chan) 品是麵向市場的民窯(在草市流通)。

  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第263號墓出土了一卷唐代文書(shu) ,是一名叫卜天壽的孩子繕寫(xie) 的《論語·鄭氏注》。有趣的是,這名12歲的學生在寫(xie) 完規定的功課之後,還在卷末用稚拙的文字寫(xie) 下了一首打油詩:“寫(xie) 書(shu) 今日了,先生莫鹹池(嫌遲)。明朝是賈(假)日,早放學生歸。”

  卜天壽隨手寫(xie) 下的文字透露出唐代西域孩童的教育細節,反映了中原文化在西域地區得到廣泛傳(chuan) 播。如果我們(men) 檢閱長沙窯的題詩,會(hui) 發現有一首與(yu) 卜天壽的打油詩詩意相同的詩:“竹林青鬱鬱,鴻雁北向飛。今日是假日,早放學郎歸。”

  “早放學生歸”的心理,真是古今一體(ti) ,中外鹹同。作為(wei) 一種“共情”,很適合作為(wei) 麵向市場的商品。

  趙文潤在《隋唐文化史》裏認為(wei) ,唐代的鄉(xiang) 村學校主要靠束脩和個(ge) 人資助,所以受政局變化的影響不大,即使安史之亂(luan) 以後,也沒能摧毀鄉(xiang) 學係統。這些論述可以幫助我們(men) 理解,為(wei) 什麽(me) 遠隔萬(wan) 裏的新疆吐魯番和湖南長沙窯會(hui) 出現內(nei) 容相近的題詩,這些相似性也可以幫助我們(men) 理解唐詩在當時的寫(xie) 法。

  空海在《文鏡秘府論·南卷》裏說:“凡作詩之人,皆自抄古今詩語精妙之處,名為(wei) 隨身卷子,以防苦思。作文興(xing) 若不來,即須看隨身卷子,以發興(xing) 也。”這說明大多數的唐詩其實從(cong) 題材到意蘊都是類型化的寫(xie) 作。因此,西川在《唐詩的讀法》中說,“縱觀《全唐詩》,其中百分之七十的詩都是應酬之作”。號稱“孤篇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張若虛,見於(yu) 《全唐詩》的作品還有一首名為(wei) 《代答閨夢還》,看完簡直像另一個(ge) 人所作。

  理解了長沙窯是麵向市場流通的商品,長沙窯上的一些所謂閨情詩就有別解。比如,“君弄從(cong) 君弄,擬弄恐君嗔。空房閑日久,政要解愁人。”“夜淺何須喚,房門先自開。知他人睡著,奴自禁聲來。”“春水春池滿,春時春草生。春人飲春酒,春鳥弄春聲。”……

  以上所述均非私情。這類豔情詩寫(xie) 的是冶遊的放縱,這類商品所使用的場合,也是公共場所而非私宅。王重民《敦煌曲子詞集·敘錄》中說“唐末中原鼎沸,生靈塗炭,而詞曲一科,反成熟於(yu) 此時期。蓋當時人民顛沛流離者多,益以寄其愁苦生活於(yu) 文酒花妓,《花間》《尊前》,已擷其菁英,惜乎此外則擯而不錄也。”

  那麽(me)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以(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該做何解呢?

  郭預蘅《中國古代文學史長編隋唐五代卷》中說,唐人閱曆豐(feng) 富,“與(yu) 局束於(yu) 半壁江山的南北朝文人相比,唐朝文人由於(yu) 國家的統一強盛,所以氣度恢弘,閱曆豐(feng) 富,他們(men) 大多注重事功”。所以,別離就成為(wei) 唐人的常態,他們(men) 抒寫(xie) 別情鄉(xiang) 戀,多悲歡離合的人生感慨,不作淒切纏綿的兒(er) 女之姿。

  比如,“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複問,白雲(yun) 無盡時。”(王維《送別》);再比如,“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liang) 回圓。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wan) 裏絕人煙。”(岑參《磧中作》)。

  唐人的分別實在是太尋常了,“君生我未生”的故事也俯拾皆是。李群玉曾經得到宰相裴休(791-864)的薦舉(ju) ,兩(liang) 人相差17歲;天寶三載(744),李白被賜金放還,先後在洛陽、兗(yan) 州等地與(yu) 杜甫遊,前後兩(liang) 年的時間裏“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兩(liang) 人相差11歲。

  而寫(xie) 出“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ang) 音無改鬢毛衰”的賀知章與(yu) 李白等合謂“飲中八仙”,李白不止一次為(wei) 賀知章寫(xie) 詩,如《送賀賓客歸越》,“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xing) 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xie) 黃庭換白鵝”,兩(liang) 人相差41歲。

  朋友之間太需要友情的慰藉,他們(men) 相逢於(yu) 道中,相別於(yu) 驛站,相交於(yu) 冬雪,相忘於(yu) 江湖。

  (作者係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杭侃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