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用搜索引擎竟搜出來一堆“李鬼網站”

發布時間:2024-01-12 14:32:00來源: 法治日報

  記者調查搜索引擎廣告亂(luan) 象

  用搜索引擎竟搜出來一堆“李鬼網站”

  □ 本報記者 孫天驕

  “出於(yu) 信任使用這款搜索引擎,看到檢索結果時感覺被深深辜負了——上麵廣告太多啦,其中還夾雜著大量‘山寨網站’‘李鬼網站’。”北京市民錢筱(化名)感慨道。

  原來,錢筱想要下載知名遊戲客戶端Steam,於(yu) 是在某搜索引擎上檢索“Steam”,檢索結果顯示後,她不假思索點開排在首位的“Steam Store”並選擇下載,下載後發現,這是一個(ge) 仿Steam的“山寨軟件”,自稱“STEAM”。這讓她哭笑不得。

  錢筱遇到的情況並非個(ge) 例。《法治日報》記者連日來調查發現,在一些搜索引擎檢索時,檢索結果顯示排在前幾位的大多是廣告網站,有些廣告網站與(yu) 檢索關(guan) 鍵詞並不完全一致,而自稱“官網”“正版”的“李鬼網站”混入其中、誘人點擊。

  根據公開信息,搜索引擎廣告即競價(jia) 廣告模式,是廣告主根據自己的產(chan) 品或服務的內(nei) 容、特點等,確定關(guan) 鍵詞,撰寫(xie) 廣告內(nei) 容並自主定價(jia) 投放的廣告。當用戶搜索到廣告主投放的關(guan) 鍵詞時,相應的廣告就會(hui) 展示,關(guan) 鍵詞有多個(ge) 廣告主購買(mai) 時,根據競價(jia) 排名展示。

  受訪專(zhuan) 家認為(wei) ,解決(jue) 搜索引擎顯示“山寨網站”“李鬼網站”的問題,一方麵,應要求廣告發布者必須嚴(yan) 格貫徹《互聯網廣告管理辦法》,對廣告網站做顯著標識,同時還要把更多的責任加諸互聯網平台,要求其承擔內(nei) 容審核方麵的合理注意義(yi) 務,未盡該義(yi) 務的,承擔連帶賠償(chang) 責任,以遏製平台放任違法而獲利的衝(chong) 動。

  檢索信息廣告排名靠前

  大量山寨網站偽(wei) 裝其中

  錢筱在電腦上向記者演示了自己如何掉入“山寨網站”陷阱的全過程。

  她在某搜索引擎上檢索欄輸入“Steam”後,頁麵顯示多項檢索結果。排在首位的是“Steam store—歡迎來到Steam”網站,簡要文字介紹顯示“Steam,正版遊戲超低折扣1折購,3A大作,熱門新遊會(hui) 員免費暢玩!國內(nei) 外遊戲,限時特價(jia) 優(you) 惠,正版遊戲下載,新用戶注冊(ce) 送好禮”等,還配有“絕地吃雞”“反恐精英”等遊戲的圖片和優(you) 惠信息。

  記者注意到,要特別細心地觀察,才能看到網頁下方網址鏈接旁邊的暗灰色“廣告”兩(liang) 個(ge) 小字。

  點進這家網站,滾動的遊戲圖片框旁邊就是客戶端下載選項。錢筱下載後,顯示該應用名為(wei) “STEAM遊戲商城”。

  錢筱另行檢索出正版Steam平台,兩(liang) 者對比可見,“STEAM遊戲商城”所用圖標與(yu) 正版Steam一樣,但顏色略深。兩(liang) 者不同的是,有些在正版Steam平台上能檢索到的遊戲,在“STEAM遊戲商城”裏檢索不到;有些在正版Steam平台中免費的遊戲,在“STEAM遊戲商城”中需要收費或開通會(hui) 員——永久會(hui) 員、年卡會(hui) 員、月卡會(hui) 員原價(jia) 分別為(wei) 899元、699元、129元。

  錢筱告訴記者,她當時發現第一個(ge) 搜索結果是“山寨網站”後,又相繼下載了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所謂“Steam”,結果一個(ge) 是××遊戲加速器廣告,另一個(ge) 也是“山寨網站”。

  詫異之下,她這才仔細查看了檢索界麵,發現排在前幾位的檢索結果都是“Steam”,但下方網址鏈接有暗灰色“廣告”標誌。下拉略過多個(ge) 廣告網站之後,她才找到真正的Steam官網。

  “我原本知道搜索引擎有廣告,但沒想到‘山寨網站’也能以廣告網站的形式排在前列,而且‘廣告’提示還毫不顯眼,難道是在為(wei) ‘山寨網站’背書(shu) 嗎?”錢筱有些氣憤。

  因搜索引擎檢索結果而下載Steam“山寨網站”的人不在少數。記者近日在社交平台上檢索“假Steam”發現,不少網友吐槽錯信搜索引擎的專(zhuan) 業(ye) 性而下載了“山寨網站”,還有網友因充值造成經濟損失、下載後難以卸載、個(ge) 人信息泄露收到垃圾短信等。

  而存在這種問題的並非一家搜索引擎。《法治日報》記者在另外3家搜索網站上同樣以“Steam”作為(wei) 關(guan) 鍵詞進行檢索,發現排名前幾位的都是標注為(wei) 廣告的“山寨網站”,數量最少的有4個(ge) ,最多的則有9個(ge) ,且排在官方正版網站之後的還有多個(ge) “山寨網站”。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山寨網站”“李鬼網站”的廣告提示,有的標在網站頁麵鏈接的右下角,被字體(ti) 大於(yu) 其數倍的標題和遊戲圖片隔開,讓人很難注意到;有的標在標題下的文字解釋後麵,和解釋內(nei) 容字體(ti) 、字號、顏色幾乎一模一樣。

  記者隨機檢索不同關(guan) 鍵詞發現,這種現象比較普遍。例如,檢索“專(zhuan) 業(ye) 考證”,結果顯示的廣告頁麵,有的名為(wei) “最強證書(shu) 報考大全”,有的名為(wei) “國家職業(ye) 證書(shu) —全國統一報名入口”,還有的名為(wei) “中國人事網報名入口”,但是點進頁麵,無一不是偽(wei) 裝成官方考證網站的培訓機構,還有客服人員通過彈出的對話框與(yu) 網友聯係,要求添加好友進行後續溝通。

  不少受訪者對這類廣告不堪其擾。天津市民張先生說:“大家用搜索引擎,就是想直接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搜索結果前幾名都是廣告網站也就罷了,連‘山寨網站’‘李鬼網站’都披上偽(wei) 裝摻雜其中,太亂(luan) 了。”

  對此,北京瀛和律師事務所平台法律合規和公共政策中心主任田林說,以Steam遊戲網站為(wei) 例,在搜索引擎進行檢索後,排在前幾位的搜索結果均是自稱“Steam”的廣告,這種情況極有可能是其他網站經營者在名稱上打擦邊球,以一種很容易使人誤解的方式進行廣告推廣,有虛假宣傳(chuan) 的違法嫌疑。實踐中,這不僅(jin) 會(hui) 對網友造成誤導,進而引發後續消費者權益糾紛,還會(hui) 對正版網站構成侵權,很有可能引發正版網站的舉(ju) 報維權。

  在北京理工大學網絡空間國際治理基地研究員王磊看來,搜索引擎平台應當遵守廣告法等相關(guan) 法律法規的規定,禁止推廣違法違規內(nei) 容,同時對商業(ye) 推廣信息,需要逐條加注顯著標識,在搜索結果頁麵突出展示商業(ye) 推廣風險提示等。

  受訪專(zhuan) 家認為(wei) ,這種假冒、仿冒的網站,屬於(yu) “李鬼網站”。

  “如果‘李鬼網站’展現出‘李逵網站’所包含的他人商標、商號、網址等信息內(nei) 容,足以引起網絡用戶對二者之間的關(guan) 聯關(guan) 係混淆,則構成對他人注冊(ce) 商標專(zhuan) 用權的侵害,或者構成擅自使用他人知名商品特有名稱或企業(ye) 名稱的不正當競爭(zheng) 行為(wei) 。”王磊說。

  如未審慎履行審查義(yi) 務

  造成侵權平台需要擔責

  從(cong) 調查情況來看,一些“李鬼網站”充滿陷阱。如果網友不留心區分並相信了網頁內(nei) 容,在步步操作之下,很可能被誘導充值、消費。

  2023年6月,山西運城的方女士家裏空調壞了,她直接在某搜索引擎上檢索“運城格力空調售後”,檢索結果第一條信息自稱“格力空調報修中心 客服電話400-×××”。方女士沒多想,直接點進去並按照網頁顯示的“官方電話”打過去預約了上門維修。

  “早上9點打電話,維修工晚上7點多才上門,用了10分鍾就說修好了。家裏人問空調出了什麽(me) 問題,維修工也說不清楚,隻是開口要了300元維修費。”方女士說,她當天晚上回家打開空調一看,還是壞的。察覺不對勁後,她重新看了下當時的檢索結果,發現下方竟有隱晦的“廣告”標誌。而真正的官方售後熱線,要下拉多條檢索結果才能找到。

  聯係官方客服後,維修工次日很快按照約定時間上門維修,因為(wei) 空調還在保修期內(nei) ,維修工未收取方女士任何費用。

  更有甚者,不法分子瞄準搜索引擎競價(jia) 廣告模式,用種種手段披上偽(wei) 裝,引流詐騙。根據公開信息,有詐騙團夥(huo) 抓住消費者“定位找人”需求,通過在互聯網上投放虛假廣告的方式進行引流,誘導消費者下載客戶端。隨後巧立名目,以“注冊(ce) 費”“保密費”等為(wei) 由實施詐騙。

  那麽(me) ,如果有網友受搜索引擎廣告鏈接的“李鬼網站”所惑而造成財產(chan) 損失、個(ge) 人信息泄露、被垃圾信息轟炸等後果,搜索引擎方應該承擔什麽(me) 樣的責任?

  在研究互聯網法治的內(nei) 蒙古大學法學院講師李東(dong) 方看來,如果競價(jia) 廣告以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nei) 容欺騙、誤導消費者,構成虛假廣告。搜索引擎的經營者以及競價(jia) 排名業(ye) 務的負責主體(ti) ,雖然不是直接侵權的主體(ti) ,但對於(yu) “李鬼網站”應盡合理的注意義(yi) 務,如果發生侵權行為(wei) ,搜索引擎相關(guan) 企業(ye) 與(yu) “李鬼網站”主觀上存在共同過錯,客觀上給搜索引擎用戶造成損失,依據具體(ti) 的行為(wei) 構成和危害結果,可能構成侵權或犯罪行為(wei) ,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王磊介紹,根據廣告法的規定,如果“李鬼網站”對正版網站構成了商標侵權、不正當競爭(zheng) 等違法情形,則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如果同時造成了用戶損失,應當對用戶承擔損害賠償(chang) 責任。如果搜索引擎方未盡審核義(yi) 務,知道或應當知道“李鬼網站”的違法事實,或在收到相關(guan) 權利人投訴後未進行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可能需要對損害後果或損害的擴大部分承擔連帶責任。

  “如果搜索引擎方盡到了審核義(yi) 務,對於(yu) ‘李鬼網站’的違法事實不知情,則搜索引擎方不違法,因為(wei) 主觀上不具有為(wei) 他人違法行為(wei) 提供便利條件的故意。”王磊說,但搜索引擎方應通過其他方式承擔道義(yi) 責任,比如某搜索引擎推出了保障計劃,網民登錄點擊搜索推廣或帶有“保障”標識的,如因假冒官網等蒙受經濟損失,可向搜索引擎方申請保障,獲得先行賠付並得到消費維權支持。

  李東(dong) 方認為(wei) ,對於(yu) 推廣信息,搜索引擎平台應按照廣告法的規定承擔廣告發布者的主體(ti) 責任,比如作為(wei) 廣告發布者負有全麵主動的審查義(yi) 務,若不履行或未審慎履行審查義(yi) 務,明知、應知廣告虛假仍發布的,須依法承擔行政責任;造成消費者損害的,還需依法承擔相應的民事連帶責任。

  加大懲處強化平台監管

  用人工加技術雙重審核

  根據公開信息梳理發現,近年來,搜索引擎中的“山寨網站”“李鬼網站”屢屢引發爭(zheng) 議事件。

  田林認為(wei) ,搜索引擎中的“李鬼網站”屢禁難絕的根本原因,在於(yu) 搜索引擎平台的利益和廣告商的利益相一致,所以在麵對競價(jia) 廣告時,一些搜索引擎平台並沒有站在客觀中立的立場上,難免本著利益導向做競價(jia) 排名。

  “廣告治理是一個(ge) 極其複雜的工程。實際上不僅(jin) 是大眾(zhong) 對‘李鬼網站’真假難辨,搜索引擎方有時也難以區分廣告主線下的真偽(wei) ,隻能通過線上資質進行判斷,比如是否提供了合法的營業(ye) 執照、ICP備案(互聯網信息服務備案)等資質。”王磊說,不同於(yu) 社交、電商和資訊聚合的場景均在平台控製之下,搜索平台從(cong) 一出現就將鏈接外部網站視為(wei) 重要功能,而外部場景意味著平台控製力的削弱,導致部分不良商家“偷梁換柱”更改網頁成“李鬼網站”。

  對於(yu) 如何治理搜索引擎中的“山寨網站”“李鬼網站”,李東(dong) 方建議,在製度層麵,立法、執法、司法領域都應該對虛假網站問題重拳出擊,即在現有基礎上強化對競價(jia) 排名廣告“不誠信”行為(wei) 的懲處力度。在技術層麵,可以結合已經廣泛使用的人工智能技術,通過設定更為(wei) 合理、標準化的審核標準參數,采用人工智能審核+人工審核的雙重審核方式過濾“山寨網站”“李鬼網站”。相關(guan) 企業(ye) 也應該及時優(you) 先采取技術手段避免將虛假、不法搜索結果呈現在用戶麵前。

  在田林看來,廣告發布者必須嚴(yan) 格貫徹《互聯網廣告管理辦法》,對廣告網站做顯著標識,且應與(yu) 非廣告網站有顯著區分。同時,有關(guan) 部門和媒體(ti) 應該多進行曝光,給受到侵害的消費者提供救濟渠道,鼓勵被冒充的正版網站及時進行維權。

  “還要把更多的責任加諸互聯網平台經營者。”田林說,因為(wei) 平台發布競價(jia) 廣告是它的利益所在,這種情況下,信息發布不能完全遵循避風港原則,不是僅(jin) 僅(jin) 收到監管通知就予以下架、處罰的問題,而必須要求平台在承擔內(nei) 容發布的審核義(yi) 務方麵往前多走一步。以上述Steam為(wei) 例,明明有官方網站,卻排在幾個(ge) 容易讓人混淆的廣告位後麵,平台的做法很難讓人相信其不是有意為(wei) 之。

  “如果發生糾紛,法院可以要求平台承擔舉(ju) 證責任,證明自己盡到了內(nei) 容審核方麵的合理注意義(yi) 務,否則平台應當對違法行為(wei) 給消費者和正版網站造成的損失承擔連帶賠償(chang) 責任,這樣才能從(cong) 根本上遏製平台通過有意無意間放任違法而獲利的衝(chong) 動。”田林認為(wei) 。

  “不要輕易否定行業(ye) 中普遍存在的付費搜索廣告商業(ye) 模式,或對其帶有偏見,可以在個(ge) 案中考慮涉訴行為(wei) 是否存在欺詐、混淆或誤導情形,綜合考量各方因素,站在經營者、消費者、社會(hui) 經濟秩序以及社會(hui) 整體(ti) 利益的角度,結合具體(ti) 情況作分析判斷。”王磊提醒道。

  漫畫/李曉軍(jun)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