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超九成受訪大學生喜歡“上冰雪”

發布時間:2024-01-15 14:31: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透過飛機舷窗俯瞰,大地突然變成一片白茫茫的雪原。在海南讀大學的福建人宋川內(nei) 心開始沸騰:“第一次見到雪,第一次見到這麽(me) 廣闊的白色,南方小孩的夙願終於(yu) 實現了。”

  這個(ge) 冬天,“上冰雪”成為(wei) 大學生們(men) 的心頭好,他們(men) 已經、正在或即將赴一場“冰雪之約”。

  近日,中國青年報·中青校媒麵向以大學生為(wei) 主體(ti) 的青年發起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1789份。調查數據顯示,92.45%的受訪者喜歡“上冰雪”,93.44%的受訪者期待去冰雪產(chan) 業(ye) 繁榮的地方旅遊。

  大學生爭(zheng) 相“上冰雪”

  2023年12月底,在一位齊齊哈爾同學的帶領下,宋川和另外兩(liang) 位南方同學來到東(dong) 北。“小土豆”“小芋頭”“小飯團”“大苞米”一行戴上大皮帽,裹上厚圍巾,穿上在延吉批發市場現買(mai) 的大棉褲,一路喝著延邊脊骨湯、吃著哈爾濱大肘子和齊齊哈爾燒烤,看著“大大大大大貓咪”東(dong) 北虎,品味著打雪仗中“勝敗”的歡樂(le) ,感受著長白山和哈爾濱冰雪大世界的冷與(yu) “熱”。在東(dong) 北這片新奇的冰雪天地,此前從(cong) 未見過雪的宋川,平均每天要發3條朋友圈,“不用說景點,任何路邊的一捧雪都會(hui) 是不期而遇的欣喜”。

  對宋川來說,東(dong) 北的一切都新鮮得令人“狂喜”。在依布爾哈通河而建的延吉水上市場,他第一次踩在結冰的河麵上,打“出溜滑”、躺進雪地、和幾個(ge) 朋友手拉手在冰上轉圈……“我的齊齊哈爾同學說,最大的樂(le) 趣不是玩雪,而是看3個(ge) 南方人玩雪。”在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宋川從(cong) 來沒見過那麽(me) 大塊的冰,被巨大的冰雕祈年殿等雕塑震撼,也和凍在冰裏的魚、草和硬幣合影。關(guan) 於(yu) 冰雪的一切,都在深深吸引著他。

  和宋川一樣,這個(ge) 冬天,來自台灣的學生路玉揚也第一次見到下雪。2023年8月,路玉揚來到北京,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交流學習(xi) ,“我很想體(ti) 驗北方的冬天,要是能看到下雪就更好了”。路玉揚來自台灣高雄,來北京前,從(cong) 來沒見過下雪的他,最期待的就是在北京過冬。

  路玉揚的北方朋友曾告訴他,北京冬天很少會(hui) 下大雪。讓他感到幸運的是,2023年12月,北京迎來了大雪,“我第一次度過這麽(me) 寒冷的冬天,但看到大雪又覺得自己太幸運了”。路玉揚回憶,“我的室友也來自台灣,我們(men) 都是第一次看到下雪,非常興(xing) 奮。那段時間,我們(men) 去上課都要提早從(cong) 宿舍樓出發,因為(wei) 路上我們(men) 還要玩雪、拍照。”

  路玉揚還在下雪後專(zhuan) 門去故宮“打卡”,“來北京前,我聽說故宮雪景很美,就很向往。”逛完故宮,路玉揚在自己的社交媒體(ti) 平台發布了多張故宮雪景照片,寫(xie) 道“在這裏我感受到了故宮真正的宏偉(wei) 與(yu) 沉靜”。

  能夠與(yu) 冰雪“親(qin) 密接觸”,中國美術學院的熊竣苓要感謝剛剛在哈爾濱落幕的第十六屆國際大學生雪雕大賽。他所在的團隊由包括他在內(nei) 的4位南方同學組成,他們(men) 創作的雪雕作品《盤古開天》獲得了一等獎。這段比賽經曆讓第一次去哈爾濱的熊竣苓非常難忘,“最近哈爾濱很火,雖然我是去參加比賽的,但能去哈爾濱一趟,也非常激動了。我記得我們(men) 從(cong) 機場到酒店的路上,透過車窗看到了霧凇,一下子就讓我這個(ge) 南方人感受到了北方冬天的美。”他回憶,做雪雕時,他和另外3位同學都既緊張又興(xing) 奮,“我們(men) 都是第一次觸摸雪做雕塑,此前在學校練習(xi) 時是用泥巴或石膏,跟雪是完全不同的質感,所以過程中我們(men) 都小心翼翼,非常緊張;同時,我們(men) 都是第一次見到這麽(me) 多雪,太激動了。”

  賞冰看雪之外,冰雪運動也吸引了一些大學生。不久前,三峽大學的吳霏雅和朋友一起前往神農(nong) 架國際滑雪場,這是她第二次滑雪。近期,神農(nong) 架國際滑雪場推出了一係列針對大學生的優(you) 惠活動,大學生不僅(jin) 可以免費滑雪,還可以看熊貓。“為(wei) 了避免排隊,我們(men) 早上7點就到了,所以當天見證了滑雪場從(cong) 人少逐漸到人多的過程。”談及第二次滑雪的感受,吳霏雅笑言自己進步很大,“雖然近一年沒有滑了,但我覺得自己很有天賦,這次嚐試了一些高難度動作,在中級道上做了一係列轉彎動作後,竟然直接‘漂移’到了入口處。”

  中國青年報·中青校媒的調查數據顯示,30.02%的受訪者體(ti) 驗過冰滑梯、雪滑梯、冰車等冰雪娛樂(le) 活動,26.50%的受訪者體(ti) 驗過滑冰、滑雪等冰雪運動項目,20.74%的受訪者體(ti) 驗過看冰雕、賞冰燈等賞冰觀雪活動。

  是什麽(me) 帶動了大學生“上冰雪”

  對於(yu) 吳小龍身邊的很多朋友來說,他就是那個(ge) 他們(men) 和滑雪“牽上線”的原因。在四川成都一所高校讀體(ti) 育產(chan) 業(ye) 專(zhuan) 業(ye) 的吳小龍是四川綿陽人,2019年時在本科階段的一門課上學會(hui) 了滑雪。在西南城市成都,滑雪並非遙不可及,室內(nei) 滑雪場“成都融創雪世界”,室外的太子嶺滑雪場、西嶺滑雪場、鷓鴣山滑雪場等,給吳小龍的滑雪愛好提供了便利。

  吳小龍不僅(jin) 自己喜歡滑雪,雪季來臨(lin) 時,他還經常拉上沒接觸過滑雪的朋友一起去雪場。“我的朋友體(ti) 驗過滑雪後,愛上滑雪的概率是100%。”在他看來,在快速的滑降過程中腎上腺素飆升的感覺和在廣闊天地的自由感,沒有人能夠抵擋。朋友們(men) 在入門後也會(hui) 自己去滑雪,“雖然有的可能因為(wei) 學習(xi) 、工作的原因,去的頻率不是很高,但到了雪季大家就會(hui) 考慮,有時間了可以去滑雪”。

  2023年12月底,在大陸同學的邀請下,路玉揚在北京漁陽國際滑雪場第一次體(ti) 驗了滑雪,“我體(ti) 驗的是單板滑雪,因為(wei) 和經常滑雪的同學一起去,所以在挑選裝備上我沒有提前做功課,在同學的幫助下,很快我就上了雪場。”路玉揚分享:“一開始,我穿著雪板在雪場站立都很困難,剛要站起來就坐下了,反反複複好幾次。雪麵很滑,是斜坡,就更困難了。”花費了一些時間站穩後,路玉揚又學習(xi) 了推板,並嚐試左右滑行,還體(ti) 驗了一把“落葉飄”。之所以能夠快速掌握平衡和單板滑雪要領,得益於(yu) 路玉揚會(hui) 衝(chong) 浪,“這兩(liang) 種運動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都需要掌握平衡,但還是區別很大。”體(ti) 驗了一次滑雪後,路玉揚直言“不過癮”,“希望下次能夠體(ti) 驗雙板滑雪”。

  讓三峽大學的吳霏雅愛上“上冰雪”最重要的原因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的成功舉(ju) 辦,“在北京冬奧會(hui) 之前,冰雪運動好像是‘遙不可及’的。”她說:“以前身邊的朋友不會(hui) 討論冰雪項目,這兩(liang) 年一到冬天,大家就會(hui) 約著去滑雪”。

  關(guan) 於(yu) 是什麽(me) 提升了人們(men) “上冰雪”的熱情,中國青年報·中青校媒的調查數據顯示,57.66%的受訪者選擇了親(qin) 友、網友在日常和社交媒體(ti) 平台的宣傳(chuan) 推廣,61.24%的受訪者認為(wei) 受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的影響。

  吳小龍也明顯感覺到,從(cong) 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後,身邊了解滑雪、想接觸滑雪的人變多了,以前有朋友是被他“硬”拉去雪場的,現在主動找他、在他發的滑雪朋友圈和微博下留言谘詢的朋友則越來越多。“能一起聊滑雪的人更多了,這種感覺真的挺好的。”

  在宋川看來,網絡上的宣傳(chuan) 也是助推他前往東(dong) 北旅遊的重要原因。“特別是從(cong) 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開始,我們(men) 對冰雪相關(guan) 項目了解更多了。”學習(xi) 會(hui) 展經濟專(zhuan) 業(ye) 的他,近兩(liang) 年也接觸了不少涉及冰雪產(chan) 業(ye) 的會(hui) 展項目案例,也愈發想到真正的冰天雪地去親(qin) 身體(ti) 驗。

  大學生為(wei) 冰雪“代言”

  哈爾濱街頭牽著馴鹿的鄂倫(lun) 春族人、“擦玻璃”的東(dong) 北虎、萌翻的白狐不斷刷屏,土生土長的吉林人李曉也坐不住了,“準備寒假回家和我爸爸說,也去哈爾濱玩”。2023年,李曉高中畢業(ye) ,到四川讀大學。在班級、學生組織自我介紹時,她都會(hui) 說起自己來自東(dong) 北、介紹東(dong) 北。平時和同學“嘮嗑”時,她也經常提起家鄉(xiang) 的滑雪場、溫泉、延吉冷麵、紫菜包飯,“還有正宗的東(dong) 北烤冷麵,和我們(men) 學校門口加了一勺白砂糖的烤冷麵完全不一樣”。

  2023年10月,李曉的家鄉(xiang) 下了第一場雪,看著爸爸發來的雪景照片,她“瞬間就想家了”。李曉的多數同學都是南方人,很少有人見到過東(dong) 北的大雪,她把照片也分享給南方的同學,還展示自己小時候滑雪、堆雪人的照片:“快看,我家下雪了。你們(men) 一定要來東(dong) 北,我帶你們(men) 去滑雪。”

  除了日常在線下為(wei) 家鄉(xiang) 代言的北方人,線上分享賞雪玩雪體(ti) 驗的人也越來越多。中國青年報·中青校媒的調查數據顯示,76.86%的受訪者表示會(hui) 在個(ge) 人社交媒體(ti) 平台分享冰雪相關(guan) 內(nei) 容。

  在東(dong) 北旅遊的10天,宋川這個(ge) 在海南上學的福建人為(wei) 東(dong) 北“代言成功”。他在自己多個(ge) 社交媒體(ti) 平台發了很多在東(dong) 北的經曆,“很多認識和不認識的人,都留言說特別想去,還有人問我行程安排和攻略。現在我朋友圈裏已經有好幾個(ge) 人出現在東(dong) 北了。”

  在熱情似火的冰雪城市,出租車司機能和宋川聊一路,絕不會(hui) 讓話茬掉在地上。齊齊哈爾同學的發小來接他們(men) 玩,雖然宋川和他們(men) 第一次見麵,但每個(ge) 齊齊哈爾人都和他聊得像老朋友一樣熱絡。南北文化在年輕人的碰撞中交融。“他們(men) 知道我是閩南人,就讓我唱一首原汁原味版的《愛拚才會(hui) 贏》,我唱的時候,他們(men) 也好激動。”

  原本操著一口“台灣腔”的閩南人宋川,也有了幾分“大碴子味兒(er) ”。口中說著“南腔北調”的他,在朋友圈發了在東(dong) 北的照片,寫(xie) 下“第二故鄉(xiang) ”幾個(ge) 字。回到了福建的家中,東(dong) 北旅行的“後勁兒(er) ”遲遲沒過,他形容自己“揮手那一刻,我成了南飛的鶴”。

  宋川返程那天,哈爾濱下起了大雪,宋川為(wei) 讓他“太愛了”的這座東(dong) 北城市寫(xie) 下一段話:“冰雪大世界外的地鐵站叫冰清玉潔站,像我心中的哈爾濱,坦然地袒露著自己的過往傷(shang) 痕,卻仍然捧出一顆心,送給遠道而來的朋友……新與(yu) 舊、雪與(yu) 斑,都是哈爾濱的溫柔核。”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宋川、李曉為(wei) 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範雪 畢若旭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