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高端醫療器械,對標世界一流
廣深兩(liang) 地聚集上千家生產(chan) 企業(ye) ,攻克技術難題,加速成果轉化——
國產(chan) 高端醫療器械,對標世界一流(經濟新方位·走進集群看創新)
全球最小最輕的全磁懸浮“人工心髒”、世界首款5.0T人體(ti) 全身醫學磁共振係統……近年來,依靠先進製造基礎和技術創新實力,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高端醫療器械成果,在廣東(dong) 廣州、深圳不斷湧現。
高校科研與(yu) 臨(lin) 床醫療資源豐(feng) 富,關(guan) 鍵零部件供應企業(ye) 高度聚集,第三方供應鏈企業(ye) 物流暢通……廣深兩(liang) 地高端醫療器械產(chan) 業(ye) 規模和總產(chan) 值居全國前列,集群覆蓋上千家醫療器械生產(chan) 類企業(ye) ,形成了快速響應的“一小時供應圈”,並成功入選國家先進製造業(ye) 集群名單。
聯合攻堅,掌握關(guan) 鍵技術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幾名研究員正在操作間進行磁共振掃描。透過觀察窗,可以看到正在運行的國產(chan) 3.0T磁共振設備。
超高場人體(ti) 全身醫學磁共振係統核心研發人員楊興(xing) 介紹,長期以來,磁共振設備的不少配件和耗材高度依賴進口,采購、維護困難,拉高患者就醫成本,國產(chan) 化替代與(yu) 創新研發勢在必行。
然而,醫療器械屬於(yu) 醫學、工程、電子、材料等多學科交叉的精密儀(yi) 器,研發投入高、難度大、周期長,單個(ge) 企業(ye) 往往力有不逮。
2010年以來,深圳先進院與(yu) 聯影醫療公司聯合啟動3.0T磁共振係統研發項目,開啟了科研“國家隊”與(yu) 行業(ye) 龍頭10餘(yu) 年的並肩奮戰。
“做實驗經常到淩晨。”
“和工程師、供應鏈、臨(lin) 床專(zhuan) 家等各方對接開會(hui) ,反複測試調整。”
…………
數年攻關(guan) ,首台3.0T高場磁共振設備完成研製並成功實現產(chan) 業(ye) 化,我國成為(wei) 全球第三個(ge) 掌握高場磁共振部件和整機製造的國家。
如今,世界首款5.0T人體(ti) 全身醫學磁共振係統,又進一步實現跨代引領、國際領先。高分辨率成像將幫助醫生更準確、更早期地診斷病情,快速成像技術則能有效緩解影像診斷“排長隊”的就醫痛點。
2020年4月,中國科學院、邁瑞醫療、聯影醫療等組建的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國創中心”)落地深圳,成為(wei) 我國醫療器械領域唯一的國家製造業(ye) 創新中心。
致力於(yu) 攻克“卡脖子”難題,國創中心與(yu) 幾十家企業(ye) 組建聯合實驗室,開展協同攻關(guan) 。
血管介入器械關(guan) 鍵原材料鎳鈦超彈合金毛細管實現量產(chan) ;高端醫用分離膜材料及組件的實驗室研發已經完成;人工關(guan) 節用高性能陶瓷材料及產(chan) 品正在研製……如今,一批關(guan) 鍵共性技術已經取得顯著進展。
鏈條完善,保障產(chan) 品供應
器官獲取前,將連接肝髒的血管接入“無缺血肝髒灌注係統”,替人體(ti) 為(wei) 器官供血,實現平穩過渡;肝髒植入時,人體(ti) 血液循環係統“接管”肝髒的同時,機器撤離……依靠該係統,“血流不中斷”的人體(ti) 肝移植得以實現和普及。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器官移植團隊耗時10年研發“無缺血肝髒灌注係統”,實現原理與(yu) 技術創新突破;奇點醫療科技(廣州)有限公司推進醫院科研成果轉化,進行設備研製生產(chan) ;供應鏈廠商根據企業(ye) 要求與(yu) 臨(lin) 床反饋,不斷改進完善模具和零部件,幫助產(chan) 品迭代……醫療器械零部件繁多,對精密度和可靠性要求較高。一款醫療器械的誕生,既需要研發領域多學科、跨領域、跨地區的協同創新,也離不開生產(chan) 環節上下遊企業(ye) 的通力配合。
“一台移植機有幾百個(ge) 零部件,目前所有核心部件都實現了自研自產(chan)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醫師趙強介紹,模擬生理環境的器官艙、各種管路、耗材以及外殼等配件,大多都來自深圳及周邊地區廠商。
“珠三角一帶發達的電子製造產(chan) 業(ye) 和機電一體(ti) 化基礎,為(wei) 高端醫療器械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深圳市醫療器械行業(ye) 協會(hui) 執行副會(hui) 長兼秘書(shu) 長蔡翹梧表示。
2023年1月,深圳漢諾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的國產(chan) 體(ti) 外膜肺氧合(ECMO)治療產(chan) 品獲批上市,同年2月3日,第300台設備成功下線,陸續發往各地醫院。
短短三周,從(cong) 1到300——這次應急擴產(chan) 任務的實現,正是依靠當地強大的精密製造能力和供應鏈調配能力。
機械、材料、電子等上遊產(chan) 業(ye) 與(yu) 相關(guan) 基礎學科、技術研發加大投入,會(hui) 促進醫療器械產(chan) 業(ye) 的發展;科研院所、醫院、檢驗機構等應用端,則起到了需求牽引、應用驅動的作用。
“廣州醫療水平發達,深圳工業(ye) 實力強勁,相互支撐、相輔相成。”趙強表示,“我們(men) 正呼籲成立大灣區高端醫療器械產(chan) 業(ye) 聯盟,強化醫療機構、科研院所和企業(ye) 等上下遊的聯動合作,推進創新鏈和產(chan) 業(ye) 鏈深度融合。”
集群壯大,共育創新生態
作為(wei) 先進製造能力與(yu) 尖端科技水平的重要標誌之一,高端醫療器械已成為(wei) 全球各地競相發力的重點領域。
2022年,廣東(dong) 省出台措施推動醫療器械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並提出力爭(zheng) 到2025年,形成對標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端醫療器械產(chan) 業(ye) 集群。
在國創中心創新研究院副院長赫家燁看來,以廣深兩(liang) 地為(wei) 代表的中國高端醫療器械產(chan) 業(ye) 發展,還存在不少短板。“醫療器械領域科技成果的產(chan) 業(ye) 轉化率仍然較低,許多技術研究與(yu) 市場需求不匹配。”
為(wei) 增強原始創新能力,加快科研成果產(chan) 業(ye) 化,近年來,廣州、深圳推出一係列務實舉(ju) 措,以多維度、全鏈條的政策體(ti) 係,全力助推產(chan) 業(ye) 突破發展。
加大創新產(chan) 品應用示範推廣力度,鼓勵采購經認定的創新醫療器械產(chan) 品;打造醫療器械產(chan) 業(ye) 特色園區,打破物理空間和人員流動壁壘……2022年,深圳出台培育發展高端醫療器械產(chan) 業(ye) 集群行動計劃和一係列配套措施,推動產(chan) 學研醫聯動。
2023年,廣州再次提出扶持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對取得第二類、第三類醫療器械產(chan) 品首次注冊(ce) 證書(shu) 的企業(ye) 進行最高500萬(wan) 元補助。
光學顯微儀(yi) 器領域,由國創中心孵化的深圳明準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天使輪融資;持續葡萄糖監測的細分賽道,深圳矽基仿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產(chan) 品市場占有率提升迅速;植入醫療器械市場,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產(chan) 品已走進8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
如今,一批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拔節生長,龍頭骨幹企業(ye) 引領帶動作用加強,多梯次產(chan) 業(ye) 集群加速形成,以廣深兩(liang) 地為(wei) 核心、對標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端醫療器械產(chan) 業(ye) 高地正在崛起。
記者手記
不斷提升中國製造競爭(zheng) 力
采購進口器械常受製於(yu) 人、國產(chan) 設備甩掉“廉價(jia) 劣質”標簽的曆程艱辛……談及過往,接受記者采訪的業(ye) 內(nei) 人士感慨良多,大家更對自主研發的必要性認識深刻。
高端醫療器械產(chan) 業(ye) 體(ti) 現著一個(ge) 國家的科技創新能力與(yu) 製造業(ye) 水平:一款產(chan) 品的誕生,是企業(ye) 、科研院所和醫療機構等多方攜手攻堅的成果,也與(yu) 配套支撐體(ti) 係的全力支持密切相關(guan) 。
充分挖掘自身優(you) 勢,生產(chan) 的部分產(chan) 品從(cong) 跟跑、並跑,到實現領跑——廣深兩(liang) 地在高端醫療器械領域的創新實踐,是我國在先進製造業(ye) 不斷取得技術突破的一個(ge) 縮影。當前,我國在這一領域步入發展快車道,政策利好不斷,營造了良好的創新生態,期待越來越多的企業(ye) 在各自高精尖賽道上奮勇爭(zheng) 先,不斷提升中國製造的國際競爭(zheng) 力。(本報記者 呂紹剛)
來源:人民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