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臘月“限定情緒”,你有嗎
驚覺時間過得飛快、滿懷期盼、親(qin) 情的圓滿、時時可能被左右的情緒……在寫(xie) 給“心理聊吧”的郵件中,作者章銅勝細數了歲末年終時種種複雜的情緒。國家二級心理谘詢師楊靜表示,不妨順著這位作者的文章,回顧、梳理自己的年末情緒,讓自己漸漸安穩、平和、豁達,內(nei) 在又生出嶄新又飽滿的力量。
傾(qing) 訴 臘月的情緒
仿佛隻有到了春節臨(lin) 近的時候,我們(men) 才驚覺時間過得如此飛快。小城才下過一場雪,經曆過一段時間的低溫,很快就過了三九。就快立春了,我還在懷疑,今年的冬天真的就要過去了嗎?這兩(liang) 天出門時,迎麵吹來的風已經感覺不到冬天的寒冷了,拂麵有點柔柔暖暖的感覺。風變軟了,柳絲(si) 也軟了,春天真的就近在眼前了。
春天,是人們(men) 情緒最為(wei) 複雜的季節,臘月也是。進入臘月以後,春節在一天天迫近,春天也就更近了,這樣的情緒也顯得更為(wei) 濃稠了。在臘月的情緒裏,我總覺得有一種迫切的期盼在。盡管每個(ge) 人所期盼的內(nei) 容不同,即便是同一個(ge) 人,在不同的年紀所期盼的內(nei) 容也會(hui) 不一樣,可人們(men) 對這樣一種期盼的熱切仍不會(hui) 消減多少。一年中,有一段時間滿懷期盼,總是件好事情。
在過去的這一年裏,不管日子過得如意也好,不稱心也罷,我們(men) 都不會(hui) 對它有太多的留戀,我們(men) 更會(hui) 寄希望於(yu) 另一個(ge) 全新的開始,我們(men) 更加喜歡那個(ge) “總把新桃換舊符”的日子。小時候,在臘月裏,我們(men) 盼過年的願望很簡單,那是對新衣、美食、壓歲錢的期盼,是對親(qin) 戚之間相互走動時那種親(qin) 情的期盼,可能也是對自己在新年裏又增長了一歲,能快快長大的期盼。簡單的期盼,伴著歲月一起成長,時間總是過得很快,這樣的期盼,即使在新年裏,也不再那樣簡單、那樣純粹了。簡單、純粹的時光,總是能讓長大後的我們(men) 無比懷念。
很多人,都是不斷在做加法,而在到了一定的年紀後,有些人才學會(hui) 了做減法,對於(yu) 新年的期盼,也是如此。而現在,我的期盼是什麽(me) 呢?是繼續做加法,還是已經開始做減法了呢?還真的不大好說,我總覺得新年的願望還是簡單一些好,還是不要期盼得太多。記得董橋在《三保洞懷古》裏寫(xie) 過一句話:“兩(liang) 字平安三尺井,萬(wan) 家心願一爐煙。”我喜歡董橋的文字,也喜歡他所寄予的如此簡單的願望。臘月裏,我的期盼也很簡單,唯有平安、健康,簡單的幸福而已。
在臘月的情緒裏,還有一種漸漸的滿,是圓滿,這種感覺,在彼時的鄉(xiang) 村感受得更為(wei) 實在。新年臨(lin) 近,鄉(xiang) 村開始熱鬧起來,經年外出的人們(men) 開始返鄉(xiang) ,好像隻是在某一個(ge) 清晨,或是黃昏,那些曾經熟悉的身影和鄉(xiang) 音,就忽然出現在我們(men) 的眼前和耳邊。三兩(liang) 句問候,遠遠的一聲招呼,足以讓你感受到那種熱絡與(yu) 親(qin) 切,這是一種鄉(xiang) 村親(qin) 情的圓滿。一年勞作與(yu) 忙碌,此時稍微閑了一些,這一年中,每個(ge) 人,每個(ge) 家庭,都有或多或少的一些收獲,對於(yu) 新的一年,他們(men) 又萌生出了新的打算。收獲在每個(ge) 人的心中,也在每個(ge) 人的臉上,是笑容的深淺,是笑意的濃淡,是洋溢著的一份滿足。在臘月裏的鄉(xiang) 村,我常能發現這樣一些對生活、對日子感覺滿足的笑容,那是臘月裏鄉(xiang) 村自然流露出的滿足,他們(men) 的期望不高,對於(yu) 所得的衡量,也就要求得少了一些,很少有願望得不到滿足的時候。這樣的想法,很鄉(xiang) 村,也充滿著生活的智慧。我喜歡在鄉(xiang) 村的臘月裏,感受那一種容易滿足的圓滿,那樣坦誠、實在,讓人心感踏實。
在臘月的複雜情緒裏,還有一些是被臘月裏的氛圍和充溢在空氣中的味道所左右的。我喜歡一種時時可能被左右的情緒,它存在不確定性,它也時時處處會(hui) 給我們(men) 以驚喜。像曬在人家門前臘味的色澤,廚房裏蒸煮鹹魚臘肉的香味;偶爾炸響的鞭炮的脆響,鞭炮爆燃後在空氣中留下的硝煙的味道;村道邊,三三兩(liang) 兩(liang) 聚在一起閑聊的鄉(xiang) 親(qin) ,在鄉(xiang) 親(qin) 們(men) 身邊鑽來跑去的孩子們(men) ;隨時升起的炊煙和彌漫在空氣中的各種烹製食物的香味;歸鄉(xiang) 的遊子出現在村道中的身影,都會(hui) 成為(wei) 一座村莊的焦點,也都會(hui) 在臘月裏左右人們(men) 複雜的情緒。
在臘月的情緒裏,我們(men) 有一種感官的滿足,體(ti) 驗日子的圓滿,促成了一個(ge) 新願望的生成,新的日子就此啟航。 章銅勝
解析 跟隨作者細數年末情緒
白駒過隙,年末就在眼下,今天是臘月初六,童謠唱道:“過了臘八便是年”,春節就在眼前了。春節及其前後是每一位華夏兒(er) 女一年中最重要的儀(yi) 式,運用最溫暖的方式,我們(men) 彰顯著內(nei) 心深深渴望的愛、自在、歸屬感、自我實現……
作者章銅勝運用含情脈脈的筆觸書(shu) 寫(xie) 著臘月情緒:心安、期盼、滿足、幸福,跟隨作者,我們(men) 一起回顧、梳理自己的年末情緒。
1.心安
年頭伊始,孩子們(men) 開學,我們(men) 上班,雖說有周末的間奏,但生活像上了發條,仿佛有了加速度。臨(lin) 近年末,孩子們(men) 將迎來鬆弛的寒假,我們(men) 將享用春節假期,生活終歸可以駐足停歇一段時間了。
駐足停歇的閑暇,不禁沉澱自我,回首、盤點一年中的收獲與(yu) 不足,有些像現代職場年輕人的“複盤”。近幾年年末,我也常“複盤”:端坐書(shu) 桌前,正念冥想,漸漸在心頭清晰聚焦的便是一年中的關(guan) 鍵,將關(guan) 鍵詞書(shu) 寫(xie) 在紙上並張貼在醒目位置。酸甜苦辣,如此豐(feng) 潤的生活,心中生出對自己一年裏安穩度過每一天的感謝與(yu) 自豪,不禁嘴角上揚。
正如作者寫(xie) 道:“收獲在每個(ge) 人的心中,也在每個(ge) 人的臉上,是笑容的深淺,是笑意的濃淡,是洋溢著的一份滿足”,“那樣坦誠、實在,讓人心感踏實。”一年裏,日子或紛繁或簡單,我們(men) 都努力地向心向光而行,心安便是這樣一份情緒吧。
2.期盼
冬藏春發,年末臘月的蟄伏是為(wei) 蓄力,像是要為(wei) 我們(men) 的生活立下一個(ge) 小裏程碑,以辭舊迎新,也為(wei) 更好地成為(wei) 自己,因此“總覺得有一種迫切的期盼在”。
再說回這幾年的習(xi) 慣,“複盤”之後,我“檢閱”內(nei) 心對新一年的期待,須由心而發,內(nei) 心真正熱切渴望的,然後將關(guan) 鍵詞也書(shu) 寫(xie) 在紙上一並張貼在醒目位置。
無論是做加法還是做減法的期盼,因為(wei) 由心而發,又因醒目位置的常常可見,“念念不忘,必有回響”。這幾年我的經驗是,年終盤點時,年頭的期盼竟然一一實現,想必這便是“自證預言”吧:指人會(hui) 不自覺地按已知的預言來行事,最終令預言發生。
因此,請自由地期盼吧!順著自我期盼的核心,有意識地過活,這也是年末情緒最有力的部分。
3.滿足
何謂滿足?“一種漸漸的滿,是圓滿”。身、心、靈漸漸被占有,正如一個(ge) 人內(nei) 心與(yu) 外在都能感受到“這樣就特別滿足了”,當下即幸福。
彼時,我們(men) 擁有各種感官的滿足:吃純手工製作自帶娘親(qin) 味兒(er) 的美食,穿新衣,看特別為(wei) 新年裝飾的春聯、燈籠,聽鞭炮聲;心裏被濃濃的親(qin) 情、鄉(xiang) 情、友情縈繞,落地有根的歸屬感如此強烈;因而腦中別無雜念,隻是鬆弛地沉浸式融入當下生活即可。
然而,“這種感覺,在彼時的鄉(xiang) 村感受得更為(wei) 實在”。彼時,我們(men) 有琅琅上口的春節童謠,有因走親(qin) 訪友而生的人際關(guan) 係熟絡,有三世、四世同堂,爺爺發著壓歲錢,媽媽們(men) 圍著熱氣騰騰的灶台邊聊天邊熟練地烹飪美食,孩子們(men) 自在地“上躥下跳”。那樣的滿足無需再在課本上專(zhuan) 門學習(xi) 春節童謠、人際交往、熱愛生活與(yu) 珍愛生命。
因此,我們(men) 不禁再次思考何謂當代人的滿足?
當內(nei) 心少了一些滿足時,我們(men) 如何倡導、引領當代年輕人適當回歸、傳(chuan) 承、創新、多元地過活,再次擁有身心全方位的滿足。這是年末情緒之後,我們(men) 要重中之重思考的主題。
4.幸福
年末情緒中,“還有一些是被臘月裏的氛圍和充溢在空氣中的味道所左右的”。正如2023年的一本暢銷書(shu) 《接受幸福的勇氣》主張的:活在“當下”,隻要能以這樣的態度生活下去,那麽(me) 我們(men) 就能在不經意間感受幸福,解放自我。亦如作者章銅勝“喜歡一種時時可能被左右的情緒,它存在不確定性,它也時時處處會(hui) 給我們(men) 以驚喜”。年末,在回首中享用心安,在期盼中感受動力,在自我對生活的經營中品嚐滿足;一本書(shu) 、一場旅行、一份科技的便利、一次家人的促膝談心、一次冬日午後陽光的照耀……無論我們(men) 處在何種境地,這些微小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就這樣,跟隨作者一起梳理年末情緒,我們(men) 漸漸安穩、平和、豁達,內(nei) 在又生出嶄新又飽滿的力量。
生活如一個(ge) 春華秋實的花園,你正是園丁。
楊靜(國家二級心理谘詢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