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現做價賣預製菜”涉嫌消費欺詐

發布時間:2024-01-16 14:49:00來源: 揚子晚報

  簡單加熱就能得到一盤色香味俱全的“硬菜”,預製菜的出現不知道拯救了多少廚房“小白”。然而,當一些定價(jia) 較高的實體(ti) 餐廳也開始出現預製菜時,不少消費者開始不滿——花著現炒菜的錢,以為(wei) 後廚師傅們(men) 忙得熱火朝天,其實端上來的卻是預製菜,這合理嗎?

  1月6日,本報“揚子時評”刊發評論《該尊重尊重消費者的預製菜知情權了》,引發讀者熱議。在此次的南京兩(liang) 會(hui) 上,代表委員們(men) 也對預製菜發表了觀點。

  實習(xi) 生 嚴(yan) 冰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薑婧儀(yi) 劉麗(li) 媛

  現場探訪

  1、江蘇首個(ge) 預製菜體(ti) 驗中心悄悄關(guan) 門

  2022年,江蘇首個(ge) 預製菜體(ti) 驗中心落戶南京河西萬(wan) 達,讓消費者們(men) 現場體(ti) 驗預製菜的穩定品質與(yu) 製作的方便快捷。1月14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前往探訪時,發現體(ti) 驗店不知何時已經悄然停業(ye) 。

  體(ti) 驗中心停業(ye) ,並不代表預製菜不受歡迎。00後小蔡就是預製菜的支持者,他表示,年輕人平時都很忙,回家不想再費力洗菜、切菜、燒菜,而且很多租房的年輕人廚具不多,做不了很複雜的菜式。預製菜隻要有微波爐就能輕鬆做出來,省時又省力。小蔡還覺得,大品牌的預製菜由專(zhuan) 業(ye) 廚師或者工廠機器製作,味道、品質把控比較好,吃著比一些外賣還放心。對於(yu) 堂食,小蔡並不反對商家使用部分預製菜品,不過他希望商家出售預製菜品時,定價(jia) 可以低於(yu) 現炒菜。

  “我吃到過預製荷包蛋,簡直像是在吃塑料!”還在讀書(shu) 的方同學認為(wei) ,預製菜不尊重消費者的口味,價(jia) 格也不便宜。不過方同學也認為(wei) ,工業(ye) 化生產(chan) 出的預製菜在食品安全方麵把控比較好,讓人放心。

  2、消費者在意的是能否“明明白白選擇”

  “以前很喜歡的一家淮揚菜餐廳,現在味道變了,吃得出他家有預製菜。”臨(lin) 近中午,在商場裏餐廳等位的楊女士告訴記者,現在不少連鎖餐廳都有使用預製菜的情況,“但是沒辦法,你有權利不吃預製菜,但沒有權利要求餐廳不使用預製菜。”

  楊女士說,自己對菜品口感要求較高,不喜歡吃預製菜,但也理解預製菜在市場上的優(you) 勢。她希望相關(guan) 部門能夠盡快出台法律法規,要求餐飲商家能夠明示自家是否使用了預製菜、哪些菜品使用了預製菜,讓消費者能夠明明白白地選擇。

  在一家酸菜魚店用餐的小林告訴記者,從(cong) 上菜速度超快、菜品辣度不可調整,就能看出這家店用的是預製菜,但菜品合她的口味,價(jia) 格也實惠,她經常來消費。

  附近的一家生鮮連鎖超市裏,記者看到了多種預製菜產(chan) 品,品類不僅(jin) 有宮保雞丁、杭椒牛柳等家常炒菜,也有豬肚雞、酸菜魚等較為(wei) 複雜的菜式,價(jia) 格從(cong) 十幾元到大幾十元不等,店員告訴記者,這些預製菜產(chan) 品相當受年輕人歡迎。

  代表委員觀點

  ● 預製菜“冒充”現做 最終會(hui) 被市場淘汰

  南京市人大代表、南京新與(yu) 力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總裁梁超認為(wei) ,預製菜本身是消費多元化的一種形式,從(cong) 某種程度上來說,它給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更便捷的體(ti) 驗,從(cong) 這兩(liang) 年預製菜行業(ye) 的良好發展也能看出,它是符合市場需求的。

  梁超表示,具體(ti) 到實體(ti) 店以現做菜的價(jia) 格來賣預製菜這一行為(wei) ,對消費者是不公平的,消費者理應有知情權和選擇權。不過,梁超也指出,現做菜和預製菜在食材的新鮮程度、菜品的口感方麵,還是有一定差距的,用預製菜“冒充”現做菜的商家,短時間內(nei) 可能謀取到了較大的利益,但最終會(hui) 被市場淘汰。

  ● 是不是預製 消費者應享知情權

  南京市政協委員、上海市海華永泰(南京)律師事務所主任嚴(yan) 震表示,預製菜屬於(yu) 新型餐飲方式,其質量和口感與(yu) 傳(chuan) 統的進店現製,有著比較明顯的差別,在製作和經營成本上也會(hui) 存在較大的差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mai) 、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及“經營者應當負有向消費者提供有關(guan) 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真實、全麵的信息的義(yi) 務”等規定,從(cong) 法律層麵確認了消費者對是否係預製菜享有消費知情權。

  嚴(yan) 震表示,商家應履行主動披露義(yi) 務,否則提供餐飲服務的商家將涉嫌侵犯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將預製菜假冒現做菜,更涉嫌虛假宣傳(chuan) 和消費欺詐。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