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花架子”無用有害 形式主義必須治

發布時間:2024-01-16 15:09:00來源: 央廣網

  【央廣時評·實幹四評①】“花架子”無用有害 形式主義(yi) 必須治

  編者按:作風問題事關(guan) 黨(dang) 同人民群眾(zhong) 的關(guan) 係。脫離實際、脫離群眾(zhong) 的形式主義(yi) 和官僚主義(yi) 曆來是我們(men) 黨(dang) 和人民的大敵,也是實現新時代新征程黨(dang) 的使命任務的大敵,“上頭搞形式主義(yi) ,下麵就會(hui) 弄虛作假;上頭是官僚主義(yi) ,下麵就會(hui) 照搬照套”。新修訂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紀律處分條例》對過度留痕、統計造假、麵子工程等形式主義(yi) 、官僚主義(yi) 行為(wei) ,作出針對性更強的處分規定。

  《央廣時評》欄目今起推出“實幹四評”係列,以形式主義(yi) 、弄虛作假、官僚主義(yi) 、照搬照套四大頑疾為(wei) 靶,以近期各地曝光的典型現象為(wei) 例,對“花架子”“假把式”“官架子”“二傳(chuan) 手”等進行深入剖析,探尋正風肅紀的思路和方向。

  從(cong) 安全生產(chan) 檢查工作“規規矩矩走過場”,到學校要求學生和家長打卡“安全教育平台”;從(cong) 某國企3年花費上千萬(wan) 元參與(yu) 或組織球賽,到一些地方斥巨資打造城市雕塑……近段時間,一些地方和領域冒出的這些形式主義(yi) 做法,不僅(jin) 給基層幹部群眾(zhong) 的工作生活帶來極大苦惱和沉重負擔,也浪費了寶貴的財政資金和人力物力,有的甚至導致相關(guan) 事故的發生,可謂誤事傷(shang) 民、貽害無窮。

  屢禁不止、花樣翻新的形式主義(yi) ,反映出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對形式和流程的關(guan) 注度遠勝於(yu) 管理工作本身的要求和實際效果。分析過往很多案例,我們(men) 可以發現,當前普遍存在的形式主義(yi) 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必須嚴(yan) 格按章辦事的事不認真做,隻是簡單走個(ge) 過場、做做樣子,寫(xie) 個(ge) 材料就敷衍了事。這樣的工作虛有其表,該解決(jue) 的問題基本沒解決(jue) 。此類形式主義(yi) 多表現在安全生產(chan) 檢查工作中,最終導致安全隱患不能被及時排查出來,從(cong) 而釀成大禍。此外,一些調研工作同樣出現作秀、“拷貝”匯報情況。第二類是將簡單事情複雜化,層層加碼以致工作走偏變形,導致結果嚴(yan) 重偏離初衷。譬如,有的學校開展相關(guan) 教育活動時,通常會(hui) 強製要求學生家長打卡參與(yu) ,或者要求教師轉發集讚。這些做法花樣百出、陣仗聲勢很大,似乎提升了活動的品牌和傳(chuan) 播效果,實際上毫無意義(yi) ,反而會(hui) 讓老師和家長感到疲憊不堪,最終也沒有幾個(ge) 學生真正學到東(dong) 西。第三類是大操大辦“形象工程”。特別是一些地方主政者,為(wei) 了彰顯履職期間短期內(nei) 的“政績”和“舊貌換新顏”,不是將有限財政資金用於(yu) 補齊當地民生短板,而是不惜斥巨資乃至舉(ju) 債(zhai) 大搞形象工程、麵子工程,這不僅(jin) 導致一些項目與(yu) 當地人文地理風貌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水平格格不入,還引發群眾(zhong) 的廣泛質疑。

  形式主義(yi) 令人叫苦不迭、老百姓敢怒不敢言,歸根到底是某些為(wei) 政者偏離了全心全意、實心實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初衷,反映出他們(men) 責任擔當缺失、懶政思維和急功近利的政績觀。這樣的“顯績”表麵看行政效能高、辦事雷厲風行,實則嘩眾(zhong) 取寵、貽害無窮,必須堅決(jue) 擯棄和整治。

  不久前,黨(dang) 中央審查批準並印發了新修訂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紀律處分條例》,對形式主義(yi) 行為(wei) 加大處分力度,彰顯了我們(men) 黨(dang) 在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中以更實更嚴(yan) 的要求糾治形式主義(yi) 的堅決(jue) 態度。各地要以學習(xi) 貫徹新修訂的紀律處分條例為(wei) 契機,梳理檢視日常行政管理、社會(hui) 管理等方麵存在的形式主義(yi) 突出問題,以實實在在辦好惠民利民的實事落實主題教育成果和長效機製,堅決(jue) 整治各種形式主義(yi) 。

  隻有以群眾(zhong) 所需為(wei) 導向,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盡力而為(wei) 、量力而行,不搞虛頭巴腦的“花活”“花架子”,紮紮實實把事情一件一件地辦好,鍥而不舍、久久為(wei) 功,才能取得實績,才會(hui) 真正獲得群眾(zhong) 的認可和持久的口碑。(央廣網評論員 陳銳海)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