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大力培育“土”工匠,繪就鄉村新畫卷

發布時間:2024-01-16 15:09:00來源: 人民論壇網

  為(wei) 大力培育鄉(xiang) 村建設工匠隊伍,更好服務農(nong) 房和村莊建設,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近日印發《關(guan) 於(yu) 加強鄉(xiang) 村建設工匠培訓和管理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中國要美,農(nong) 村必須美。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既要建設繁華的城市,也要建設繁榮的農(nong) 村。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統籌鄉(xiang) 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繪就鄉(xiang) 村新畫卷,離不開鄉(xiang) 村建設工匠的助力。

  鄉(xiang) 村建設工匠大有可為(wei) 。近年來,廣大農(nong) 村持續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水利灌溉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為(wei) 穩定糧食產(chan) 量、保障糧食產(chan) 能奠定了基礎;逐步完善公路、電力、通信、供水、互聯網等公共基礎設施,為(wei) 農(nong) 民過上現代生活提供了便利條件;加快推進垃圾處置、汙水處理、衛生廁所建設,鄉(xiang) 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nong) 村基礎設施短板得到加快補齊,越來越多農(nong) 村實現環境美化、水源淨化、道路硬化。在一批批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實的農(nong) 村小型工程中,廣大鄉(xiang) 村建設工匠大顯身手,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農(nong) 房翻新和村莊建設的加快推進,農(nong) 村對建設工匠的需求旺盛,“土”工匠成為(wei) 鄉(xiang) 村緊俏人才。科技創新也為(wei) 鄉(xiang) 村建設提供了新機遇。無人機、智能農(nong) 業(ye) 設備等現代科技手段的應用,讓鄉(xiang) 村建設工匠在施工過程中更加高效、環保。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則為(wei) 鄉(xiang) 村規劃和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提升工匠技能大有必要。當前,盡管農(nong) 村設施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但與(yu) 城市相比、與(yu) “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目標相比,農(nong) 村建設在規劃、管理等方麵仍存在一定差距。我國亟須培養(yang) 一支具備一定技術水平的鄉(xiang) 村建設“新工匠”隊伍,以提高農(nong) 村建設質量。一方麵,要對鄉(xiang) 村建設工匠進行專(zhuan) 業(ye) 培訓,使他們(men) 掌握先進的建築技術和安全管理知識。另一方麵,要加強鄉(xiang) 村建設工匠隊伍建設,建立健全激勵機製,吸引更多優(you) 秀人才投身鄉(xiang) 村建設。要大力培育鄉(xiang) 村建設工匠隊伍,提升鄉(xiang) 村建設工匠素能,以管理促規範,努力將農(nong) 村打造成農(nong) 民就地過上現代生活的幸福家園。

  培育成就鄉(xiang) 村建設工匠。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服務農(nong) 房和村莊建設,需要大力培育鄉(xiang) 村建設工匠隊伍。《指導意見》要求,充分利用職業(ye) 院校和社會(hui) 培訓機構建立工匠培訓基地和網絡培訓平台,設區城市至少建立1個(ge) 工匠培訓基地。要積極構建覆蓋工匠職業(ye) 生涯全過程的終身職業(ye) 技能培訓製度,對本行政區域內(nei) 工匠每3年至少輪訓1次。在培訓建築識圖、建築選材、建築風貌、施工建造專(zhuan) 項技能的同時,鼓勵“一專(zhuan) 多能”,跨工種參加培訓。大幅提升工匠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注重培育具有豐(feng) 富實操經驗、較高專(zhuan) 業(ye) 技能水平和管理能力的“鄉(xiang) 村建設帶頭工匠”,為(wei) 農(nong) 房和村莊建設提供重要人才支撐,能夠促鄉(xiang) 村更宜居宜業(ye) ,助力鄉(xiang) 親(qin) 更安康幸福。

  匠心傳(chuan) 承,築夢鄉(xiang) 村。鄉(xiang) 村建設工匠,他們(men) 既是村莊建設者,也是美麗(li) 鄉(xiang) 村受益者,具有強勁的內(nei) 生動力。加強鄉(xiang) 村建設工匠培訓和管理,讓鄉(xiang) 村建設工匠破“土”而出、茁壯成長,為(wei) 他們(men) 打造謀事有舞台、幹事有機會(hui) 、成事有空間的良好氛圍,為(wei) 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注入源源不竭的動能。(作者:向秋)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