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裝備新擂台 看誰能搶占“雪山版圖”
一進入冬天,不懼寒風的滑雪愛好者們(men) 身穿滑雪服,挎著滑雪板,頭戴各色鏡片的雪鏡相繼奔赴全國各地滑雪場。在冰雪熱潮的帶動下,滑雪運動不斷破圈,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將滑雪運動視作冬季的“標配”運動。而在享受著滑行速度與(yu) 快感的同時,如何在銀裝素裹的雪地裏拍出好看的美照也成為(wei) 不少“雪友”在意的話題。
采寫(xie)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於(yu) 夢兒(er)
磁器口雪具大廳人氣高,國貨裝備更具性價(jia) 比
上個(ge) 月,剛在崇禮萬(wan) 龍滑雪場完成“開板”儀(yi) 式的李童,已在短短一個(ge) 月中又置辦了三套滑雪服,因為(wei) “去年的雪服已經配不上今年的技術了”。李童初次接觸滑雪是在2015年,“當時還是‘萌新’的我,穿著羽絨服,戴著毛線手套,在雪具大廳租了雪鞋和雪板就‘勇闖’北京南山滑雪場,開啟了滑雪初體(ti) 驗。”她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那次滑雪,體(ti) 驗感並不好,身上的羽絨服令其行動不便,毛線手套一沾雪就會(hui) 濕得刺骨,租來的雪鞋也存在不合腳的情況,“不僅(jin) ‘受罪’還狼狽,後來幾年也沒再接觸過滑雪。”
冬奧結束後,李童再次燃起對滑雪的熱情,並在上雪前購置了雪服、頭盔和滑雪手套等裝備,“如果說第一次嚐試滑雪是為(wei) 了體(ti) 驗‘速度與(yu) 激情’,那這一次,其實是想跟緊潮流,變得時髦。”李童坦言,早在冬奧開始前,她就在朋友圈中看到一些人身穿廓形又亮眼的雪服,在雪地裏凹造型的照片,非常酷。李童在社交媒體(ti) 上翻閱大量與(yu) 滑雪相關(guan) 的內(nei) 容與(yu) 視頻,計劃先掌握理論知識,但後來她開始轉變思維,認為(wei) 置辦裝備也是一條在雪場變“大佬”的捷徑。
據李童介紹,目前,她大多數滑雪裝備都是國產(chan) 品牌。滑雪裝備主要覆蓋了滑雪服、雪板、固定器、雪鞋、頭盔、雪鏡、手套等,全套下來價(jia) 格在幾千元到幾萬(wan) 元不等。“我第一套滑雪服是國外品牌,僅(jin) 衣服和褲子就花費近萬(wan) 元。現在國內(nei) 專(zhuan) 門做滑雪裝備的品牌逐漸多了起來,雪服價(jia) 格親(qin) 民又劃算,這兩(liang) 個(ge) 雪季,我都會(hui) 去磁器口挑選新‘皮膚’。”
在李童的帶領下,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來到北京磁器口“雪具大廳”,三層樓高的建築中,雪具店幾乎充斥著每個(ge) 角落。盡管是工作日,但前來采購的滑雪愛好者仍然絡繹不絕。在二層的冷山雪具店中,國產(chan) 品牌GOSKI滑雪服占據著店鋪貨架的顯眼位置。“今年幾款雪服是爆款,還沒上架就賣出去好幾套,現在碼數已經不全了。”店員介紹道。一對情侶(lv) 從(cong) 多款滑雪手套中挑選了一副國貨品牌,他們(men) 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舒適度挺不錯,還帶護腕,這款一百塊左右,而國外品牌則要貴兩(liang) 三倍。”正在選購護具的張先生則表示,現在越來越多的雪友傾(qing) 向選擇國產(chan) 品牌配件,性價(jia) 比的確高很多。
在冷山雪具店不遠的雪上飛雪具店,三款國產(chan) 單板正擺在店鋪的櫥窗內(nei) ,單價(jia) 在700至1000元左右。據店員介紹,此前店鋪多以零售歐美品牌為(wei) 主,受冬奧冰雪熱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國產(chan) 品牌興(xing) 起,我們(men) 也開始代理售賣,但這些品牌大多瞄準的是滑雪入門級愛好者。“配齊一套進口的單板、固定器和單板鞋大約5000元起,而一套國產(chan) 品牌配齊隻需2000多元,對於(yu) 入門者是夠用的。”
滑雪裝備品牌同台“打擂”,舒適度成關(guan) 鍵
從(cong) 性價(jia) 比到舒適度,新興(xing) 的國產(chan) 滑雪品牌得到越來越多滑雪愛好者的垂青。其中,出身於(yu) 代工廠的原創滑雪服品牌VECTOR近年來在雪場脫穎而出,一度與(yu) 國產(chan) 新銳滑雪品牌南恩擠入十大Z世代喜愛冰雪品牌榜單,背靠冷山集團的GOSKI在推出國潮單板品牌GOSKI ORIGINALS後,也曾被搶購。
此外,安踏、李寧等老牌運動國貨同樣沒錯過這波行情。除了上新滑雪係列產(chan) 品,安踏還於(yu) 2016年取得了迪桑特在中國(不包括中國香港及中國澳門)的經營權、2018年收購了亞(ya) 瑪芬體(ti) 育公司,該公司旗下擁有瑞典滑雪品牌PEAK PERFORMANCE。此外,三夫戶外、探路者、波司登也競相入局,波司登於(yu) 2021年年底與(yu) 德國滑雪品牌BOGNER簽署協議,以合資公司的方式在國內(nei) 引入並共同經營BOGNER等品牌。
國外專(zhuan) 注滑雪運動幾十年的品牌也紛紛湧入中國市場。2002年就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滑雪運動品牌伯頓(Burton),隨著中國滑雪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的快速發展,於(yu) 2019年開始加大投入力度,先後在北京、上海等開設門店;2019年11月,美國高端專(zhuan) 業(ye) 滑雪運動品牌SPYDER也宣布進駐中國市場;2021年11月至12月,德國高端滑雪品牌BOGNER、奧地利滑雪運動品牌HEAD先後在北京落地首家直營門店。
1月10日下午,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來到位於(yu) 銀泰中心的伯頓門店,比起磁器口雪具大廳絡繹不絕的人群,該門店的客流相對少了一些。但記者了解到,前來選購裝備的消費者,大多是滑雪專(zhuan) 業(ye) 級玩家。秦永是一位滑雪教練,擁有滑雪高級指導員證書(shu) ,他一邊挑選裝備一邊介紹,雖然在滑雪服、滑雪配件方麵,國產(chan) 品牌嶄露頭角,但在硬核裝備的選擇上,伯頓、Capita等國際品牌則更受專(zhuan) 業(ye) 滑雪愛好者的歡迎。“目前國產(chan) 滑雪裝備更多以性價(jia) 比占領一定市場,但是像雪板、頭盔等裝備,歐美品牌在設計、安全性及知名度等方麵更具優(you) 勢。”同時,他表示,“一些國產(chan) 滑雪裝備也的確更適合亞(ya) 洲人。如歐洲人的骨骼構造、麵部輪廓和亞(ya) 洲人差別較大,我的不少學員佩戴國外品牌的雪鏡會(hui) 出現卡不住鼻子、漏氣起霧等現象。同時,許多國外品牌雪鞋穿上後雖然內(nei) 靴尺寸合適,屈膝滑行也沒問題,但直立站姿大腳趾就會(hui) 頂得厲害,沒辦法站很久,這也跟腳型差異有關(guan) 。”
在采訪過程中,秦永還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一個(ge) 有趣的現象:“相比幾年前,越來越多的人穿戴著非滑雪或運動品牌的裝備,如路易威登、迪奧等奢侈品品牌的Logo時常出現在雪場上。同時,幾乎每個(ge) 滑雪場的每條初中級雪道上,都會(hui) 有幾撥人停在一邊拍照。”
“奢滑風”走紅雪場,國際大牌入局國內(nei) 雪場
在對李童的采訪中,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也了解到,發布穿著專(zhuan) 業(ye) 的運動服飾在雪場馳騁的擺拍照片,逐漸成為(wei) 小紅書(shu) 、抖音等社交平台的流量密碼。記者在小紅書(shu) 搜索“滑雪穿搭”關(guan) 鍵詞後發現,在23萬(wan) +篇的筆記中,許多帶有奢侈品滑雪裝備的筆記獲得近萬(wan) 點讚。
據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僅(jin) 在過去一年,包括路易威登、迪奧、思琳(Celine)、香奈兒(er) 、芬迪等多個(ge) 奢侈品品牌均推出了與(yu) 滑雪相關(guan) 的單品。其中,路易威登科技滑雪夾克及滑雪褲套裝總價(jia) 為(wei) 6.24萬(wan) 元,限量發售200件的單板滑雪板售價(jia) 為(wei) 7.9萬(wan) 元。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向北京某路易威登門店銷售人員詢問上述幾款產(chan) 品,該銷售人員稱滑雪服套裝已斷貨,需預訂。滑雪板僅(jin) 到貨一塊,但也已經售出。不過,該銷售人員推薦了一塊售價(jia) 為(wei) 1.05萬(wan) 元的滑雪鏡,表示:“這款雪鏡是大爆款,很多人都在找,難得有現貨,先到先得。”
自2020年開始,眾(zhong) 多奢侈品品牌通過與(yu) 專(zhuan) 業(ye) 滑雪運動品牌聯名試水,2021年起多個(ge) 奢侈品品牌開始自主推出滑雪係列單品。在市場營銷方麵,北京冬奧會(hui) 預熱期間,普拉達以各種冰雪運動場景為(wei) 靈感的限時店在北京、上海等地開放。在國內(nei) 熱門滑雪勝地吉林長白山的萬(wan) 達滑雪場山頂,芬迪開了一家限時咖啡館“FENDI CAFE”,將標誌性虎紋元素融入咖啡店和餐具設計中,而博柏利則是在吉林鬆花湖度假區張羅起了一間大帳篷式的限時精品店,還提供咖啡和棒冰等休閑小食。李童告訴記者,上述每一家限時店均是當時的熱門雪場拍照打卡點。
“玩滑雪門檻很高,不僅(jin) 裝備價(jia) 值不菲,滑雪場往往還設置在較為(wei) 偏遠的郊區,門票、路費、酒店、教練等附加費用對參與(yu) 者的經濟實力與(yu) 時間成本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李童看來,用“燒錢又費時”形容滑雪,毫不誇張。“而這種生活方式,正是適合奢侈品生長的土壤。”
此外,天貓奢品相關(guan) 負責人接受采訪時也曾表示:“滑雪愛好者們(men) 大多是時尚易感人群,他們(men) 不隻享受運動,更熱衷在社交平台分享潮流生活方式,而高端品牌正是看中了這一趨勢,開始紛紛推出滑雪裝備,讓這項專(zhuan) 業(ye) 運動變得更時尚。”
在李童看來,一貫優(you) 雅的奢侈品品牌入局冰雪賽道,反映出奢侈品對於(yu) 年輕人的追逐。麵對更加獨立與(yu) 自我的“Z世代”消費者,奢侈品牌自覺接近年輕人感興(xing) 趣的潮流生活方式,借此“搶奪”全新消費市場。不過,秦永則對“滑雪炫富現象”提出質疑。他認為(wei) ,在極限運動領域,奢侈品品牌售賣的高價(jia) 裝備是否具備專(zhuan) 業(ye) 的防護性能,還需打上問號。(新京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