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身後煩惱接踵而至,“文麵男孩”後悔了
□ 本報記者 韓丹東(dong)
□ 本報實習(xi) 生 翟崎宇
近日,未滿18周歲的“文麵男孩”小夏洗文身的相關(guan) 視頻在網絡上引發熱議,不少網友提出“為(wei) 何小小年紀要去文身”“誰在違規給未成年人文身”“文身後到底經曆了什麽(me) ,現在悔悟要洗文身”?
去年12月23日,《法治日報》刊發了文身店違規給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務調查稿《16歲的她文身後沒多久就後悔了》,引發社會(hui) 廣泛關(guan) 注。近日,記者采訪“文麵男孩”小夏,以他的故事揭示違規給未成年人文身的危害。
小夏出生於(yu) 2006年,家在四川的某個(ge) 山村裏,父親(qin) 常年在外打工,母親(qin) 精神有問題,所以他從(cong) 小和奶奶一起生活。
“我小時候比較調皮,加上家庭的原因,我成為(wei) 周圍同齡人排擠的對象,過得並不快樂(le) 。”小夏說,父親(qin) 對他十分嚴(yan) 苛,動輒打罵,各種因素導致他從(cong) 小十分叛逆,多次離家出走。
一次離家出走徹底改變了小夏的人生軌跡。在網吧打工期間,他遇到了一個(ge) 滿身文身的人。“初次見到他,我被他身上那奇特而詭異的文身吸引了。”
未成年人為(wei) 何會(hui) 被文身吸引?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皮藝軍(jun) 分析說,一個(ge) 最重要的原因是出於(yu) 好奇,有些未成年人認為(wei) 這是一種時尚。有的孩子喜歡炫耀、逞強,文上一個(ge) 特殊的標誌,象征自己本領很大;有的孩子性格軟弱,文身會(hui) 讓他覺得自己心理強大。
“在我國社會(hui) 文化中,文身往往與(yu) 負麵評價(jia) 相關(guan) 聯,這種負麵評價(jia) 會(hui) 使未成年人將文身代表的負麵標簽內(nei) 化為(wei) 身份認同,嚴(yan) 重的可能形成某些負麵行為(wei) ,甚至犯罪。”皮藝軍(jun) 說。
小夏想文身,可身上又沒錢。這時,他關(guan) 注的一個(ge) 短視頻平台文身博主稱,可以給他免費文身,但要給博主作宣傳(chuan) 。小夏同意了,從(cong) 此開始在身上大麵積文身。
文身麵積越來越大,身上快文不下了,於(yu) 是博主開始在小夏的臉上進行“創作”。一段時間後,小夏的身上已經滿是各種各樣的文身,胸前巨大的花紋,脖子上也文上了字,甚至臉上也被文上了魚鱗等圖案。
小夏說,沒想到文身後煩惱接踵而來:一開始覺得非常酷,認為(wei) 自己變得“強大”了。可慢慢地發現,自己好像成了所有人眼中的異類,走在大街上路人會(hui) 對他指指點點;一開始還能在網吧、餐廳等場所找到工作,文身後工作也找不到了;辦理身份證、乘坐高鐵等都因文身導致麵部識別困難而受到了影響;想把文身當成職業(ye) ,可那個(ge) 博主沒有傳(chuan) 授他任何技藝,覺得沒有利用價(jia) 值後就將他拋棄了。
對於(yu) 商家故意引誘未成年人文身的行為(wei)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朱曉峰說,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處理涉及未成年人事項,應當適應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商家為(wei) 實現商業(ye) 利益等而誘導未成年人文身,若改變受害人麵部特征且不可清洗,鑒定符合重傷(shang) 、輕傷(shang) 、輕微傷(shang) 的,應承擔行政責任乃至刑事責任;受害人也可以以身體(ti) 權被侵犯為(wei) 由,依據民法典向侵權人主張身體(ti) 權侵害導致的財產(chan) 損失賠償(chang) 和精神損害賠償(chang) 。若該文身可以清洗,侵權人還應承擔清洗所產(chan) 生的費用等。
實際上,隨著年齡和見識的增長,同時也因為(wei) 文身給自己生活、工作帶來的種種不便,小夏也萌生了洗掉文身、重新開始的想法。
“我一開始是不想幫他的,我見到他的時候內(nei) 心也十分排斥。”幫助小夏清洗文身的海飛告訴記者,在和小夏溝通了幾次了解情況後,才決(jue) 定要幫這個(ge) 孩子一把,通過清洗文身讓他重歸正常的生活。
2022年,小夏開始了他的“文身洗白路”。在清洗了兩(liang) 次後,小夏開始拿著自己洗掉部分文身的照片幫一些文身清洗店做宣傳(chuan) 賺錢,可一些商家存在的虛假宣傳(chuan) 又讓他備受爭(zheng) 議。
2023年,小夏再次找到海飛,開始清洗自己臉上的文身,臉部和額頭需要分區清理,由於(yu) 其之前的護理意識不足,皮膚受損,需要分成三四次清洗。“清洗文身多少都會(hui) 留下清洗的痕跡,甚至會(hui) 留下疤痕,完全徹底清除不現實。”海飛說。
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律師楊敏說,未成年人文身不僅(jin) 僅(jin) 會(hui) 帶來身體(ti) 上的傷(shang) 痛,也可能因此產(chan) 生相關(guan) 心理問題,同時還可能對其選擇職業(ye) 造成影響。比如《公安機關(guan) 人民警察內(nei) 務條令》規定,公安民警著裝時除工作需要外,不得文身。對於(yu) 用人單位而言,因其享有用工自由,隻要不涉及歧視問題,自然有權拒絕錄用有文身的勞動者。
“但對於(yu) 社會(hui) 管理部門以及具有公益性的法人、非法人組織而言,應基於(yu) 自然人人格尊嚴(yan) 受法律保護的基本原則而不歧視有文身的公民,並提供相應服務。”楊敏說。
“2022年6月,國務院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的《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辦法》規定,任何企業(ye) 、組織和個(ge) 人出版、發布、傳(chuan) 播的圖書(shu) 、報刊、電影、廣播電視節目、舞台藝術作品、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或者網絡信息,不得含有誘導未成年人文身的內(nei) 容。”皮藝軍(jun) 說。
楊敏指出,根據《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辦法》規定,文身服務提供者違反規定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務的,有關(guan) 部門依照有關(guan) 規定予以處理。其他市場主體(ti) 未依法取得營業(ye) 執照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務的,依照《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等規定進行查處。個(ge) 人違反規定擅自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務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皮藝軍(jun) 指出,未成年人做事缺乏理性思考的過程,往往是衝(chong) 動後造成的一個(ge) 結果,由於(yu) 年齡限製,其社會(hui) 經驗也明顯不足,無法考慮到文身這種行為(wei) 對其未來的影響,所以需要家長、社會(hui) 在其成長過程中予以指引。
“國家、社會(hui) 、學校和家庭應當教育和幫助未成年人樹立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充分認識文身可能產(chan) 生的危害,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理性拒絕文身,從(cong) 而從(cong) 源頭上防範未成年人文身問題。對於(yu) 有意願去除文身的未成年人,衛生健康部門應督促相關(guan) 醫療衛生機構提供規範的、優(you) 質的、實惠的醫療美容服務,從(cong) 而為(wei) 未成年人去除文身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條件。”楊敏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