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兩會:佘族委員上“委員通道”話家鄉巨變
中新網南昌1月22日電 題:江西兩(liang) 會(hui) :佘族委員上“委員通道”話家鄉(xiang) 巨變
記者 吳鵬泉
“您剛才問佘鄉(xiang) 民眾(zhong) 現在過得怎麽(me) 樣,我可以很驕傲地告訴您:佘鄉(xiang) 的日子蒸蒸日上,佘鄉(xiang) 的麵貌日新月異。”22日,在江西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hui) 議首場“委員通道”上,佘族委員吳運忠回答中新網記者提問時分享家鄉(xiang) 的巨變。
當天下午,江西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hui) 議在南昌開幕。開幕會(hui) 前,首場“委員通道”迎來4名江西省政協委員答記者問。寒潮來襲,盡管氣溫驟降,但“委員通道”前麵還是排起了隊,記者們(men) 爭(zheng) 相舉(ju) 手提問,委員們(men) 從(cong) 容接題回答。
佘族是江西唯一聚居性的少數民族。“佘族,又稱山哈,意思是住在山裏的客人,狗和鳳凰是佘族的圖騰,我們(men) 的服飾一般以紅藍黑為(wei) 主顏色,繡有佘族刺繡花紋。”理著精神寸頭、戴著黑色眼鏡的吳運忠,指了指身上的民族服飾介紹道。
這位“土生土長”的佘鄉(xiang) 人,如今是江西永豐(feng) 縣龍岡(gang) 佘族鄉(xiang) 鄉(xiang) 長,“佘鄉(xiang) 是我的根,我在這裏出生、生活、工作,它見證了我的一路成長,我也見證了它的全麵發展。”
在吳運忠兒(er) 時的記憶裏,“老少邊窮”是龍岡(gang) 佘族鄉(xiang) 的代名詞。“十幾年前我從(cong) 老家到南昌讀大學,要搭乘摩托車到鎮上,坐4個(ge) 小時大巴車後轉坐3個(ge) 小時火車,再坐1個(ge) 多小時公交車,換乘四種交通工具,前後要8個(ge) 多小時。”回想起大學求學經曆,吳運忠仍記憶猶新。
“如今,龍岡(gang) 交通四通八達,省道穿境而過,十來分鍾就可以上高速,到南昌隻要三個(ge) 小時,水泥路通到了每家每戶。”吳運忠用從(cong) “跋山涉水”到“一馬平川”形容家鄉(xiang) 的交通變化。
變化的還有環境。原先,龍岡(gang) 佘族鄉(xiang) 不少佘民住在深山裏,采購物資極為(wei) 不便,當地先後通過移民搬遷等政策,讓100多戶居民在鎮上建起了新房子,家家戶戶都住上了小洋樓,用上了衛生廁。
吳運忠說,近兩(liang) 年,龍岡(gang) 佘族鄉(xiang) 投入基礎設施改造提升項目資金超過1.5個(ge) 億(yi) ,投資4600萬(wan) 元新建了中心小學,投資3000餘(yu) 萬(wan) 元改造了汙水處理和自來水,教育軟硬件設施和人居環境大幅改善,村民的幸福指數大幅提升。
道路通了,環境美了,龍岡(gang) 佘族鄉(xiang) 的人氣也隨之提升。近年來,該鄉(xiang) 大力發掘紅色文旅、綠色產(chan) 業(ye) 、藍色佘鄉(xiang) 的三色資源,開展紅色研學,舉(ju) 辦佘族傳(chuan) 統節日“三月三”烏(wu) 飯節係列活動,去年吸引十萬(wan) 餘(yu) 人次遊客前來“打卡”遊玩。
“去年十月,台灣少數民族旅行團慕名走進龍岡(gang) 。”吳運忠向現場記者發出邀請,歡迎大家到龍岡(gang) 佘族鄉(xiang) 來品佘鄉(xiang) 美食、住佘鄉(xiang) 民宿,“佘鄉(xiang) 人民淳樸、熱情好客,無論什麽(me) 時候客人來,都倒上佘鄉(xiang) 美味的山哈酒、奉上香甜軟糯的黃元米果。”(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