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浙中懷魯村:“東陽馬生”的“孔子情懷”
中新網金華1月22日電(董易鑫)兩(liang) 千多年前,孔子與(yu) 眾(zhong) 弟子周遊列國講學。時至今日,孔子文化成為(wei) 中華文明的象征性符號,其內(nei) 容和影響隨風四散,落地生根。
浙江金華東(dong) 陽市懷魯村距離山東(dong) 曲阜孔子家鄉(xiang) 近一千公裏。這裏曾因辦學需擴建而拆掉祠堂,當地重教之人還將原地名“橫路”音譯後改為(wei) “懷魯”,意為(wei) “懷念魯國孔子”之意。
為(wei) 什麽(me) 要懷念孔子?“孔子是中國偉(wei) 大的教育家,我們(men) 這裏也很重視教育。改(村莊)名字的這個(ge) 人,按輩分我應該叫他太太太公。他是秀才,在學習(xi) 方麵他很重視。”該村主持族譜續寫(xie) 工作的村民馬忠明坦言。
自古以來,東(dong) 陽就有“興(xing) 學重教、勤耕苦讀”傳(chuan) 統,明代開國文臣宋濂寫(xie) 下的《送東(dong) 陽馬生序》數百年來膾炙人口。曆史上,東(dong) 陽進士題名就有305人。
“餘(yu) 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cong) 致書(shu) 以觀,每假借於(yu) 藏書(shu) 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shu) 假餘(yu) ,餘(yu) 因得遍觀群書(shu) 。”
《送東(dong) 陽馬生序》中的這段話,成為(wei) 不少東(dong) 陽人千百年來辛苦求學的真實寫(xie) 照。懷魯村便有不少“馬生”,他們(men) 不僅(jin) 勤奮好學,還常思家鄉(xiang) 人、不忘家鄉(xiang) 事。
“老一輩人介紹,最早的時候,村子裏的小孩子就是在祠堂裏讀書(shu) 的,教書(shu) 先生是村裏考出來的秀才,場所叫蒙館(意為(wei) 啟蒙的場館)。”馬忠明回憶道,當時,村子裏因為(wei) 有一條橫著的馬路。所以叫橫路村,在教書(shu) 先生的提議和村民們(men) 的同意下,改為(wei) 文氣的“懷魯”,以期更多讀書(shu) 人不忘孔子,為(wei) 家鄉(xiang) 教育出力。
那時,當地教書(shu) 先生的薪水是村子各家各戶湊起來的,師生們(men) 的午飯也是村裏挨家挨戶輪流管。得益於(yu) 先生們(men) 的悉心教導,不少學生從(cong) 小小的蒙館考出去,以讀書(shu) 改變命運。
周邊村子聞訊而來,蒙館的學生越來越多。經過村集體(ti) 商議,大家決(jue) 定將祠堂的大部分建築拆掉,擴建成更大的學校。“祠堂是一個(ge) 村子裏最集中、最連片的公共區域,是最好的位置。”馬忠明說。
拆掉後的祠堂原址建起了更寬敞明亮的學堂,走出了更多人才。如今,學堂已升級為(wei) 懷魯小學,以孔子為(wei) 代表的中華文明仍在當地延續。
“懷魯小學距今已有百年曆史。2023年暑假期間,我們(men) 還組織了老師赴曲阜學習(xi) 。”懷魯小學校長吳偉(wei) 戰說,幾年前,懷魯小學校友、東(dong) 陽鄉(xiang) 賢金卓婭還回校設立了“花木蘭(lan) 教育基金”。
該基金會(hui) 每年用基金收益的40餘(yu) 萬(wan) 元獎勵品學兼優(you) 、勤奮好學、立誌成才的學生和教育工作中師德高尚、辛勤耕耘、成績顯著的教職員工,以及資助困難學生健康成長等。
“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好的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一生的。”金卓婭曾在基金成立儀(yi) 式上說,她仍記得在學生時代幾位老師的教導,他們(men) 在她成長過程中產(chan) 生的影響最多。
數據顯示,東(dong) 陽現有鄉(xiang) 賢教育基金62個(ge) ,總額超8億(yi) 元,覆蓋該市所有鎮鄉(xiang) 街道。作為(wei) 東(dong) 陽馬生的故鄉(xiang) ,截至目前,東(dong) 陽籍的院士已有17人,高校校長、科研院所負責人100多人,博士1300多人,教授和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逾10000名。
過去,當地秀才為(wei) 家鄉(xiang) 孩童講學,如今,海內(nei) 外東(dong) 陽人仍保有熱切愛鄉(xiang) 情懷。東(dong) 陽市委統戰部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在外東(dong) 陽人目前超過30萬(wan) 人,43家東(dong) 陽人聯誼會(hui) (商會(hui) )不斷密切著遊子與(yu) 家鄉(xiang) 的聯係。此外,有關(guan) 部門每年還會(hui) 將大學新生就讀信息推送到各地東(dong) 陽人聯誼會(hui) ,讓青年學子在異鄉(xiang) 找到“歸屬感”。(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