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防範金融罪行 香港金管局建議擴大銀行間訊息共享範圍

發布時間:2024-01-24 15:1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月24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23日,香港金管局發表公眾(zhong) 谘詢文件,建議將銀行間訊息共享平台(FINEST),由企業(ye) 戶口範圍擴展至個(ge) 人戶口,即容許認可機構為(wei) 防範或偵(zhen) 測金融罪行,交換個(ge) 人客戶賬戶訊息。

  金管局23日發出題為(wei) 《有關(guan) 認可機構為(wei) 協助防範或偵(zhen) 測罪案而交換訊息之建議》谘詢文件,建議當銀行日後留意到有跡象顯示客戶、戶口或交易可能涉及犯罪活動,可向其他銀行發出警示以協助阻截非法資金,並消除銀行之間的訊息差異,以免被騙徒利用。谘詢期至今年3月29日結束。

  文件提及,容許持牌銀行交換的資料主要有6個(ge) 種類,包括:銀行賬戶號碼;屬自然人之客戶或交易對手的個(ge) 人資料(例如姓名、出生日期及身份證號碼);屬法人、信托或類似信托的法律安排之客戶的任何實益擁有人或關(guan) 聯方的資料,例如法團董事、合夥(huo) 人或受托人;以及交易或活動可能涉及詐騙、洗錢或恐怖分子資金籌集的原因等。

  谘詢文件建議,有關(guan) 訊息將透過安全渠道交換,包括專(zhuan) 用電子平台如FINEST。此外,金管局將采取適當措施確保有關(guan) 渠道符合嚴(yan) 格的網絡安全及其他相關(guan) 規定,包括限製使用權、隻容許認可機構指定員工使用。

  金管局總裁餘(yu) 偉(wei) 文表示,金管局會(hui) 負責監管銀行遵守有關(guan) 管控措施,亦會(hui) 就交換訊息的情況,以及銀行應如何遵守有關(guan) 處理訊息的各項規定發出全麵指引。

  在金管局及警務處支持下,香港銀行公會(hui) 於(yu) 去年6月推出FINEST,讓本港5家大型零售銀行在發現可疑犯罪活動時交換訊息。不過餘(yu) 偉(wei) 文指出,由於(yu) FINEST現時隻能涵蓋企業(ye) 戶口,而目前“絕大部分傀儡戶口都是以個(ge) 人名義(yi) 持有”,銀行要識別也非常困難。

  金融界立法會(hui) 議員陳振英表示,谘詢文件已表明,有關(guan) 建議的目的是打擊日益猖獗的詐騙案,在五家零售銀行合作交換訊息後,事實證明對防止市民受騙或阻截騙款方麵成效甚佳。若能進一步擴大參與(yu) 銀行的範圍,及把分享訊息擴展至個(ge) 人,相信在防騙方麵的效果會(hui) 更為(wei) 顯著。而該分享平台將在金管局監督下運作,亦可減低濫用資料的風險。他個(ge) 人十分支持這個(ge) 方向,深信銀行界亦會(hui) 配合。

  香港銀行公會(hui) 歡迎金管局就有關(guan) 建議展開谘詢,形容這些建議與(yu) 其他金融中心近日研究的方向一致。銀行公會(hui) 主席林慧虹表示,業(ye) 界一向致力打擊金融犯罪,努力保障客戶免受相關(guan) 風險影響。銀行公會(hui) 將繼續與(yu) 金管局保持溝通,反映銀行業(ye) 意見。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