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家門、專業養老 一文解讀“家庭養老床位”
數據統計顯示,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8億(yi) 人,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全國各類養(yang) 老機構和設施床位820.6萬(wan) 張,養(yang) 老床位需求缺口較大。而對於(yu) 一些失能、半失能老人來說,居家養(yang) 老雖有兒(er) 女環繞,卻少了專(zhuan) 業(ye) 照護,翻身、吃飯、洗浴等環節,都需要格外精心的護理。於(yu) 是,“家庭養(yang) 老床位”應運而生。
作為(wei) 我國居家社區養(yang) 老服務改革試點中的一項創新舉(ju) 措,“家庭養(yang) 老床位”是通過養(yang) 老機構派人上門為(wei) 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照護,讓老人在家就能享受到養(yang) 老機構的專(zhuan) 業(ye) 服務。民政部最新統計顯示,我國通過開展居家和社區基本養(yang) 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已累計建成家庭養(yang) 老床位23.5萬(wan) 張,為(wei) 41.8萬(wan) 老年人提供居家養(yang) 老上門服務。
“家庭養(yang) 老床位”改造 安裝智能化設備
在浙江德清,89歲的朱繼民老人因視力殘疾生活不能自理,平常生活由女兒(er) 照顧。這幾天,民政工作人員正在為(wei) 老人進行“家庭養(yang) 老床位”安裝改造。
安裝好智能化設備後,朱繼民老人的健康信息等數據還可以納入養(yang) 老信息平台進行實時監測,一旦發現異常,平台就會(hui) 將老人的身體(ti) 信息反饋給家人和相關(guan) 醫療單位。老人遇到緊急情況還可以一鍵呼叫工作人員上門服務。
養(yang) 老床位“搬”回家 專(zhuan) 業(ye) 化服務送上門
像朱繼民老人這樣進行家庭適老化改造後,就具備了“家庭養(yang) 老床位”的硬件條件,“家庭養(yang) 老床位”不僅(jin) 僅(jin) 是一張“床”,還附加一係列專(zhuan) 業(ye) 化的上門照護服務,方便老人居家養(yang) 老。
山西陽泉75歲的劉巧文老人患有腦梗,不久前申請了“家庭養(yang) 老床位”之後,養(yang) 老服務機構的護理人員定期上門為(wei) 她提供助醫、助行、助潔、助餐等多項服務。
在山東(dong) 青島,民政部門參照專(zhuan) 業(ye) 照護機構的服務內(nei) 容,根據老人需求,將居家上門服務分解為(wei) 六大類73項服務,具體(ti) 內(nei) 容還可以根據老人個(ge) 性化的需求進行增減。
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為(wei) 了破解居家養(yang) 老醫療服務“最後一公裏”問題,當地通過統一的信息化平台監測老人的居家安全和身體(ti) 狀況,由專(zhuan) 業(ye) 機構上門為(wei) 老人提供養(yang) 老和醫療服務。
長期護理險+家庭養(yang) 老床位 醫養(yang) 融合減負擔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簽約家庭養(yang) 老床位的主要是失能老人。為(wei) 減輕失能老人家庭的照護負擔,我國先後在49個(ge) 城市試點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製度。如今,一些地方還探索建立了長期護理保險和家庭養(yang) 老床位運營補貼等醫養(yang) 深度融合的機製,減輕失能老人居家養(yang) 老的經濟負擔。
在江蘇無錫,71歲的王維珍老人因中風導致偏癱,需要定期到康複機構進行康複治療,給家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最近王阿姨簽約了“居家醫養(yang) 服務床位”。
通過在老年人家中設立1張護理型床位,融合適老化改造、智慧養(yang) 老、長期照護保險三項政策保障,形成9大類103項服務內(nei) 容指導清單,讓老人在家就能享受到醫療、養(yang) 老、康複、護理服務,其中低收入、特困等特殊群體(ti) 還可以享受一定的優(you) 惠政策。
全國已有多地試點開展家庭養(yang) 老床位
記者從(cong) 民政部了解到,目前江蘇、北京、浙江、廣東(dong) 等地都在試點開展家庭養(yang) 老床位,“十四五”期間,我國還將擴大試點範圍和覆蓋麵,完善政策措施,讓家庭養(yang) 老床位規範化發展,並成為(wei) 居家養(yang) 老服務的一種重要形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