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浙中“高山蔬菜村”冬修大棚:農民“越種地越輕鬆”
中新網金華1月28日電(董易鑫 曹靜怡)“這幾天,大棚裏種的蔬菜都賣得差不多了,大家開始修複薄膜,好為(wei) 新一年的種植做準備。”談起一年的收獲,“與(yu) 菜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盤前村種植戶鄭德華說,近幾年,村裏的高山蔬菜得到了科技特派員的“問診”照料,口味好、名聲大,銷售渠道更多了,自己和街坊鄰裏的收入也更為(wei) 可觀。
駛入海拔1314米的羅店鎮盤前村,山巒疊彩,雲(yun) 霧繚繞,其間,還有一個(ge) 個(ge) 農(nong) 業(ye) 蔬菜大棚比鄰而居,構成一道靚麗(li) 風景。據悉,該村共有110多戶村民,其中105戶以蔬菜種植為(wei) 業(ye) ,主要品類有番茄、萵筍、茄子、辣椒等。
“這些都是常見的蔬菜,但是我們(men) 銷售的價(jia) 格能比市麵上高一些。”盤前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章軍(jun) 說,盤前山勢高、晝夜溫差大,這裏的環境不僅(jin) 有利於(yu) 高山番茄等蔬菜積累糖分,也在一定程度上抑製了病蟲害的生長。為(wei) 更加專(zhuan) 業(ye) 地進行蔬菜生產(chan) ,增加村民收入,該村2006年還成立了北山蔬菜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進行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chan) 、品牌化建設。
“我家主要以種植番茄為(wei) 主,采摘期較長,現在我們(men) 村在金華市裏還有兩(liang) 個(ge) 代賣點,日子可美著呢。”年過古稀的盤前村村民鄭姣鸞說,從(cong) 靠天吃飯到大棚科學化種植,她感覺“越種地越輕鬆”。
然而,高低錯落的地勢在滋養(yang) 一方優(you) 質蔬果的同時,曾經也一度為(wei) 村民外銷帶來不便。為(wei) 解決(jue) 這一難題,盤前村通過美麗(li) 田園項目,整合土地資源,沿路建造了45間農(nong) 用設施房,建設了該區首台農(nong) 用軌道運輸機。通過總長度約1千米的3條軌道,果蔬出山速度進一步加快。
數據顯示,該村現有蔬菜種植麵積約2300畝(mu) ,年產(chan) 值約2200萬(wan) 元。
銷往千家萬(wan) 戶的高山蔬菜也為(wei) 盤前村帶來客流。趁著周末,周邊不少市民慕名而來,旅遊旺季時,平均每日遊客2000人次,最多一天有八百多輛車進村。2023年以來,該村共有農(nong) 家樂(le) 經營戶30餘(yu) 家,村客流量累計10萬(wan) 人次。(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