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各地各部門舉措“上新”

發布時間:2024-01-30 15:04: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未來產(chan) 業(ye)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進入2024年,各地各部門正加快技術突破創“新”和產(chan) 業(ye) 升級增“質”,共同塑造新質生產(chan) 力,為(wei) 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力。

  不久前,黑龍江經過三個(ge) 多月的調研摸底,製定了一份《黑龍江省加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行動方案》。在這份長達三十頁的方案中,記者注意到,今年提出的24個(ge) 重點發展產(chan) 業(ye) 在分類上比以往更細致,比如“高端裝備製造”就分成了“工業(ye) 母機”“海工裝備”等5個(ge) 細分產(chan) 業(ye) 。

  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 李文華:目的就是使我們(men) 的工作更聚焦、更有針對性。2024年我們(men) 就是要落實好總書(shu) 記的要求,通過這些措施加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

  2023年9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黑龍江考察時首次提出“新質生產(chan) 力”,他指出:“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製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積極培育未來產(chan) 業(ye)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增強發展新動能。”在2023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再次強調:“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chan) 業(ye) 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chan) 業(ye) 、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

  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式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 張占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新質生產(chan) 力這一概念的提出和闡釋,為(wei) 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chan) 力,改革和完善生產(chan) 關(guan) 係指明了前進方向。這也意味著黨(dang) 中央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將以更大努力,以科技創新引領產(chan) 業(ye) 全麵振興(xing) ,贏得發展的主動權。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科技創新是核心驅動力。當前,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空間技術、合成生物學等領域取得重大進展。2023年,我國擁有的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數量首次躍居世界第一,成為(wei) 世界上首個(ge) 國內(nei) 有效發明專(zhuan) 利數量突破400萬(wan) 件的國家,研發人員全時當量穩居世界首位。

  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 蔡繼明:隨著科技創新持續賦能實體(ti) 經濟,總體(ti) 上看,在創新能力、產(chan) 業(ye) 體(ti) 係和市場規模等方麵,我國已初步形成全麵推進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的基礎和優(you) 勢。

  進入2024年,各地在部署今年工作時都把加快培育新產(chan) 業(ye)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放在重要位置。山東(dong) 提出實施100項重大科技創新項目,新培育10個(ge) 左右省級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貴州強調搶抓人工智能“風口”壯大數字經濟,深入實施六大重大科技戰略行動;安徽則提出建設量子信息、聚變能源、深空探測三大科創高地,加快新型儲(chu) 能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建設。

  今年,國家各部門還將出台措施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加快完善新型舉(ju) 國體(ti) 製,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的堵點卡點,讓各類先進優(you) 質生產(chan) 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順暢流動和高效配置,使中國經濟在加快培育新質生產(chan) 力中穩步前行。(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