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從水體汙染嚴重到生態旅遊區!長江禁捕三年,這裏發生大變化→

發布時間:2024-02-01 17:28:00來源: 央視財經

  從(cong) 2021年1月1日起,長江幹流、大型通江湖泊和重要支流,即“一江兩(liang) 湖七河”等重點水域實行十年禁捕。如今,長江十年禁捕全麵實施已經三年了,長江水域的生態究竟恢複得怎麽(me) 樣?上岸的漁民的生產(chan) 生活都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曾經“魚”滿為(wei) 患,如今遊人如織

  地處洞庭湖與(yu) 長江交匯的湖南省嶽陽市,擁有洞庭湖60%以上的水域麵積。

  前些年,因為(wei) 非法采砂、無序捕撈、化工圍江,對長江及洞庭湖水域環境造成了極大破壞,水域生態失去平衡,水體(ti) 汙染嚴(yan) 重,沿江居民生產(chan) 生活受到很大影響。

  禁捕三年來,長江嶽陽段的水質優(you) 良率每年都能達到100%。以前近乎絕跡的江豚,到2023年底,已監測到162頭。被譽為(wei) 鳥中大熊貓的黑鸛今年也提前兩(liang) 個(ge) 月抵達東(dong) 洞庭湖越冬。

  同樣發生巨大變化的還有位於(yu) 湖南省郴州資興(xing) 市的東(dong) 江湖。禁捕前,每年7、8月份,這裏集中養(yang) 魚的區域經常“魚”滿為(wei) 患,水體(ti) 汙染嚴(yan) 重。如今,這裏湖水清澈,變成了生態旅遊區,2023年累計接待遊客量超過1000萬(wan) 人次。

  長江禁捕三年,魚類比禁捕之初增加了25種,水生生物資源呈現恢複向好趨勢。

  有活幹、有錢賺、有奔頭,漁民生活重新開啟

  禁捕意味著證注銷、船封存、網銷毀、人上岸。沿江退捕漁民的生活不得不麵臨(lin) 重啟。

  禁捕後,漁民付繼龍參加了政府提供的船員培訓課程,並在政府推薦下,去了一家船舶公司上班,成為(wei) 一名船舶水手。但沒幹多久,他就辭職了。

  漁民轉產(chan) 轉業(ye) ,一切都得從(cong) 實際出發,既要在漁民能力範圍內(nei) ,又要尊重他們(men) 的意願和想法。為(wei) 此,當地政府也一直在探索可行的方法。

  禁漁令頒布後,當地魚產(chan) 量嚴(yan) 重下滑,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於(yu) 是當地政府集中考察了一批在禁漁令範圍之外,且符合規模化、集約化、專(zhuan) 業(ye) 化養(yang) 殖的水源地,給予政策支持,讓養(yang) 殖基地“搬家”,既能解決(jue) 部分上岸漁民的生計問題,也能讓漁業(ye) 產(chan) 業(ye) 提質升級、更健康發展。

  辭職後的付繼龍把退捕的補貼款拿出來,又貸款15萬(wan) 元,架設了50多個(ge) 大棚,開始規模化種植平菇。

  如今,付繼龍的平菇種植規模達58畝(mu) ,年均產(chan) 值突破200萬(wan) 元,帶動漁民就業(ye) 30多人。

  為(wei) 了讓退捕漁民有活幹、有錢賺、有奔頭,嶽陽為(wei) 每名上岸漁民建立了專(zhuan) 門的就業(ye) 幫扶“信息檔案”和“電子卡片”,精準對接每個(ge) 人的需求,並通過“拉網式”精準摸排和按月回訪,動態更新信息,幫助上岸漁民得到最符合自身情況的就業(ye) 機會(hui) 。

  (央視財經)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