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排隊兩小時看“花花” 這群年輕人為什麽熱衷於看大熊貓

發布時間:2024-02-02 11:39: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這群年輕人為(wei) 什麽(me) 熱衷於(yu) 看大熊貓

  早上6時,四川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大門外已排起了數十人的隊伍,他們(men) 沿著圍欄等待入場,此時距離開園還有1個(ge) 半小時。排隊靠前的遊客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早上6點左右在園區門口排隊,基本可以第一波看到“花花”(大熊貓“和花”的昵稱——記者注)。

  憑借憨態可掬的形象和珍稀物種的身份,大熊貓吸引了大批遊客前往參觀,看熊貓成為(wei) 眾(zhong) 多遊客出行的重要目的。成都的“花花”、北京的“萌蘭(lan) ”、重慶的“渝可”和“渝愛”……這些名字更是在2023年火爆出圈。

  不分工作日和節假日,“花花”所生活的幼年大熊貓別墅園區常常是人山人海,排隊等候者從(cong) 園區內(nei) 一直排到大門外。

  等到7點40分,記者發現,看“花花”的隊伍已排出500米。在記者左側(ce) 佇(zhu) 立著一塊牌子,上麵提示:此處排隊還需兩(liang) 個(ge) 小時以上才能看到“花花”。

  排隊兩(liang) 小時,看“花花”三分鍾

  要想見“花花”一麵,需要經得起數小時排隊的“超長待機”體(ti) 力和排到時它剛好也在“營業(ye) ”的天賜運氣。為(wei) 了讓遊客都有機會(hui) 見到“花花”,園區采取了限流措施,因此,不少網友戲稱:“排隊兩(liang) 小時,看‘花花’3分鍾。”

  2022年7月4日,李夢無意間在短視頻平台上刷到“和花”“和葉”兩(liang) 姐妹過生日的視頻。“以前覺得熊貓長得都差不多,而‘花花’辨識度很高,和記憶裏的熊貓不一樣。”看完一遍不過癮,李夢反複觀看了近10次。兩(liang) 個(ge) 月後,她來到“花花”園區實地參觀。她記得那一年園區內(nei) 人還比較少,“基本20個(ge) 人左右,最多的時候也就站2-3排,比較安靜”。真正火爆起來是在2023年2月,“可能疫情持續2年多,把大家憋壞了,疫情結束之後更想親(qin) 近大自然和動物”。

  後來,李夢成為(wei) “花花”微博“超話”主持人。她基本上每周都要去看“花花”3次,將拍攝的“花花”視頻和照片發在自己的互聯網賬號上。“一方麵可以讓更多關(guan) 注的網友了解大熊貓的情況,另一方麵我也成為(wei) 了熊貓粉和基地之間的橋梁。”粉絲(si) 有什麽(me) 建議或意見需要傳(chuan) 遞,李夢可以線下告知飼養(yang) 員或工作人員,讓他們(men) 去進一步判斷。

  李夢坦言,成為(wei) “花花”粉絲(si) 之後,除了工作和睡覺,她基本上都是在基地或者關(guan) 注“花花”。“但我覺得非常充實。”看熊貓讓李夢很放鬆,她樂(le) 此不疲。

  線下參觀時,李夢經常看到不文明的現象,比如大喊大叫、亂(luan) 扔食物投喂,甚至是帶狗參觀。“熊貓的聽覺、嗅覺都是十分靈敏的,它們(men) 吃的食物也是經過質檢後特供的,狗身上攜帶的細菌可能會(hui) 讓熊貓感染犬瘟熱這種致命疾病,這在秦嶺大熊貓身上是有先例的。”李夢關(guan) 注“花花”的微博“超話”時,隻有5萬(wan) 粉絲(si) ,現在粉絲(si) 已增長至80多萬(wan) 。“我就想通過這個(ge) 平台,傳(chuan) 遞一些文明參觀的科普,還有關(guan) 於(yu) 大熊貓群體(ti) 的知識科普,讓大家更喜歡大熊貓。”她說。

  “大熊貓帶給我治愈和快樂(le) ”

  今年32歲的帥宛君微信名字和頭像都是大熊貓,在她臥室進門左手邊擺有一個(ge) 展示櫃,櫃子裏擺滿了大熊貓的玩偶等周邊產(chan) 品。每天上班時,她都會(hui) 背著別有“花花”徽章的帆布包,哪怕一天換一個(ge) ,半個(ge) 月包包都不會(hui) 重樣。

  2021年,作為(wei) 一名醫務人員,帥宛君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工作壓力。她經常睡不好覺,到了淩晨三四點鍾,精神開始亢奮,伴隨而來的是心慌焦慮頭痛,遲遲難以入睡。去醫院檢查後,帥宛君發現自己患上了中度焦慮症和輕度抑鬱症。

  帥宛君也是通過短視頻了解到大熊貓群體(ti) 。“我看到‘和花’‘和葉’‘潤玥’三小隻坐在一起吃筍,‘花花’每次好不容易剝好筍就會(hui) 被搶走,我就覺得特別搞笑。”她開始經常自己在網上搜索熊貓之間相處的片段,在它們(men) 身上,帥宛君看到了很多“值得人類學習(xi) 的品質”。

  她拿“花花”舉(ju) 例,“它不會(hui) 因為(wei) 自己被搶食就暴躁生氣,跟自己過不去,它不爭(zheng) 不搶,總覺得自己還會(hui) 有下一個(ge) 筍可以吃,很會(hui) 掌握生活節奏。”帥宛君還被“花花”的堅強所感動,由於(yu) 先天右腳掌外翻,爬樹對“花花”來說是件比較困難的事情,但是它不放棄,每次爬木架和床時都很賣力。“我也應該學習(xi) 它永不服輸的精神和鍥而不舍的意誌,不向生活中的挫折低頭。”

  秦優(you) 與(yu) 帥宛君有同樣的感受,她最喜歡的大熊貓是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的“福雙”,看到入迷時,她可以連續兩(liang) 個(ge) 小時站在那兒(er) 。在她看來,“福雙”是一隻特別低調的大熊貓,從(cong) 來不會(hui) 主動招惹同伴。“有一次,‘重陽’拿爪子逗‘福雙’,‘福雙’一直沒搭理它,但最後被惹急了,‘福雙’把它從(cong) 頭打到尾。動物之間和人與(yu) 人的相處之道很相似,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休假時,帥宛君喜歡到各地動物園看熊貓。這兩(liang) 年,她去過四川臥龍中華大熊貓苑神樹坪基地、都江堰熊貓穀和熊貓樂(le) 園、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等動物園。“每次看到熊貓我就會(hui) 笑,晚上睡覺前,我會(hui) 刷大熊貓視頻,有時候刷著刷著就睡著了。大熊貓真的是很美好的動物,我人生最大的夢想就是看遍全國的大熊貓。”帥宛君說。2023年,她的失眠也好了。

  “大熊貓可以讓我在繁忙的生活裏感受到治愈和快樂(le) 。”秦優(you) 說。看著它們(men) 無憂無慮的樣子,她自己也忘掉了城市的喧囂,開始盡情享受自然。

  李夢做“超話”主持人後收到了很多人的投稿,他們(men) 也被大熊貓的視頻“治愈”。有一名粉絲(si) 的投稿讓她印象深刻。因為(wei) 乳腺癌切除單側(ce) 乳房的粉絲(si) 患上了抑鬱症,又因為(wei) 自卑不願意出門。偶然看到“花花”的視頻後,她被這隻堅強的大熊貓感動了。“‘花花’沒有其他熊貓威猛,也不擅長爬樹,即便受傷(shang) 了也沒有自暴自棄,我也可以重新開始。”

  為(wei) 實現看大熊貓自由,她定居成都

  2021年年初,秦優(you) 第一次跟旅行團來成都旅遊,在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由於(yu) 導遊的反複催促,她“沒有看夠大熊貓”。研究生即將畢業(ye) 時,她開始關(guan) 注成都的工作機會(hui) ,“來了成都我可以實現看大熊貓自由”。此後,她每隔一段時間就會(hui) 去看大熊貓。在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她一待就是一天,早上8點進入,晚上6點才出園。

  說起熊貓,秦優(you) 打開的話匣子就關(guan) 不住。我國於(yu) 2003年啟動圈養(yang) 大熊貓野化培訓和放歸自然研究,很多大熊貓都參加過野化培訓;“福雙”是“花花”的大哥“功仔”與(yu) 北京動物園交換過來的大熊貓“福祿”的女兒(er) ,它的舅舅是網紅熊貓“胖大海”;“莽星星”和“莽辰辰”是大熊貓“莽仔”的雙胞胎兒(er) 子;“良月”和“渝寶”“渝貝”是一起長大的姑侄……

  每次看大熊貓時,秦優(you) 都會(hui) 認真學習(xi) 介紹牌上的身份信息,回家後查閱資料搞清楚大熊貓之間的親(qin) 緣關(guan) 係。“知道它們(men) 的身世之後,我會(hui) 比對它們(men) 的遺傳(chuan) 特征,這樣看熊貓會(hui) 更有樂(le) 趣。”

  秦優(you) 覺得每一隻熊貓都有自己的特點,她幾乎能夠認出自己看過的所有熊貓。“每隻大熊貓黑色肩帶的寬窄,耳朵形狀,鼻子上的點以及眼距、眼圈的形狀都不同。”發現這些,靠的是她對大熊貓群體(ti) 長久細致的觀察。

  “上午8點到10點左右是大熊貓最活躍的時段;上午10點到下午1點,大部分熊貓都在睡覺;下午大概1點,飼養(yang) 員會(hui) 給它們(men) 加餐,下午4點之後它們(men) 又會(hui) 睡覺。”秦優(you) 已總結出了大熊貓的活動規律,一有時間就去看,生怕錯過它們(men) 的成長。

  近一年來,秦優(you) 每次來到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都會(hui) 看到人山人海的遊客圍在幼年大熊貓別墅,想要一睹堪稱頂流“女明星”“花花”的芳容。“每天那麽(me) 多流動的人群,氣味很可能會(hui) 影響到‘和花’和‘和葉’,有段時間我看到‘和花’藏在樹林裏,根本就不出來。”

  “如果遊客們(men) 出於(yu) 喜歡大熊貓來到動物園,我希望大家可以分流,關(guan) 注更多大熊貓。”秦優(you) 說,每一隻大熊貓都很可愛、很治愈。

  “大熊貓在地球上已生活了至少800萬(wan) 年,比我們(men) 人類還要久,如果我們(men) 把環境保護得有利於(yu) 它們(men) 生存,也一定會(hui) 有利於(yu) 我們(men) 人類生存。”秦優(you) 希望大家能通過大熊貓看到更多動物群體(ti) ,保護我們(men) 身邊的環境,保護我們(men) 賴以生存的家園。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李夢、秦優(you) 為(wei) 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陳曉 記者 齊征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