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飯套餐莫成套路
臨(lin) 近春節,多地年夜飯迎來預訂高峰,一些商家順勢抬高消費門檻,要麽(me) 設置包廂最低消費標準,要麽(me) 隻接受購買(mai) 指定套餐。許多消費者雖有不滿,但考慮到年夜飯的重要性,隻能無奈接受。
春節期間部分食材價(jia) 格上漲,疊加用工成本增加、人手緊張,商家適當調高菜品價(jia) 格或者固定菜品種類情有可原。但部分餐廳“隻能預訂指定套餐”的規則,本質上是“最低消費”的又一套“馬甲”,屬於(yu) 商家以套餐之名搞強製消費的營銷策略。不僅(jin) 涉嫌侵害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還可能導致超量點餐,間接助長舌尖上的浪費。
實際上,年夜飯設置最低消費、推行指定套餐等現象並不新鮮,相反已成為(wei) 近年來行業(ye) 內(nei) 的“潛規則”,但此類“行規”並不合理。早在2014年,商務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的《餐飲業(ye) 經營管理辦法(試行)》就已明文規定,禁止餐飲經營者設置最低消費。此後,多地陸續出台相關(guan) 規範,加強對“最低消費”的約束和監管。
年夜飯不是一錘子買(mai) 賣,做生意講究的是細水長流。隨著高性價(jia) 比、情緒價(jia) 值等成為(wei) 當下消費新趨勢,餐飲企業(ye) 更應主動創新求變,推出更多“多快好省”的產(chan) 品和服務,以適應市場對年夜飯愈發旺盛的需求。唯有如此,才能更好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塑造良好形象,吸引更多回頭客,進而實現長遠發展。
破除“最低消費”痼疾,除了依靠餐飲企業(ye) 自律,還需要市場監管、物價(jia) 等有關(guan) 部門加強督查、嚴(yan) 格執法,及時製止和懲治不良商家的違法違規行為(wei) ,同時暢通投訴渠道,切實維護消費者權益。消費者也要學會(hui) 保護自身權益,遇見不合理的霸王條款,積極向有關(guan) 部門反映情況。
經濟日報 童雲(yun) 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