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銀行業資產等四項規模均居中西部首位
中新網成都2月4日電(杜成)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四川監管局4日發布2023年數據稱,截至2023年末,全省銀行業(ye) 資產(chan) 、負債(zhai) 、存款、貸款餘(yu) 額分別為(wei) 15.46萬(wan) 億(yi) 元、14.91萬(wan) 億(yi) 元、11.90萬(wan) 億(yi) 元、10.64萬(wan) 億(yi) 元,規模均持續位列中西部第一、全國第七,貸款增速居全國前列,以金融總量增長助推經濟好轉回升。
截至2023年末,四川保險業(ye) 總資產(chan) 6247.29億(yi) 元、原保費收入2483.51億(yi) 元、賠付支出974.49億(yi) 元,同比分別增長9.37%、8.08%、27.57%,提供風險保障1090.08萬(wan) 億(yi) 元,保費規模全國第六。
在2023年,四川金融業(ye) 緊扣“四化同步、城鄉(xiang) 融合、五區共興(xing) ”發展戰略,截至2023年末,全省重點項目貸款餘(yu) 額超1.8萬(wan) 億(yi) 元,製造業(ye) 貸款餘(yu) 額、占比持續增長,支持六大優(you) 勢產(chan) 業(ye) 貸款餘(yu) 額較年初增長16.57%;全力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西部金融中心建設,“險資入川”金額擴大至5853億(yi) 元;推動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項目落地見效,累計向333個(ge) 項目支出資金538.2億(yi) 元。
金融賦能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截至2023年末,四川銀行保險機構推出“科易融”“科創e貸”“研發貸”“知識產(chan) 權貸”“科創保”等40餘(yu) 項科技金融產(chan) 品;全年累計信貸支持超1.8萬(wan) 戶科技型企業(ye) ,貸款金額增長18.32%;首台(套)、首批次保險承保企業(ye) 數量全國第一。
在過去的一年,四川精準高效支持民營小微經濟健康發展,大力引導銀行業(ye) 金融機構提升民營小微企業(ye) 金融服務直達能力,用好各項政策降低企業(ye) 綜合融資成本。2023年,四川總體(ti) 繼續實現普惠型小微企業(ye) 貸款餘(yu) 額增速高於(yu) 各項貸款增速、有貸款餘(yu) 額戶數持續增長,其中,貸款餘(yu) 額增速超過25%。
引導金融信貸資源向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和美鄉(xiang) 村建設等農(nong) 業(ye) 強國建設重點領域傾(qing) 斜。截至2023年末,四川銀行業(ye) 涉農(nong) 貸款餘(yu) 額連續36個(ge) 季度實現正增長,涉農(nong) 貸款、普惠型涉農(nong) 貸款餘(yu) 額分別同比增長17.96%、19.45%。縣域存貸比均在50%以上,縣域平均存貸比突破70%,提高至73.33%。農(nong) 業(ye) 保險保額、支付賠款分別同比增長13.24%、18.76%。
截至2023年末,四川銀行業(ye) 綠色融資貸款餘(yu) 額較年初增長39.68%;全省保險業(ye) 積極開展環境汙染責任保險,累計承保企業(ye) 數量1149家次,提供風險保障48.93億(yi) 元。引導全省銀行保險機構積極支持碳達峰碳中和專(zhuan) 項行動,相關(guan) 領域貸款餘(yu) 額較年初增長48.44%。
在2023年,四川著力提升民生領域金融服務質效,推動成渝共建新市民金融服務示範區試點,第一批24家在川金融機構已獲評並掛牌。引導全省銀行保險機構共設立新市民服務專(zhuan) 崗或窗口3701個(ge) ,推出新市民專(zhuan) 屬產(chan) 品172個(ge) ;17個(ge) 市(州)的“惠民保”產(chan) 品投保條件均與(yu) 戶籍脫鉤,覆蓋近3000萬(wan) 人;推進城鄉(xiang) 居民大病保險穩健發展,覆蓋全省21個(ge) 市(州),累計賠付1467萬(wan) 人次、260億(yi) 元。(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