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粵港澳青少年共覓“廣府年味”

發布時間:2024-02-04 17:0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廣州2月3日電 (記者 蔡敏婕)第三十四屆羊城春節體(ti) 育花會(hui) 3日在廣州舉(ju) 行,此次新春活動專(zhuan) 設港澳專(zhuan) 場,粵港澳青少年共覓“廣府年味”。

  非遺新春剪紙、編織新春花環、手寫(xie) 春聯、投壺......在羊城春節體(ti) 育花會(hui) 上,香港工聯會(hui) 廣州谘詢服務中心義(yi) 工等在穗過年的港澳青年齊聚一堂,參加穗港澳青年“萬(wan) 事慶龍遊園會(hui) 暨DIY手作坊”活動,感受傳(chuan) 統新春民俗的魅力。來自香港的暨南大學學生鄧寶華在活動上希望更多人了解非遺文化。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港澳同胞在廣州讀書(shu) 、工作或者生活。在新春佳節來臨(lin) 前夕,廣州多地舉(ju) 行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共賀新年的活動。35名來自香港、澳門和廣州的青少年2日晚齊聚廣州北京路體(ti) 驗廣府年俗文化。

  “廣府年俗中有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如‘行花街’作為(wei) 粵港澳大灣區的一項傳(chuan) 統民俗,已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名錄,而我帶來的廣東(dong) 剪紙也是嶺南文化藝術瑰寶,也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名錄。”廣州剪紙傳(chuan) 承人練曉紅講解了“行花街”民俗和剪紙文化,在場的港澳青少年們(men) 不時舉(ju) 手提問:“廣州剪紙起源於(yu) 何時?”“從(cong) 古至今的廣州剪紙是如何發展的?”

  剪紙台前,來自粵港澳的青少年拿起手中的剪刀,發揮自己的創意,一張張普普通通的卡紙,在剪刀飛舞間變成了一條條可愛的小紙龍。

  “我的‘中國龍’剪紙很漂亮。”來自澳門的關(guan) 同學表示,廣州剪紙作為(wei) 廣府文化的載體(ti) 流傳(chuan) 至今已有數百年,通過活動,讓他對廣府年俗文化有了更多了解,“等我返回澳門,會(hui) 教我的同學製作‘中國龍’剪紙,並讓他們(men) 有機會(hui) 來廣州逛西湖花市和廣府廟會(hui) 。”

  在談到過年習(xi) 俗時,來自廣州市培正中學的劉同學說:“每年過年我家都要買(mai) 年花,奶奶說年花代表好‘意頭’,桃花寓意‘宏圖大展’、蘭(lan) 花寓意‘心想事成’、黃金果寓意‘闔家平安’。”來自香港的陳同學接著說:“在香港也有買(mai) 年花的習(xi) 俗,長輩們(men) 還會(hui) 上香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順利、財源廣進。”來自澳門的龍同學表示,聽了大家的分享感到熟悉和親(qin) 切,澳門過年也有謝灶、守歲、逛花市的習(xi) 俗。

  有專(zhuan) 家認為(wei) ,粵港澳三地年俗文化相近,青少年會(hui) 在家鄉(xiang) 年俗交流中產(chan) 生情感共鳴。年俗傳(chuan) 承需要老一輩不斷與(yu) 年輕人講述,再借助互聯網、非遺文創開發、動漫元素等對傳(chuan) 統年俗進行活化。(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