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創新之力 綠色之質 開放之勢(和音)

發布時間:2024-02-05 15:09:00來源: 人民日報

  中國汽車工業(ye) 在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蹄疾步穩,展現了中國的技術創新活力、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行業(ye) 市場機遇

  中國2023年首次成為(wei) 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全年出口汽車491萬(wan) 輛(不包含二手車),同比增長57.9%,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120.3萬(wan) 輛,同比增長77.6%,成為(wei) 推動全球汽車產(chan) 業(ye) 轉型的重要力量。透過這些數字,國際社會(hui) 看到中國不斷優(you) 化創新環境、集聚創新資源、推進自主創新的堅定決(jue) 心,看到中國推動能源轉型和綠色發展的積極作為(wei) ,感受到中國持續擴大開放釋放的發展動能。

  中國汽車出口實現跨越式發展,既有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汽車產(chan) 銷國的“硬實力”,也有全球市場與(yu) 消費者認可的“軟實力”。當前,中國汽車已出口到全球20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僅(jin) 上海外高橋海通國際汽車碼頭,平均每天就有約3000輛國產(chan) 汽車出口海外。在英國,中國新能源汽車被英國新聞公司評為(wei) 2023年度最佳電動汽車;在盧旺達,中國汽車成為(wei) 消費者的性價(jia) 比之選;在墨西哥,中國車企蓬勃發展,開設了一家又一家經銷店……中國汽車品牌“加速出海”,國際認可度不斷提升。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中國車企的品質優(you) 勢和技術優(you) 勢逐步顯現,自主品牌汽車出口將持續強勁增長。

  中國汽車加速駛向世界,得益於(yu) 科技創新的沃土。中國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完善創新體(ti) 係、孕育創新動能。近年來,中國車企積極布局純電、混動和氫燃料等多元技術路線,推動行業(ye) 加速變革,成為(wei) 全球電動化、智能化技術風向標。中國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銷售排名前10位的重點企業(ye) 全球有效專(zhuan) 利量超10萬(wan) 件,並且呈逐年快速增長勢頭。2023年,中國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新三樣”產(chan) 品合計出口首次突破萬(wan) 億(yi) 元大關(guan) ,為(wei) 中國製造增添了新亮色。德國寶馬集團董事長奧利弗·齊普策將中國視為(wei) “重要的創新源泉”。中國不斷釋放創新發展潛能,必將進一步激發全球汽車市場活力。

  中國汽車加速駛向世界,得益於(yu) 推進綠色發展的堅定決(jue) 心。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的主要方向,也是中國汽車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有外國媒體(ti) 指出,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占據優(you) 勢,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均呈迅速擴大之勢,新能源汽車出口大增是中國成為(wei) 最大汽車出口國的重要原因。近年來,中國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發展,經濟增長的綠色成色更濃。引導企業(ye) 加快技術研發和升級,持續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xiang) 活動,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延長至2027年底,有針對性地解決(jue) “找樁難”等問題……中國從(cong) 供需兩(liang) 側(ce) 入手,強化政策支持,推動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澳大利亞(ya) 亞(ya) 太經合組織研究中心主任克雷格·埃默森認為(wei) ,中國推動綠色發展為(wei) 世界提供了加速脫碳進程和利用綠色貿易的新機遇。

  中國汽車加速駛向世界,給全球汽車行業(ye) 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不久前,中國車企旗下電動汽車品牌在泰國羅勇新能源汽車製造基地正式下線,成為(wei) 泰國本土生產(chan) 的第一款量產(chan) 純電動汽車。泰國專(zhuan) 家指出,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泰國掀起熱潮,不僅(jin) 提高了當地新能源汽車的普及率,也為(wei) 當地帶來電池等配套產(chan) 業(ye) ,帶動泰國建立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鏈,這些都將助力泰國成為(wei) 東(dong) 盟領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國不僅(jin) 支持本國車企開拓國際市場,也鼓勵外國車企在華投資設廠,持續吸引全球頭部車企加速布局中國市場。看好中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奧迪、大眾(zhong) 、寶馬、沃爾沃等全球汽車廠商紛紛加碼投資中國。

  中國汽車工業(ye) 在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蹄疾步穩,展現了中國的技術創新活力、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行業(ye) 市場機遇,體(ti) 現出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的基本麵沒有改變。展望未來,中國繼續夯實創新之基、厚植綠色底色、擴大開放之勢,將為(wei) 全球實現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注入更多動能。(人民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