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江西腦癱少年求學路:“家人愛”與“同學情”就是我的雙腿

發布時間:2024-02-05 15:0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龍南2月5日電 (熊錦陽 李林烜)在江西省龍南市第三中學門口,每天上學時都會(hui) 出現一對特殊的母子,一名男孩被母親(qin) 緊緊攙扶,在一搖一晃中走進校門.......這個(ge) 男孩叫李景康,是一位特殊的初三學生,由於(yu) 早產(chan) 和先天性疾病(腦癱),他自幼就無法獨立行走,被認定為(wei) 肢體(ti) 一級殘疾。然而,命運的捉弄並沒有擊垮他,他以樂(le) 觀的心態和堅韌的毅力,勇敢地麵對生活的挑戰。

  “孩子一歲多的時候我就發現了他的病狀,當時我完全接受不了,整天以淚洗麵。”李景康的母親(qin) 郭冬萍在談起孩子小時候的狀況時,不禁紅了眼睛。“過去我連‘腦癱’兩(liang) 個(ge) 字都沒有聽過,沒想到卻發生在我孩子身上。”

  從(cong) 痛苦到迷茫再到接受現實,郭冬萍和丈夫始終沒有放棄,堅持帶李景康到康複中心治療。在家人的不懈努力下,李景康終於(yu) 能夠站立。“看到孩子站起來的一瞬間,我心中的痛苦和酸楚都化為(wei) 了欣慰。”郭冬萍說。

  2014年,8歲的李景康到了上學的年齡,郭冬萍堅定地將他送進了學校。“知識對於(yu) 孩子太重要了,我希望通過學習(xi) 更多知識,開闊他的世界,給他的未來帶來希望和陽光。”

  腦癱孩子上學麵臨(lin) 著諸多困難,生活上的不便、同學們(men) 眼光的異樣都是擺在母子倆(lia) 麵前的問題。“作為(wei) 孩子的母親(qin) ,如果我都無法勇敢地邁出第一步,孩子又怎能堅強起來?”郭冬萍目光堅定地告訴記者,“好在入學時一切順利,而且小學孩子們(men) 年紀也較小,不會(hui) 有太多想法,一下就和李景康玩在了一起。學校的老師也會(hui) 對他多多關(guan) 注,讓我放心不少。”

  盡管先天有所欠缺,但李景康卻從(cong) 未放棄,始終保持著樂(le) 觀向上的態度。上了初中的李景康就讀於(yu) 寄宿製學校,卻是班上唯一的走讀生。每天早晨7點,母親(qin) 郭冬萍將他送入班級後,他便開始了長達十幾個(ge) 小時的學習(xi) 和生活。在這段時間裏,接水、打飯、上衛生間等日常瑣事對他來說都是一項挑戰。“我需要依靠牆壁、扶梯等支撐物才能勉力行走,這可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但也正是如此,到達目的地後也更有成就感。”李景康打趣道。

  “雖然他外表看起來比較內(nei) 向,但是跟他接觸久了就會(hui) 發現他是一個(ge) 樂(le) 觀、開朗、堅強的人。”李景康的同學徐煥說,李景康的性格十分開朗,和許多同學成了好朋友,大家不但不會(hui) 歧視他,還會(hui) 主動幫助他,學習(xi) 他身上積極的生活態度。

  初三後,李景康來到了一個(ge) 新的班級。麵對陌生的環境和同學,他一度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李景康剛到我們(men) 班上時,學校就和我說過他的情況,我們(men) 老師也會(hui) 經常關(guan) 注他,幫助他快速適應新環境。”班主任徐敏說,李景康是一個(ge) 不喜歡麻煩別人的孩子,他會(hui) 主動要求坐到講桌旁,避免影響其他同學進出。

  “今天吃的是紅燒豆腐和芋頭,晚上的菜是排骨和小白菜。”每到飯點,班上總有同學幫李景康打好飯菜並送到他的桌上。

  “其實很多時候,我都不知道是哪位同學幫我打的飯,真的很感謝我的同學們(men) 。”李景康說,同班同學主動組成了接力團,包攬了他在學校裏打飯、接水、去衛生間等一切瑣事,班長還特意製定了打飯輪流表,讓他每天都能吃到熱騰騰的飯菜。如今,越來越多的同學自發成為(wei) 李景康的“腿”,相伴他學習(xi) 生活中的每一步。

  “在家中,父母的關(guan) 愛讓我勇敢麵對生活;在學校,老師同學們(men) 的照顧讓我感受到無微不至的溫暖。‘家人愛’與(yu) ‘同學情’就是我的雙腿,將支持著我走得更遠,走向更美好的未來。”李景康心懷感激地說道。(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