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減肥博主“經驗帖”為何成了“韭菜收割機”

發布時間:2024-02-06 17:04:00來源: 新京報

  當下,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各類減肥教程的視頻、帖子層出不窮,不少減肥博主推崇“吃吃喝喝生活化減脂方式”“跟著吃就能瘦”的“食療減肥法”等。但據《法治日報》報道,這類減肥“經驗帖”不少都是為(wei) 了引流,背後都是“生意經”。

  這類減肥“經驗帖”,都有著相似的劇情:博主在吃下相關(guan) 產(chan) 品後,後續即使大魚大肉還是瘦了。博主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為(wei) 所推薦的產(chan) 品背書(shu) ,稱其“具有減肥功效”,並在帖子評論區中放置產(chan) 品購買(mai) 鏈接。

  類似操作乍一看似乎並無不妥之處,但其實是商業(ye) 廣告行為(wei) ,隻不過以“經驗帖”之名,行推銷產(chan) 品之實。而其展現的內(nei) 容,卻很少有公開明確為(wei) “廣告”的字樣。這無疑會(hui) 對消費者造成誤導。

  以“經驗帖”形式出現的商業(ye) 廣告,通常主打“切身體(ti) 驗”和“親(qin) 昵攻勢”牌,不少消費者就在一句句“姐妹們(men) ”的語言攻勢下鑽進了套,被割了韭菜。

  而《廣告法》規定,廣告應當具有可識別性,能夠使消費者辨明其為(wei) 廣告。這也正是那些所謂的“經驗帖”刻意模糊的地方。

  不少帖子還以檢驗、打假某種減肥產(chan) 品為(wei) 噱頭吸引流量,而點開視頻、帖子才發現是在推薦減肥藥、減肥茶等。更有甚者,一些減肥博主把處方藥炒成“減肥神藥”,這已經涉及用藥安全,尤其需要警惕。

  對這些減肥“經驗帖”亂(luan) 象,除了公眾(zhong) 要提高辨識能力,平台也責無旁貸,尤其是對涉及商業(ye) 廣告引流等方麵的內(nei) 容,要予以嚴(yan) 格把關(guan) ,落實平台主體(ti) 責任。

  同時,有關(guan) 方麵對欺騙消費者的違法行為(wei) 也要依法打擊,從(cong) 源頭堵住漏洞。如果博主的相關(guan) 行為(wei) 損害了消費者權益,也絕不能讓其以“經驗分享”為(wei) 借口脫身。

  要認清的是,這種減肥博主所謂的“經驗帖”本質依舊是商業(ye) 廣告。相關(guan) 內(nei) 容要嚴(yan) 格依法予以規範,不能再任由其忽悠公眾(zhong) ,讓“經驗帖”成了“韭菜收割機”。

  □蘇士儀(yi) (媒體(ti) 人)

  (新京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