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為數字辦公按下“加速鍵”
1月17日,工信部就《國家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綜合標準化體(ti) 係建設指南》(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到2026年,共性關(guan) 鍵技術和應用開發類計劃項目形成標準成果的比例達到60%以上,標準與(yu) 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的聯動水平持續提升。新製定國家標準和行業(ye) 標準50項以上,推動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ti) 係加快形成。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的湧現,中國各行各業(ye) 紛紛入場,數字辦公行業(ye) 是其中之一。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迎來新一輪發展熱潮的背景下,哪些人工智能產(chan) 品已實現落地應用?又將為(wei) 行業(ye) 帶來哪些發展機遇?
人工智能重塑辦公模式
得益於(yu)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在創建文本等方麵的表現,人工智能正在重塑辦公模式,助力用戶提升創新與(yu) 生產(chan) 效率,協同辦公市場規模逐漸擴大。
2023年11月發布的《中國AI大模型創新和專(zhuan) 利技術分析報告》顯示,軟件業(ye) 、製造業(ye) 及服務業(ye) 等是中國大模型創新主體(ti) 專(zhuan) 利布局較多的行業(ye) ,專(zhuan) 利布局數量分別為(wei) 3.6萬(wan) 件、3.4萬(wan) 件、2.8萬(wan) 件。百度、騰訊、阿裏等企業(ye) 深入推進專(zhuan) 利產(chan) 業(ye) 化發展,在軟件業(ye) 、製造業(ye) 等行業(ye) 專(zhuan) 利布局較多。
在軟件領域,人工智能大模型逐步應用於(yu) 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等領域,相關(guan) 軟件產(chan) 品的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
以國內(nei) 老牌辦公軟件企業(ye) 金山辦公為(wei) 例。2023年4月,WPS AI對外亮相,並陸續應用於(yu) 文字、表格、演示文稿等常用辦公組件,除了文本生成等功能外,WPS AI可以通過自然對話的人機交互生成複雜的函數公式,進一步降低辦公軟件的操作門檻。2023年11月,WPS AI公測發布,正式對用戶開放使用。
與(yu) WPS AI相似,在協同辦公場景下,騰訊文檔智能助手、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等工具,串聯起多場景的辦公需求,正在為(wei) 辦公環境帶來更具想象力的體(ti) 驗。業(ye) 內(nei) 分析人士指出,如今,協同辦公軟件早已不僅(jin) 局限於(yu) 異地溝通、在線會(hui) 議、溝通留痕等打通現實與(yu) 數字空間的功能,有了人工智能的深度嵌入,算法可以對辦公場景中沉澱的數字資產(chan) 進行智能標識與(yu) 推薦,提高協同效率。
推動硬件產(chan) 品變革創新
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發展推動了硬件產(chan) 品創新與(yu) 變革,成為(wei) 新的商機。除了智能製造、智能家居、無人駕駛等領域硬件產(chan) 品廣泛落地之外,一係列新智能產(chan) 品也開始走入消費者生活,實現從(cong) “概念”到“應用”。
3個(ge) 月前,美國一家科技公司發布了一款新型人工智能硬件產(chan) 品。這款無屏幕智能設備可以通過磁吸的方式佩戴在衣服上,依靠語音和手勢完成交互,實現通話、拍照、翻譯等功能。
在今年的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CES)上,聯想集團攜40多款基於(yu) 人工智能的全新設備與(yu) 解決(jue) 方案亮相,其中包括多款配備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軟件的個(ge) 人電腦。用戶使用時隻需輸入一些文字內(nei) 容,即可快速生成相應的視覺圖像。聯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消費業(ye) 務群總經理張華表示,人工智能電腦將實現多模態自然語言交互,提升機器的用戶意圖理解能力,這樣的創新能給用戶在工作、學習(xi) 、生活等多場景中帶來別樣體(ti) 驗。
關(guan) 注技術風險
在金山辦公首席執行官章慶元看來,過去一年,國內(nei) 的AI大模型發展成熟度很高,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產(chan) 品麵世,今年會(hui) 有更多企業(ye) 將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於(yu) 實際工作場景。同時,在具體(ti) 應用時,仍需注意人工智能的基建、場景應用和安全保障等問題。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給信息內(nei) 容治理帶來了挑戰,也讓更多人開始關(guan) 注智能倫(lun) 理、知識產(chan) 權保護、隱私與(yu) 個(ge) 人數據保護等方麵可能存在的技術風險。
2023年8月15日起,國家網信辦聯合多部委公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簡稱《暫行辦法》)正式施行。其中明確,“鼓勵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在各行業(ye) 、各領域的創新應用,生成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優(you) 質內(nei) 容,探索優(you) 化應用場景,構建應用生態體(ti) 係。”《暫行辦法》同時指出,“涉及知識產(chan) 權的,不得侵害他人依法享有的知識產(chan) 權;涉及個(ge) 人信息的,應當取得個(ge) 人同意或者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hui) 副理事長顧炳中認為(wei) ,在大模型的訓練過程中就要注重權利保護,明顯侵犯版權的行為(wei) 要及時阻止。比如,利用氣象局的數據訓練得到的氣象預測模型,就應該得到權利人的授權,要從(cong) 源頭規範數據使用。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初始階段,可以給版權方麵留有更多的寬容和時間、實踐去驗證,要及時跟蹤,對可能帶來的問題進一步研究,但不能匆忙下結論。隨著技術和時代的進步,很多傳(chuan) 統概念會(hui) 發生改變,版權也可能如此,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新技術帶來的版權問題。”顧炳中說。(人民日報海外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