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在擺攤中過新年的時尚小青年

發布時間:2024-02-19 14:42: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掛一麵彩旗,搬幾個(ge) 大紅膠凳,桌子一擺,再把自製商品一放,重慶市璧山區的小鎮上“冒”出來一個(ge) 賣橙汁的小攤。

  攤主是來自四川外國語大學的4名女大學生。小攤上,“鮮榨橙汁”的手繪招牌旁放著價(jia) 目表,最貴的一杯“橙心橙意”僅(jin) 要12元。“這個(ge) 寒假,擺攤是一些大學生過春節假期的新方式。”她們(men) 說。

  一些年輕人在社交媒體(ti) 曬出自己經營的攤位。這些小攤憑借低門檻、低投入、時間自由等特點,吸引年輕人走出家門,他們(men) 把興(xing) 趣愛好和創業(ye) 想法“搬”上街頭,變身市集“小老板”。一個(ge) 個(ge) 攤位讓年味在大街小巷流動。

  幾平方米的小攤位不僅(jin) 裝著年輕人自製的年貨,也承載著他們(men) 對新年的祝福和祈盼。

  小攤“商戰”,出“奇”才能製勝

  春節擺攤,“新手老板”如何才能吸引路人的眼球?

  北京師範大學學生侯鼎宜發現,身邊不少年輕人喜歡用拍立得相機,他們(men) 覺得拿在手裏的照片最有感覺。“如果拿著拍立得去街上給遊客拍照,會(hui) 不會(hui) 受歡迎呢?”侯鼎宜的腦海裏冒出了擺攤的主意。

  一張自製海報,幾部相機,就是侯鼎宜“拍立得小攤”的全部家當。這個(ge) 樸素的小攤在北京鼓樓附近,從(cong) 春節前就靜候遊人。

  當北京迎來旅遊高峰,找侯鼎宜拍照的人也多了。“從(cong) 遊客們(men) 萌生拍照意向,到我幫他們(men) 尋找合適的角度,取景、定格、打印照片,前後不到10分鍾,幫很多人留下了他們(men) 在北京這座城市的記憶。”侯鼎宜說,看著顧客的笑臉,她在自己的簡易小攤中找到了滿滿的成就感。

  來自廣東(dong) 汕尾的00後女生童木擅長書(shu) 法,這個(ge) 假期,她不再做宅女,選擇走出家門給遊客寫(xie) 新春吉祥話。“上岸”“奮鬥”“諸事宜”“平安喜樂(le) ”等詞的點擊率最高。童木還帶來她篆刻的印章,給下單的顧客們(men) 印上美好寓意。

  為(wei) 了招攬更多客人,童木拉來了一個(ge) 擅長拍照的朋友,兩(liang) 人打出“免費拍照”的噱頭,用便攜式數碼相機為(wei) 顧客記錄在小攤“求美滿”的過程。

  距離汕尾200多公裏的廣東(dong) 東(dong) 莞,還有一對90後夫婦喬(qiao) 溪和柯木木也想到了新點子。兩(liang) 人給家裏的4個(ge) 孩子穿上漢服,打扮成賣貨郎的模樣,帶著孩子一起擺攤。

  柯木木是一家兒(er) 童手工品牌的設計師。年前,擅長手工設計的她製作了很多非遺魚燈。為(wei) 了在非遺文創眾(zhong) 多的市集裏脫穎而出,柯木木想到“讓孩子COS賣貨郎”的點子。

  說幹就幹!柯木木和丈夫喬(qiao) 溪帶著4個(ge) 孩子搭建攤位、擺放商品、準備服裝和道具。一切就緒後,當孩子背著插滿魚燈的竹簍和大人一起推著精美的魚燈車走進市集,不少市民舉(ju) 起手機拍照,他們(men) 一家瞬間成為(wei) 新春市集上的焦點。

  “這次擺攤不僅(jin) 讓更多人看到了我們(men) 製作的魚燈,也讓孩子們(men) 對傳(chuan) 統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柯木木說。

  “團團”喊你“開擺”啦

  年輕人的擺攤需求,被共青團注意到了。多地團組織出手提供幫助,“喊話”回鄉(xiang) 大學生創意“開擺”。

  春節假期,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的江南萬(wan) 達廣場,每天下午4點,商家們(men) 就陸續出攤了。“雖然是在萬(wan) 達廣場周邊,但是價(jia) 格挺接地氣的,商品也有創意。”一位網友在社交平台這樣評價(jia) 。擺攤的區域被稱為(wei) 星空夜市,每晚都有不少人光顧。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注意到,每個(ge) 攤位前都寫(xie) 著“公益攤位”。這是團江南區委助力青年創業(ye) 的項目,18-40歲江南區籍的居民都能報名,不僅(jin) 不收攤位費,人們(men) 還能領到免費的攤車。為(wei) 了讓更多年輕人知道這個(ge) 消息,江南區共青團微信號將《團團公益攤位(江南萬(wan) 達站)持續招募》的推文足足發了15遍。

  類似的做法在多地出現。在重慶,團璧山區委為(wei) 擺攤青年爭(zheng) 取到了“減免攤位費”的福利,不少年輕人留言“要做這條‘gai’上最亮眼的攤主”。在貴州,團興(xing) 仁市委也將攤位日租費用降至1元起,呼籲返鄉(xiang) 創業(ye) 大學生利用春節擺攤來“賺零花錢”。

  在“團團”的幫助下,不少年輕人化身為(wei) “小老板”,向過往行人售賣著濃濃“年味”。

  “瞧一瞧,看一看,這都是我們(men) 手寫(xie) 的龍年祝福。”“看看我們(men) 的手工DIY,‘手殘黨(dang) ’也能輕鬆上手。”在廣東(dong) 省佛山市高明區明湖公園,團高明區委帶著一群00後大學生辦起了創意集市。

  不大的集市裏雖然隻有10個(ge) 攤位,卻趣味十足。理科生利用“高分子材料受熱發生收縮”的科學原理,將熱縮片變成發夾、吊墜、戒指等工藝品,引來不少人駐足試戴;文科生把“非遺魚燈”“非遺龍燈”等特色花燈和傳(chuan) 統漢服“搬”上了集市,輕鬆拿捏過年氛圍;還有誌願者在現場組織“愛心義(yi) 賣”,鼓勵大家在享受春節熱鬧氛圍的同時,也獻出一份愛心。

  廣西防城港麵向在校大學生及離校兩(liang) 年內(nei) 未就業(ye) 的高校畢業(ye) 生和社會(hui) 公眾(zhong) 群體(ti) 發布“團團招募令”,號召當地年輕人“抓住年前最後一波商機”,實現擺一個(ge) 小攤的夢想。

  擺攤不圖一夜暴富,開心就好

  “小攤賺不了大錢,但有的顧客因為(wei) 我們(men) 的小攤更願意了解當地農(nong) 產(chan) 品,這比賺錢更讓我滿足。”不久前,四川外國語大學的譚靖弋和其他3名同學來到重慶市璧山區團壩村的果園開展助農(nong) 活動。在多次調研和討論後,她們(men) 決(jue) 定用“線上直播+線下擺攤”的方式讓當地農(nong) 產(chan) 品被更多人看見。

  幾名大學生將團壩村的臘肉、香腸、橙子等農(nong) 產(chan) 品打包成年貨禮盒進行售賣。沒想到,效果非常好,來小攤上詢問的人絡繹不絕。她們(men) 動作嫻熟,一邊遞上飲品,一邊不厭其煩地向路人介紹助農(nong) 理念。

  過了幾天,甚至連當地的小孩都加入了賣貨隊伍。村裏淳樸的民風讓她們(men) 發現,來到這裏的意義(yi) 不僅(jin) 是擺個(ge) 小攤,而是如何帶動當地人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怪不得人們(men) 都說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我們(men) 很慶幸自己利用空餘(yu) 時間擺了這個(ge) 小攤。”譚靖弋說。

  江蘇南京一家書(shu) 法小攤的“老板”鍾婕鳴一開始就不是衝(chong) 著賺錢去的。

  鍾婕鳴從(cong) 幼兒(er) 園開始學習(xi) 書(shu) 法,練習(xi) 書(shu) 法是她最享受的時刻。鍾婕鳴想把自己的這份快樂(le) 寫(xie) 下來,傳(chuan) 遞給更多的人。為(wei) 此,她喊來一個(ge) “擺攤搭子”一同開始了新嚐試。

  一批批顧客在攤位前停留,鍾婕鳴的筆就沒停下來過。讓她印象最深的是,當顧客多到她已經沒有辦法同時回複很多人的問題時,一位顧客在定好自己想要寫(xie) 的內(nei) 容後並沒有催促,而是耐心等待。他告訴鍾婕鳴:“年輕人用中國特有的書(shu) 法文化來擺攤,很優(you) 秀也很不容易,值得很多人學習(xi) 。”

  現在,鍾婕鳴的生意從(cong) 路邊的小攤搬到了網絡,春聯、書(shu) 簽、折扇,一件件作品從(cong) 南京郵到全國各地。

  “擺攤,讓自己的興(xing) 趣被更多人看見,也讓更多人了解到了中國傳(chuan) 統的藝術表現形式,書(shu) 法創作這條路我想我會(hui) 一直堅持下去,而且用更多的形式去傳(chuan) 播它。”鍾婕鳴說,開學後小攤就要“關(guan) 門”了,但她對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不會(hui) 停步。

  實習(xi) 生 殷逸琛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溫維娜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