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法治”成為各地政府工作報告高頻詞

發布時間:2024-02-20 14:49:00來源: 法治日報

  在法治軌道上推動政府各項工作

  “法治”成為(wei) 各地政府工作報告高頻詞

  □ 本報記者  蒲曉磊

  在全國兩(liang) 會(hui) 前召開的地方兩(liang) 會(hui) ,往往被視為(wei) 新一年各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風向標。目前,全國31個(ge) 省(自治區、直轄市)兩(liang) 會(hui) 已經全部結束,地方兩(liang) 會(hui) 通過的2024年省級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也陸續發布。

  《法治日報》記者在梳理各地政府工作報告時注意到,“法治”成為(wei) 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的高頻詞匯之一。

  “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堅持法治規範,紮實推進依法行政”“推進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和信訪工作法治化”……各地在部署2024年的政府工作時強調,在法治軌道上推動政府各項工作,以高水平法治服務高質量發展。

  創新社會(hui) 治理

  社會(hui) 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內(nei) 容,良好的社會(hui) 治理是實現社會(hui) 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le) 業(ye) 的前提和保障。各地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和創新社會(hui) 治理。

  浙江提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鞏固拓展“後陳經驗”,弘揚“四下基層”優(you) 良作風,推進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和信訪工作法治化,迭代提升“141”基層治理體(ti) 係,加強食品藥品安全治理,完善社會(hui) 治安防控體(ti) 係,確保城鄉(xiang) 安寧、群眾(zhong) 安樂(le) 、社會(hui) 和諧。

  北京提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入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提升社會(hui) 矛盾糾紛和信訪問題預防化解水平。紮實開展“平安單位”“平安醫院”“平安學校”創建活動,嚴(yan) 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全力保障社會(hui) 安定、人民安寧。

  吉林提出,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對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急難愁盼問題馬上就辦、一抓到底。堅持和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接訴即辦”改革,以機製創新提升基層治理能力。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大學知識產(chan) 權學院院長馬一德指出,新時代“楓橋經驗”更加強調黨(dang) 的領導、更加彰顯法治思維、更加突出科技支撐、更加注重社會(hui) 參與(yu) 。加強和創新社會(hui) 治理,要堅持和加強黨(dang) 對社會(hui) 治理工作的領導,深入貫徹黨(dang) 的群眾(zhong) 路線;始終站穩人民立場,彰顯法治思維,增強依法辦事能力;強化科技和信息平台支撐,建立健全矛盾糾紛化解機製;注重全民普法和社會(hui) 參與(yu) ,在厚植法治信仰上更有作為(wei) 。

  建設法治政府

  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是推動政府治理現代化,在法治軌道上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各地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表示,要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水平。

  安徽提出,積極推進重點領域、新興(xing) 領域、民生領域行政立法,深化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加強府院聯動、府檢聯動。深化公共政策兌(dui) 現和政府履約踐諾,更好以政府誠信贏得社會(hui) 公信。

  福建提出,加強製度建設,完善重大行政決(jue) 策程序製度,加強重點、新興(xing) 和特色領域立法,用好省一體(ti) 化大融合行政執法平台,強化行政執法監督,嚴(yan) 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

  廣西提出,大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全麵實行政府權責清單製度,嚴(yan) 格落實重大行政決(jue) 策程序,加強重點領域、新興(xing) 領域政府立法,紮實推進政務公開,深化綜合行政執法體(ti) 製改革。

  “加快新時代法治政府建設,對於(yu) 深入推進‘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滿足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具有重要意義(yi)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馬懷德說。

  優(you) 化營商環境

  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guan) 鍵一年,做好經濟社會(hui) 發展各項工作意義(yi) 重大。各地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優(you) 化營商環境,加強法治化服務保障,並列出了多項具體(ti) 舉(ju) 措。

  山西提出,運用“啄木鳥”工作機製,推行“辦不成事”反映窗口製度。健全企業(ye) 家參與(yu) 涉企政策製定機製,構建涉企政策綜合協調審查工作機製,全麵清理廢除影響公平競爭(zheng) 的規章製度。

  上海提出,著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聚焦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實施新一輪營商環境改革150項任務措施,全方位提升企業(ye) 感受度。健全“政會(hui) 銀企”四方合作、企業(ye) 圓桌會(hui) 等交流溝通機製,完善重點企業(ye) “服務包”製度,以更大力度幫助企業(ye) 減負增效、以更快速度回應企業(ye) 訴求。

  山東(dong) 提出,推動修訂優(you) 化營商環境條例,實施新一輪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健全“高效辦成一件事”常態化推進機製,暢通“麵對麵會(hui) 商”“省長直通車”等渠道,發揮好“魯力辦”督查落實平台作用,真正做到“接訴即辦”,不斷提升經營主體(ti) 滿意度、獲得感。

  “將優(you) 化營商環境建設全麵納入法治化軌道,有利於(yu) 進一步釋放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力,持續釋放改革紅利,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俊海說。

  守護美麗(li) 山水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美麗(li) 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但與(yu) 此同時,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各地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守護好美麗(li) 山水。

  青海提出,科學有序推進生態保護治理體(ti) 係建設。深入貫徹實施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強化國土空間用途管製,完善環評源頭預防管理體(ti) 係。織密“天空地”一體(ti) 化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加強氣候變化、生態係統監測預警,優(you) 化“河湖長製+林草長製”聯動機製,構建更高標準生態環境評價(jia) 體(ti) 係。

  四川提出,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最嚴(yan) 格的生態環境治理製度。嚴(yan) 格抓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和國家移交長江黃河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深入開展第三輪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

  江蘇提出,紮實開展長江大保護。加快構建長江水生態考核評估體(ti) 係,持續推進長江水生態係統修複,堅定推進長江“十年禁漁”,實施長江幹流通江支流水質穩定達標等專(zhuan) 項行動,確保長江江蘇段水質穩定在Ⅱ類以上、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持續提升。

  上海社會(hui) 科學院法學所環境法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彭峰指出,從(cong)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可以看出,地方政策製定者越來越強調自然生態保護的重要性,並將其與(yu) 高質量保護相掛鉤,說明地方越來越務實地關(guan) 注和考慮到自然的生態價(jia) 值與(yu) 經濟價(jia) 值之間的平衡,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強化法治保障,從(cong) 而有力推動治理模式由“重汙染、輕生態”向“自然生態保護與(yu) 汙染防治並重”轉變,更好推進美麗(li) 中國建設。(法治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