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發展惠民生,“國家賬本”顯力度釋溫度
【兩(liang) 會(hui) 視點】促發展惠民生,“國家賬本”顯力度釋溫度
今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guan) 鍵一年。“關(guan) 鍵年”中,“國家賬本”如何精打細算,更好托起經濟增長與(yu) 民生改善的大盤?最新出爐的預算報告給出了答案:“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合理把握政策力度,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ye) 發展”“大力優(you) 化支出結構,堅持黨(dang) 政機關(guan) 過緊日子不動搖,嚴(yan) 格控製一般性支出”……
代表委員們(men) 紛紛表示,預算報告聚焦促發展、惠民生,彰顯力度、傳(chuan) 遞溫度,新一年的財政政策發力可期,各項政策舉(ju) 措落地將獲得有力保障。
有的放矢,適度加力
今年的預算報告提出,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23950億(yi) 元,增長3.3%。加上調入資金及使用結轉結餘(yu) 20940億(yi) 元,收入總量為(wei) 244890億(yi) 元。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85490億(yi) 元(含中央預備費500億(yi) 元),增長4%。赤字率按3%安排,全國財政赤字規模40600億(yi) 元,比上年年初預算增加1800億(yi) 元。
“看了今年的預算報告,最大的一個(ge) 感受就是務實。”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代表表示,2024年財政政策的加力提效遵循了適度原則,總量均衡,主要在結構上加力謀效益。
田軒代表認為(wei) ,“有收有放”的財政預算安排,符合今年我國經濟進入轉型攻堅階段的結構特征,是麵對全球經濟增長預期承壓和有效需求不足、社會(hui) 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的挑戰,遵循政策取向一致性原則作出的安排。
“發行10000億(yi) 元超長期特別國債(zhai) ,不計入赤字,專(zhuan) 項用於(yu) 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很多代表委員都注意到了今年財政政策作出的新動作。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奧盛集團董事長湯亮代表表示,國家將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zhai) ,體(ti) 現了財政政策本身的延續性、持久性,也有利於(yu) 政策實施效果的最大化。
“這體(ti) 現了財政政策逆周期擴張的政策意圖。”田軒代表向記者表示,穩定的超長期特別國債(zhai) 安排,將更好助力統籌發展與(yu) 安全兩(liang) 者的關(guan) 係,而且中央發債(zhai) 相對地方而言成本更低、周期更長,能更好助力新動能的產(chan) 生、長期優(you) 質資產(chan) 的形成。
為(wei) 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中央財政產(chan) 業(ye) 基礎再造和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專(zhuan) 項資金安排104億(yi) 元”“加強製造業(ye) 領域重點研發計劃、重大專(zhuan) 項等保障,推動解決(jue) 產(chan) 業(ye) 關(guan) 鍵共性技術難題”……
今年的預算報告提出,支持加快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推進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升級,加大企業(ye) 創新發展支持力度,字裏行間傳(chuan) 遞出支持企業(ye) 創新發展的積極信號。這讓不少來自企業(ye) 的代表委員感到振奮鼓舞,更讓他們(men) 對未來發展充滿期待與(yu) 信心。
“落實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科技成果轉化稅收減免等政策,支持企業(ye) 更多參與(yu) 國家重大科技項目……”讀到此處,福建盼盼食品集團總裁蔡金釵代表特意用筆在下麵作了標注。
“去年研發加計扣除、出口退稅等政府直達企業(ye) 的資金優(you) 惠共計4000多萬(wan) 元,我們(men) 將這部分資金全部用到了技術創新、車間的升級改造、產(chan) 品品質的提升上麵。”蔡金釵代表說,近年來財政政策頻頻送來“及時雨”,讓企業(ye) 獲得了更好的發展。
今年,預算報告提出要建立完善涉企優(you) 惠政策目錄清單並及時向社會(hui) 公開,堅決(jue) 遏製地方招商引資中違規引稅返稅等惡性競爭(zheng) 行為(wei) ,著力破除各種形式的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同時,強調要在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的基礎上,繼續規範非稅收入管理,嚴(yan) 禁亂(luan) 收費、亂(luan) 罰款、亂(luan) 攤派。
中國民間商會(hui) 副會(hui) 長、合肥榮事達電子電器集團董事長潘保春代表表示:“這為(wei) 企業(ye) 公平競爭(zheng) 掃清了障礙,是真心為(wei) 企業(ye) 著想,是接地氣的安排。”
財力進一步向基層、民生傾(qing) 斜
“中央財政就業(ye) 補助資金安排667億(yi) 元,支持地方提高公共就業(ye) 服務能力,落實落細就業(ye) 創業(ye) 扶持政策”“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30元,達到每人每年670元”“城鄉(xiang) 居民基礎養(yang) 老金月最低標準提高20元”……梳理今年的預算報告,財力進一步向基層傾(qing) 斜、向民生傾(qing) 斜的政策取向十分明顯。
細心的代表委員發現,在2024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教育、社會(hui) 保障和就業(ye) 支出占比位居各項支出前列。
“國家財政加大對就業(ye) 的投入,讓我們(men) 對做好就業(ye) 工作更有底氣和信心。”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局長黎勇委員表示,“下一步我們(men) 將充分發揮資金撬動作用,確保各項就業(ye) 政策全麵落地落實、就業(ye) 人群應享盡享,穩住就業(ye) 大盤。”
在今年的預算報告中,財力下沉依舊是關(guan) 鍵詞。報告提出,要優(you) 化對地方轉移支付,加強地方財力保障,優(you) 化省以下財力分布,推動財力下沉,增強地方高質量發展能力。
近年來,財政資金直達基層、直接惠企利民,不少代表委員對此有切身體(ti) 會(hui) 。“要是沒有這50萬(wan) 元的財政支持,我不知道要跑多少個(ge) 部門!”談起前年為(wei) 村集體(ti) 項目籌錢的經曆,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壽安鎮岷江村黨(dang) 委書(shu) 記陶勳花代表動情地說。
她告訴記者,在向上級打報告申請資金後,很快便通過了審批。在財政支持下,項目如期建成投運,解決(jue) 了很多村民的就業(ye) 問題。“國家錢袋子對基層如此大的支持力度,如此快的響應速度,讓我們(men) 對鄉(xiang) 村振興(xing) 幹勁更足。”陶勳花代表說。(本報北京3月6日電)
韓韞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