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讓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無所遁形

發布時間:2024-03-11 16:0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形勢十分嚴(yan) 峻,成為(wei) 發案最多、上升最快、涉及麵最廣、人民群眾(zhong) 反映最強烈的犯罪類型之一。隻有深入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堅決(jue) 遏製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多發高發態勢,人民群眾(zhong) 的幸福案和安全感才更加充實、更可持續。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顯示,2023年人民法院依法審結電信網絡詐騙案件3.1萬(wan) 件6.4萬(wan) 人,同比增長48.4%,體(ti) 現了人民法院嚴(yan) 厲懲治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決(jue) 心和力度。

  “打”字當頭,堅持依法從(cong) 重處罰。近年來,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衍生升級速度加快,呈現出一些新變化、新特點,表現為(wei) 從(cong) 獨立詐騙團夥(huo) 向超大犯罪集團轉變,從(cong) 單一詐騙犯罪向漸趨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條犯罪轉變,從(cong) 利用傳(chuan) 統網絡技術實施犯罪向利用高科技進行詐騙犯罪轉變。一些人偷越國境後成立犯罪集團或組成犯罪團夥(huo) ,對境內(nei) 居民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此類犯罪集團、團夥(huo) 往往組織嚴(yan) 密、層級分明,成員之間分工明確,各環節由不同人員分工配合完成犯罪,嚴(yan) 重危害人民群眾(zhong) 利益。人民法院堅持“出重拳”“下重手”,堅持雙管齊下,依法從(cong) 嚴(yan) 打擊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及其關(guan) 聯、衍生犯罪。被告人曾某、鍾某華、王某等67人詐騙、偷越國(邊)境等罪一案中,法院不僅(jin) 對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主犯、從(cong) 犯依法從(cong) 嚴(yan) 懲處,而且對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仍提供技術支持和轉移贓款服務的葉某真、郭某根等犯罪分子,依法予以打擊。

  “救”字托底,堅持全力追贓挽損。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的追贓挽損工作成效,既是切斷犯罪分子與(yu) 境內(nei) 利益鏈條的有力舉(ju) 措,亦是關(guan) 乎人民群眾(zhong) 滿意度和安全感的重要問題。除督促犯罪分子主動退贓退賠外,追贓挽損不能搞單打獨鬥,要與(yu) 境內(nei) 外有關(guan) 單位加強協調,形成工作合力。比如,與(yu) 國際刑警組織、跨國金融機構、通信部門、互聯網企業(ye) 等建立信息資源共享機製,充分運用反詐平台等收集被害人的關(guan) 聯信息,推動構建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協查數據庫;與(yu) 銀行建立監督配合機製,通過司法建議等方式推動規範銀行卡業(ye) 務經營行為(wei) ,促使銀行對符合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特征的銀行卡轉賬行為(wei) 進行監測和預警;與(yu) 電信企業(ye) 、網絡平台及監管部門等建立協同治理聯動機製,簡化辦案流程,壓縮協調環節,進一步提高追贓挽損工作效率,最大限度擠壓犯罪分子利益空間,維護群眾(zhong) 合法權益。

  “硬”字著力,堅決(jue) 保護公民個(ge) 人信息安全。在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手段迭代翻新的過程中,催生了侵犯公民個(ge) 人信息等關(guan) 聯犯罪,並逐漸形成黑灰產(chan) 業(ye) 鏈,嚴(yan) 重侵害公民個(ge) 人信息安全。2017年出台的《關(guan) 於(yu) 辦理侵犯公民個(ge) 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為(wei) 辦理此類刑事案件適用法律提供了指導依據。2021年出台的《個(ge) 人信息保護法》,對個(ge) 人信息跨境提供的規則作了專(zhuan) 章規定。人民法院通過加大對侵犯公民個(ge) 人信息等關(guan) 聯犯罪的打擊力度,維護公民個(ge) 人信息安全,鏟除境外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滋生土壤,防止犯罪蔓延。被告人潘某平等3人侵犯公民個(ge) 人信息案中,人民法院依法以侵犯公民個(ge) 人信息罪對三人從(cong) 重處罰,彰顯了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關(guan) 聯犯罪“零容忍”的鮮明態度。

  “防”字為(wei) 要,加大反詐普法工作力度。銘刻在人民心中的法治,才是真正牢不可破的法治。麵對境外犯罪分子提供的“高薪招聘”“出國招工”等種種信息誘惑,有人通過偷渡等方式到境外從(cong) 事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司法機關(guan) 不僅(jin) 要依法嚴(yan) 懲此類犯罪活動,而且要加大反詐普法工作力度,通過線上發布典型案例、線下送法進鄉(xiang) 村、進社區、進學校、進養(yang) 老院,幫助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從(cong) 主觀上樹立識詐防詐的風險意識,從(cong) 源頭上切斷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的犯罪之路,共同營造“全民防詐、全民反詐”的社會(hui) 環境。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隻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需要堅持貫徹寬嚴(yan) 相濟的刑事政策,同時需要對電信網絡詐騙及其關(guan) 聯犯罪行為(wei) 嚴(yan) 懲不貸,加大追贓挽損力度,同時踐行能動司法理念,抓實抓好司法建議、反詐防詐宣傳(chuan) 等,以續寫(xie) 踐行人民至上的法治新篇章。(劉曉芬)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