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付費麵試輔導服務真的靠譜嗎?

發布時間:2024-03-12 16:22:00來源: 法治日報

  □ 本報記者   趙 麗(li)

  □ 本報實習(xi) 生 文旭晨

  查到筆試成績那一刻,來自雲(yun) 南的應屆畢業(ye) 生劉敏(化名)既高興(xing) 又擔心——她平常擅長筆試但不擅長麵試,連在課堂上回答問題都會(hui) 緊張發抖。為(wei) 了抓住這個(ge) 來之不易的就業(ye) 機會(hui) ,她花錢報名參加了一個(ge) 麵試輔導培訓班,最終順利通過麵試上崗。

  可北京應屆畢業(ye) 生祝希(化名)就沒有這麽(me) 幸運了,“2000元一對一培訓了一個(ge) 小時,聊完後人更懵了”。進行麵試輔導的“老師”告訴他,他的簡曆不需要修改,需要提升的是思維框架,“思維提升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這還得需要多少個(ge) 2000元啊。有種上當的感覺”。

  隨著2024年春招市場持續升溫,越來越多的畢業(ye) 生為(wei) 了獲得一份心儀(yi) 的工作,尋求各種方式提高自己的麵試能力。一些個(ge) 人或求職服務機構抓住這一“商機”,打出“資深HR”“過來人”等付費輔導的口號,紛紛推出麵試輔導服務,包括情景模擬、無領導小組討論、結構化麵試、壓力麵試等各類場景,價(jia) 格從(cong) 幾百元、幾千元甚至上萬(wan) 元不等。

  但付費麵試輔導會(hui) 成為(wei) 闖過就業(ye) 關(guan) 的“捷徑”嗎?初入社會(hui) 的畢業(ye) 生們(men) 又該注意哪些問題?《法治日報》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麵試輔導真假難辨

  有人上岸有人踩坑

  和劉敏一樣不擅長麵試的雲(yun) 南人白玲(化名)最近也獲得了一個(ge) 工作機會(hui) ,但後期要麵臨(lin) 一麵、二麵、終麵、HR麵等諸多輪次的麵試考驗。為(wei) 了掌握更多招聘、麵試流程和信息,她貨比幾家後購買(mai) 了某機構的付費麵試指導服務。

  “剛開始的時候會(hui) 進行發聲、普通話、語速等比較基礎的練習(xi) ,為(wei) 的就是讓我們(men) 說話有底氣,避免出現一些語氣詞,然後老師會(hui) 根據具體(ti) 的練習(xi) 情況提出改進建議。”白玲介紹說。最終,她順利通過麵試,得到了工作機會(hui) 。

  西南政法大學新聞傳(chuan) 播學院研究生輔導員楊璿認為(wei) ,麵試輔導機構是因市場而生,這也從(cong) 側(ce) 麵反映出現在找工作麵試的競爭(zheng) 越來越大。“事實上,市場上的輔導班其實隻是輔助,重要的是對考生綜合能力、綜合素養(yang) 的考驗。”

  但在調查中,記者發現,還有很多人反映付費培訓並沒有提升麵試應對能力,感覺自己被“坑”了。

  去年從(cong) 安徽某高校畢業(ye) 的程悅(化名)報名參加事業(ye) 編麵試輔導,一對一線上教學,一共40個(ge) 小時,先交5000元,“上岸”之後再補交3000元。“在詢問師資力量的時候,對方承諾老師是有經驗的老員工。”讓程悅沒想到的是,才上第一節體(ti) 驗課程,她就發現所謂的老師有一半時間都在讀課件,“後續和客服聯係時,對方還一直畫大餅,見我沒有交錢上課的意思,就直接屏蔽我了”。

  記者在社交平台以“麵試輔導”和“國考麵試”為(wei) 關(guan) 鍵字進行搜索發現,平台上有許多打著個(ge) 人真實分享的旗號,實則是某麵試輔導機構的軟文推廣。

  這些推廣“套路”大體(ti) 一致,首先回憶自己知道進入麵試後的心路曆程,最後引入自己的報班途徑,一般都是經認識的人或親(qin) 戚好友介紹;之後則以“今天是在某機構的第×天”為(wei) 引子,抓住一些考生的麵試短板,有針對性地分享心得體(ti) 會(hui) ,其中不乏“專(zhuan) 業(ye) 、氛圍好、進步快”等關(guan) 鍵詞,從(cong) 而達到為(wei) 該機構做宣傳(chuan) 的效果。

  記者瀏覽一家麵試輔導機構的主頁發現,有考生在評論區吐槽自己的報班經曆:其報的是協議班,上了兩(liang) 天課覺得理論課內(nei) 容有偏差,希望機構退款,可對方稱“中途單方麵毀約需要承擔200元/小時的課時費”。

  “沒辦法我隻能硬著頭皮上,但後來遇到的輔導老師更‘坑’,上課期間還請假去考試。”該考生就此詢問機構銷售人員“為(wei) 什麽(me) 輔導老師還要去考試”,得到的答複是“老師也有考編製的想法,我們(men) 沒有承諾必須是考上才來當老師的”。

  在評論區,有不少考生評論:“以前給我上課的也是應屆剛考完試的學生”“我朋友正在該機構當麵試輔導老師,其實他自己都沒有考公‘上岸’”……

  市場定價(jia) 缺乏標準

  培訓費動輒上萬(wan) 元

  除此之外,記者注意到,付費麵試輔導的價(jia) 格沒有標準,差別很大。

  在調查中,記者通過搜索發現,在一些社交平台和交易平台上,這類服務並不少見,直接搜索崗位名稱加上麵試輔導關(guan) 鍵詞就可以找到,比如運營崗位的麵試輔導、市場崗位的麵試輔導,還可以加上想要麵試的公司的名稱進行精準搜索。

  記者在某社交平台發布“求推薦麵試輔導機構”的帖子後,不到半小時,便有6家機構來私信記者。添加對方聯係方式後,記者發現,這些麵試輔導班大都按照協議類型分為(wei) 非協議班和協議班(分為(wei) 狀元協議和非狀元協議)兩(liang) 種。前者是直接交全款不退費;後者則是先交部分錢,根據麵試是否通過,按照協議進行補交或退費。

  白玲的交費方式便屬於(yu) 後者,“我當時報的是事業(ye) 單位特崗和三支一扶的筆麵全程班,價(jia) 格是7000元,如果麵試通過了的話再補交錢。事業(ye) 單位需要補交23333元,我是考三支一扶‘上岸’的,補交了12123元”。

  不過,“上岸”事業(ye) 單位協議班3萬(wan) 元左右的價(jia) 格並非“天花板”。

  在記者收到的各機構課程表格中,麵試班定價(jia) 均因麵試職位、時長和協議類型而有所不同。其中非協議班價(jia) 格均低於(yu) 協議班價(jia) 格,在7000元至2萬(wan) 元之間。

  記者對比發現,不同機構之間,協議班的價(jia) 格差距很大,如在某大型輔導機構推出的麵試精品線下班中,協議班收費在9800元至58800元不等。

  “一般來說線下國考麵試輔導是最貴的,因為(wei) 難度係數高一些,其次是省考、事業(ye) 編以及國企等其他考試。”某麵試輔導機構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除了這些以機構為(wei) 主題的麵試輔導外,在社交平台和二手交易平台,還存在不少所謂的線上付費麵試培訓的內(nei) 容和產(chan) 品。為(wei) 吸引消費者,很多賬號都會(hui) 在帖子和主頁內(nei) 標注“×年資深HR”“大廠Offer收割機”“結構化麵試全場第一”等廣告語。

  記者隨機谘詢幾家售賣這些麵試輔導商品的博主後發現,公考業(ye) 務主要以一對一輔導、陪練、選崗谘詢、政審體(ti) 檢谘詢等服務為(wei) 主,價(jia) 格在35元至250元不等。企業(ye) 類線上服務以求職規劃、簡曆代製作、簡曆優(you) 化、麵試輔導、Offer谘詢等為(wei) 主,有的甚至將這些服務打包合並,推出300元至1500元的輔導套餐。

  此外還有個(ge) 人提供的一對一付費麵試輔導產(chan) 品,廣告語大多是“多年HR一對一簡曆輔導”“體(ti) 製內(nei) 老員工麵試1V1陪練”等。根據產(chan) 品具體(ti) 包含的課程,標注的價(jia) 格在幾元至上萬(wan) 元不等。但記者谘詢發現,不少商家沒提供從(cong) 業(ye) 經曆等有效證明。

  加強監管規範行業(ye)

  及時查處違規行為(wei)

  花了高價(jia) 就能接受優(you) 質服務嗎?並不一定。

  1500元一小時,這是目前已經工作的上海白領趙凱(化名)曾經參加某機構麵試輔導的價(jia) 格。“所謂的模擬麵試也隻是常規麵試提問,這些問題甚至都可以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到。”趙凱覺得,這一小時的輔導,對他的幫助也隻有一分,“也就是湊了一小時輔導”。他把自己的經曆發在社交平台,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

  在他的帖子下麵,有人說,“自己花了3200元進行了45分鍾輔導,根本沒效果也沒有通過麵試”。還有求職者吐槽說,找了一個(ge) 麵試輔導,“結果那個(ge) 人嫌棄我這個(ge) 不懂、那個(ge) 不會(hui) ,我問個(ge) 問題就說我反駁他,讓我無語”。

  “大多數商家通過個(ge) 人簡曆質量來提供麵試輔導報價(jia) ,求職的行業(ye) 、崗位不同,價(jia) 格也不同,定價(jia) 從(cong) 每小時一兩(liang) 百元到幾千元不等,但實際上不少老師講課的內(nei) 容就是將網上資料進行整合。”曾和同學多次購買(mai) 線上付費麵試培訓商品的北京白領淩放(化名)吐槽道。

  采訪中,被問及老師資質問題時,大多機構都宣稱:“資深講師,多年授課經驗。”而當記者進一步詢問老師來自哪裏,可否證明時,有的機構工作人員便開始含糊其辭,以“話題敏感”為(wei) 由帶過,並作出了這樣的“保證”:“我能告訴你的是可以絕對放心,我們(men) 的講義(yi) 資料都是有針對性的,每年還會(hui) 根據考情升級講義(yi) ,以更貼近考官評判標準。”

  一些參加過麵試輔導的受訪者稱,一些麵試輔導老師把在網上搜索到的各種麵試經驗和自學麵試技巧壓縮到一對一輔導的一兩(liang) 個(ge) 小時中,對提升麵試應對能力幫助不大,但往往收費不菲。

  有過兩(liang) 次麵試第一名經曆的熊偉(wei) (化名)說:“實際上,一些機構出售的就是信息差,而這些信息其實隻要自己用心搜索都能找到。我剛開始也報過線上輔導班,但整體(ti) 收獲不大,反而更加焦慮了。”

  “梳理這方麵的相關(guan) 投訴,會(hui) 發現求職季找工作已經消耗了不少時間和精力,很少有求職者在發覺上當受騙之後轉而維權。而包括麵試輔導在內(nei) 的某些培訓機構或個(ge) 人在推銷時往往誇大其詞,誘導求職者。”京都律師事務所律師常莎分析,如果一定要進行這種麵試輔導,要了解對方是否有正規資質,對培訓時間、服務的具體(ti) 內(nei) 容等事項,也要有明確的約定。龐大的求職群體(ti) 催生出了龐大的就業(ye) 服務市場,對於(yu) 就業(ye) 服務市場中出現的明顯、典型違法行為(wei) ,相關(guan) 部門要及時查處,更好地維護求職者的權益。

  楊璿提醒說,作為(wei) 剛畢業(ye) 的求職者,一方麵要注重平時的積累,另一方麵可以通過網絡平台收集相關(guan) 資料,有針對性地進行準備。

  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看來,麵試培訓市場的收費價(jia) 格雖是市場定價(jia) 行為(wei) ,但是這一培訓市場依然應該得到監管,對培訓機構的監管職責應該更加明確。同時,培訓市場也應該出台與(yu) 麵試相關(guan) 的行業(ye) 規範,告別“野蠻生長”的發展階段。相關(guan) 監管部門應加強協調,消除監管盲區,努力打造跨地域、跨部門、信息共享、快捷高效、無縫對接的監管合作機製。如果市場這個(ge) 無形之手失靈了,政府這個(ge) 有形之手就應該擔起責任,通過行政處罰、市場準入等手段“修複市場”,保護求職者的合法權益。(來源:法治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