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8%受訪者呼籲加強治理家政維修服務行業
“找人上門修理烘幹機,結果花了4000元。”上海的90後郎逸菲向記者講述了今年年初遇到的糟心事,由於(yu) 烘幹機無法正常工作,他到網上搜索品牌售後,看到頁麵顯示的“保障”字樣後,他撥通了電話,對方很快安排師傅上門維修,但付款時,看到賬單的郎逸菲懵了,“一個(ge) 主板2998元,一個(ge) 啟動器400元,加上維修費和上門服務費,一共付了4000元”。
郎逸菲的經曆並非個(ge) 例。記者在網絡平台上搜索發現,不少網友發帖吐槽上門維修服務遇到的問題,“疏通下水道花了上千元”“修台洗衣機遇到漫天要價(jia) ”的帖子並不鮮見,還有網友整理了“避坑指南”“維權指南”,為(wei) 保護消費者權益支招。
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來臨(lin) 之際,中國青年報社社會(hui) 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000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項目、價(jia) 格不透明是受訪者認為(wei) 家政維修服務存在的主要問題。86.8%的受訪者呼籲加強對家政維修服務行業(ye) 的治理。
家政維修服務亂(luan) 象,項目、價(jia) 格不透明排首位
在北京工作的90後張濤租住在一個(ge) 老舊小區,前段時間衛生間下水道堵了,他在某平台找了一家維修公司,在跟客服確定上門服務價(jia) 格後,維修師傅很快到了現場。在檢查後,師傅表示管道老化,需要添加疏通劑,每斤180元。“我感覺價(jia) 格有點貴,但當時隻想著快點解決(jue) 問題,就沒與(yu) 對方討價(jia) 還價(jia) 。”張濤本想上網搜索疏通劑的價(jia) 格,但他發現,維修師傅帶來的疏通劑裝在一個(ge) 大的塑料桶中,沒有品牌標識。“加上上門服務費、維修費以及疏通劑的費用,最後付了800元。”
對於(yu) 家政維修服務存在的“坑”,項目、價(jia) 格不透明排在第一位,獲選率為(wei) 50.3%,45.0%的受訪者認為(wei) 是服務中臨(lin) 時加價(jia) ,43.2%的受訪者表示服務中存在隱形項目。其他還有:不清楚所用產(chan) 品質量(37.4%)、維修服務收費高(35.9%)、售後服務難保障(22.6%)、從(cong) 業(ye) 者服務態度不好(21.4%)。
現居杭州的00後施音,年前發現房間裏的空調不製熱了。通過搜索,她在某平台選了一家免上門費、隻收30元預約費的家政維修公司。但維修結束付款時,施音發現還要再付750元,“包括維修服務費、更換的商品費用等,而且不是通過平台支付,是付給維修師傅個(ge) 人”。在維修的過程中,施音向維修師傅詢問是否有公司規定的報價(jia) 單,得到的回答是沒有,而且公司隻負責給師傅介紹業(ye) 務,具體(ti) 的服務費用現場商定,“也就是說,收費多少是維修師傅個(ge) 人說了算”。
調查顯示,對於(yu) 家政維修服務亂(luan) 象頻現的原因,49.6%的受訪者認為(wei) 是缺乏有效的行業(ye) 監督約束機製,48.5%的受訪者覺得是缺乏對從(cong) 業(ye) 者的資質審核,45.0%的受訪者認為(wei) 是信息不對稱,容易欺瞞消費者。其他還有:企業(ye) 內(nei) 部管理不到位(39.3%)、平台監督力度不夠(39.1%)、行業(ye) 準入門檻低(35.4%)、相關(guan) 法律法規不完善(31.1%)、消費者維權意識不強(21.5%)、消費者維權渠道不暢通(17.0%)。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教授孫穎指出,近年來家政維修服務行業(ye) 發展較快,但無論是家政維修服務平台,還是家政維修從(cong) 業(ye) 者,目前均無嚴(yan) 格的資質審核標準,並且缺乏反饋投訴機製,導致服務質量良莠不齊、坐地起價(jia) 、隱藏項目層出不窮等亂(luan) 象。
“目前在治理上亦存在多個(ge) 難點。”孫穎表示,首先是消費者對維修活動的認知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對維修工人的能力和行為(wei) ,難以判斷和監督;其次是對維修難度與(yu) 耗材難以確定,因此在定價(jia) 是否合理上存在問題;三是消費者對更換的產(chan) 品、零件、輔材缺乏了解,可能會(hui) 出現維修人員以次充好、以假亂(luan) 真等情況,還可能在維修後,要求消費者支付額外費用,消費者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難以得到保障;四是消費者的地址等隱私信息容易被泄露,在舉(ju) 報時存在心理障礙。
孫穎指出,由於(yu) 家政維修服務領域內(nei) 容龐雜多元、形式多樣,已有法律法規的針對性不強,規製的精準性有待提高,同時存在消費者舉(ju) 證難、維權難、認定難的問題,難以為(wei) 消費者提供有效保護。“家政維修服務的行業(ye) 標準與(yu) 收費標準亟待統一。”
86.8%受訪者呼籲加強對家政維修服務行業(ye) 的治理
施音發現,現在平台上的有些公司隻充當中介的角色,把消費者的訂單派發給維修師傅,對維修過程和後續服務缺乏管理。施音希望有關(guan) 公司加強對維修師傅的管理,同時在服務中提供正規的報價(jia) 單,讓消費者對項目價(jia) 格心中有數。“平台也要加強對維修公司的審查,嚴(yan) 格監管,對出現很多投訴、存在不少糾紛的公司,禁止在首頁顯示。”
調查顯示,86.8%的受訪者呼籲加強對家政維修服務行業(ye) 的治理。
“我覺得需要加強對家政維修服務行業(ye) 的監管。”郎逸菲希望相關(guan) 部門加強對平台的治理,出台相關(guan) 的指導意見,比如搜索頁麵的廣告要有標識,應當把官方網站排在首位等,對屢次侵犯消費者權益的維修公司,平台應該封禁,加大監管和懲罰力度。“另一方麵,希望建立維修服務人員黑名單製度,禁止有黑曆史的維修人員接單,加強對他們(men) 的資質審查,保護消費者權益。”
治理家政維修亂(luan) 象,67.7%的受訪者建議明確行業(ye) 標準,規範維修內(nei) 容、流程和價(jia) 格,61.0%的受訪者認為(wei) 要暢通評價(jia) 監督舉(ju) 報渠道,降低消費者維權成本,52.7%的受訪者建議完善相關(guan) 法律法規,嚴(yan) 厲打擊維修服務亂(luan) 象。其他還有:互聯網平台加強監管,對違規商家進行處理(52.3%),加強對家政維修從(cong) 業(ye) 者資質審核和培訓(36.2%),消費者加強權益意識,勇於(yu) 維護自身權益(23.8%)。
“治理家政維修亂(luan) 象,需要向服務專(zhuan) 業(ye) 化、流程化、統一化的目標前進,才能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孫穎認為(wei) ,一方麵要加強監管力度,另一方麵需要推動行業(ye) 協會(hui) 加強自律,製定行業(ye) 服務標準,逐步形成合理、科學、規範的操作內(nei) 容、操作流程和透明、公平、合理的價(jia) 格。此外,應提升經營者和從(cong) 業(ye) 人員的資質要求,加強業(ye) 務培訓,清除行業(ye) 中的濫竽充數者和害群之馬。
“平台作為(wei) 第一責任人,要為(wei) 消費者站好崗、把好關(guan)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認為(wei) ,當消費者權益受損時,平台應先行承擔賠償(chang) 責任,再由平台向違規的維修服務經營者追償(chang) 。“要提高消費者維權收益,降低維權成本,使收益高於(yu) 成本,同時要提高企業(ye) 的失信成本,降低失信收益,確保失信成本高於(yu) 收益。通過實現‘雙升雙降’,打造公平公正、多贏共享的維修市場生態環境。”
此次調查的受訪者中,00後占10.8%,95後占21.5%,90後占41.2%,85後占15.2%,80後占11.3%。來自一線城市的占31.1%,二線城市的占41.4%,三四線城市的占22.0%,縣城或城鎮的占4.4%,農(nong) 村的占1.1%。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誌偉(wei)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