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講好中國故事 做有溫度的國際傳播

發布時間:2024-03-15 15:52: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最近,電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yun) 》在法國公映,覆蓋了全法140家影院,放映了近500場,首映日影院的“黃金場次”甚至出現一票難求的情況。

  現代舞詩劇《詩憶東(dong) 坡》登陸美國的劇院,開啟8場巡演。這樣一部中國舞台藝術作品,兼具時代性、國際性。

  此前,《眾(zhong) 神之地》《超時空鑒定》《第一餐》等人氣頗高的紀錄片,通過CGTN(中國國際電視台)旗下的俄語、阿拉伯語和西班牙語3個(ge) 頻道走向全球。截至目前,這些紀錄片已成功發行至亞(ya) 洲、歐洲等市場。

  如何借助新形式、新渠道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講好中國故事?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多位委員分享了對該議題的思考。

  發揮豐(feng) 富文化資源優(you) 勢和數字文化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

  “中國文化產(chan) 業(ye) 出海,這幾年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成就,我所在的政協外委會(hui) 也很關(guan) 注這個(ge) 話題。”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外事委員會(hui) 委員王眾(zhong) 一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專(zhuan) 訪時說。

  王眾(zhong) 一提到,去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後,外事委員會(hui) 組織部分委員去曲阜、濟南、敦煌等地進行調研,探討如何推廣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元素、助力中國文化走出去。

  在調研過程中,王眾(zhong) 一看到,很多地方已開始沿著“盡量讓外國受眾(zhong) 接受”的方向打造文創產(chan) 品,但仍存在同質化問題,他認為(wei) 各地打造蘊含傳(chuan) 統文化元素的文化產(chan) 品時,應該更加注重個(ge) 性化,並加強品牌意識。

  王眾(zhong) 一說:“我一直主張,我們(men) 要做有溫度的國際傳(chuan) 播。在這方麵,文化要素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王眾(zhong) 一看來,中國文化產(chan) 業(ye) 出海,關(guan) 鍵是要把握內(nei) 容的本土化和創新。“這意味著我們(men) 不僅(jin) 要有高質量的原創內(nei) 容,還要考慮到目標市場的文化背景、審美習(xi) 慣和價(jia) 值觀”。

  文學、動漫、影視劇等,都是目前傳(chuan) 播效果較好的文化產(chan) 品。

  從(cong) 2018年到2023年,B站海外發行國創作品累計超過70部,《時光代理人》《百妖譜》《凡人修仙傳(chuan) 》等作品登陸Sony Music Solutions等多家海外主流媒體(ti) 平台。

  截至2023年年底,中國網絡文學用戶數量達5.37億(yi) ,覆蓋20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深受海外用戶特別是年輕用戶喜愛。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hui) 副主席、黨(dang) 組成員、書(shu) 記處書(shu) 記吳義(yi) 勤帶來了《關(guan) 於(yu) 加速網絡文學出海,加強國際傳(chuan) 播能力建設的提案》。

  吳義(yi) 勤指出,“以網絡文學為(wei) 代表的新文化形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跨越國界,為(wei) 海外讀者和觀眾(zhong) 提供了一個(ge) 認識中國、了解中國文化的全新視角,成為(wei) ‘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的重要載體(ti) 。”

  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化產(chan) 業(ye) 協會(hui) 會(hui) 長張斌看來,要以數字文化提升文化產(chan) 業(ye) 國際競爭(zheng) 力。

  “以數字產(chan) 品、數字服務、數字技術和數據信息為(wei) 標的物的數字文化產(chan) 業(ye) 對全球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越來越強。”張斌表示,以在線影視、網絡遊戲、短視頻等業(ye) 態為(wei) 代表的數字文化產(chan) 品已經成為(wei) 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力量,這些數字文化形態深受全球年輕人喜愛,提升了不同地區民眾(zhong) 對中國文化元素的接受度。

  張斌說:“我們(men) 應充分發揮豐(feng) 富文化資源優(you) 勢和數字文化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積極布局全球文化產(chan) 業(ye) 市場,推動中華文化與(yu) 中國企業(ye) 走出去。”

  為(wei) 國際傳(chuan) 播營造更好發展環境

  哪些產(chan) 品能更好地助力文化出海?

  王眾(zhong) 一將目光聚焦於(yu) 一種精巧、新潮的產(chan) 品上:微短劇。在他看來,這是一種能夠助力國際傳(chuan) 播講好中國故事且非常具有市場潛力、經濟效益的文化產(chan) 品。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王眾(zhong) 一帶來了關(guan) 於(yu) 促進網絡平台微短劇高質量發展的提案。“以創新的內(nei) 容形態風靡全球的微短劇,作為(wei) 文化消費品,影響著網民的精神文化追求,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

  “微短劇有一個(ge) 很鮮明的特點,就是流量驚人,所帶來的各方麵效益很可觀,這種文藝產(chan) 品很值得我們(men) 在其初始發展階段加以引導、規範和扶持。”王眾(zhong) 一說。

  王眾(zhong) 一認為(wei) ,如果對微短劇加以引導和扶持,提高質量,並打造出一些有中國文化要素、包含人類共同價(jia) 值和內(nei) 容的精品,這些作品在網絡平台上就能被國外受眾(zhong) 看到、接受。

  在推動網絡文學出海方麵,吳義(yi) 勤建議,可以推進AI翻譯的產(chan) 學研合作,加速拓展多語種市場;相關(guan) 部門完善國際交流平台,設立網絡文學及其改編作品出海的相關(guan) 獎項,激勵IP出海持續升級擴容,加速構建IP立體(ti) 化出海格局;加強版權保護,為(wei) 中國網絡文學出海保駕護航。

  除了流行文化產(chan) 品,一些承載傳(chuan) 統文化內(nei) 容的領域也受到委員的關(guan) 注。

  全國政協常委、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院長王學典表示,中醫藥作為(wei) 根植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醫學科學,有著人文和科學的雙重屬性,天然具備成為(wei) 極好的國際文化傳(chuan) 播載體(ti) 的條件。

  王學典建議把中醫藥明確為(wei) 中華文化國際傳(chuan) 播的最主要載體(ti) 之一,在海外布局建設一批中醫館、中醫醫院等中醫傳(chuan) 播陣地,分區域、分國別製定中醫藥推廣策略和路徑,通過幫助當地人治療疾病、維護健康,讓他們(men) 逐步感受、理解、接受蘊含在中醫之中的和諧平衡、天人合一等中國文化、中國智慧。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