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來之不易的國有資產不容腐敗分子蠶食

發布時間:2024-03-15 16:12: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於(yu) 琛

  3月14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公布2023年國資央企紀檢監察成績單。過去一年,共對黨(dang) 組(黨(dang) 委)管理幹部立案審查調查411起,給予黨(dang) 紀政務處分375人次,移送司法機關(guan) 109人;全年共查辦留置案件347起,其中黨(dang) 組(黨(dang) 委)管理幹部留置案件120起,提級查辦留置案件227起。上述相關(guan) 數據較往年同期均有大幅提升,表明國資央企領域反腐力度明顯加大,高壓態勢持續鞏固。

  國有資產(chan) 來之不易,是全體(ti) 人民共同的寶貴財富,是保障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保障人民利益的重要物質基礎。國資央企不僅(jin) 在保供氣、保供油、保基礎設施、保人民生活的一些基本方麵不可或缺,在提升國家的競爭(zheng) 力,尤其是在一些關(guan) 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ye) 和關(guan) 鍵領域也發揮著舉(ju) 足輕重的作用。正因為(wei) 國資央企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因此也成了腐蝕與(yu) 反腐蝕的主戰場。

  近年來,國資央企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取得顯著成效,但反腐敗鬥爭(zheng) 形勢依然嚴(yan) 峻複雜,存量尚未見底、增量仍在發生,“靠企吃企”、關(guan) 聯交易、利益輸送等問題依然易發多發,特別是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查處難度更大、危害性更深。隻要存在腐敗問題產(chan) 生的土壤和條件,反腐敗鬥爭(zheng) 就一刻不能停。

  2020年以來,中央紀委全會(hui) 連續五年把國有企業(ye) 反腐敗工作作為(wei) 工作重點進行部署。二十屆中央第一輪集中巡視30家中管企業(ye) ,國資央企紀檢監察機構聚焦重點、縱深推進,辦案力度明顯加大。通過緊盯國資央企領域的腐敗重災區、反腐敗薄弱點,聚焦關(guan) 鍵人員、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zhuan) 項整治、係統施治,加大查辦案件力度,一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案件在行業(ye) 內(nei) 產(chan) 生了較大反響,反腐敗領域進一步深化拓展。

  從(cong) 果斷查處國資委成立以來第一名在職廳局級“一把手”夏慶豐(feng) ,嚴(yan) 肅查處趙平等15名“一把手”腐敗案件,到中核集團中核環保有限公司原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吳秀江,中國遠洋海運中遠海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原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劉衝(chong) 相繼落馬;從(cong) 中國石油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原黨(dang) 委委員、副總經理高京建,原中國中化集團公司黨(dang) 組成員、副總經理杜國盛等央企“蛀蟲”被拿下,到嚴(yan) 查鞍鋼黨(dang) 委直管幹部違紀違法案,企業(ye) 金融板塊查處中國五礦外貿租賃公司係列腐敗案……聚焦嚴(yan) 的基調,持續深化國資央企“靠企吃企”問題整治,堅決(jue) 鏟除重點領域腐敗毒瘤,折射出黨(dang) 中央深化整治國資央企這一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腐敗的決(jue) 心。

  從(cong) 目前案發情況來看,國資央企腐敗易發、多發、高發,涉及領域廣,既有國企高管,也有基層領導幹部,涉案金額相較其他領域腐敗普遍偏高。國資央企腐敗的背後,是我國長期處於(yu) 轉型期的社會(hui) 發展階段,經濟快速發展,國有企業(ye) 發展快,麵對的新問題多,製度建設還有諸多滯後的地方,加之個(ge) 別企業(ye) 黨(dang) 組織管黨(dang) 治黨(dang) 責任不落實、作用被弱化,個(ge) 別人往往禁不住利益的誘惑,鋌而走險,利用職務便利貪汙受賄。

  治理國資央企腐敗,必須把黨(dang) 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保證黨(dang) 和國家方針政策、重大部署在國資央企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要不斷深化國有企業(ye) 改革,按照現代企業(ye) 管理體(ti) 製重塑國有企業(ye) 內(nei) 部的治理結構,讓董事會(hui) 、監事會(hui) 以及專(zhuan) 責的紀檢監察機構,形成相互協調、共同推進管黨(dang) 治黨(dang) 的工作格局和國企治理機製。

  期待紀檢監察機關(guan) 以更嚴(yan) 的基調、更嚴(yan) 的措施、更嚴(yan) 的氛圍一體(ti) 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堅決(jue) 斬斷伸向國有資產(chan) 的“黑手”。(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